感悟|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更新至第十四句)
来自:Anti- fragile
作者是一个哲学家,这些是他大学时期,为了寻找生命意义,找到的哲学家们的金句。虽然现在他已经年过七旬了,但里面的思想对我来说仍具有启发性。

序言
原文:时不时地,我还真碰到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建议,把它们抄在那个越来越破的笔记本里。直到某一刻,我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心中所怀的使命感其实很幼稚**后,便把“金句”和其他一些旧课本一同塞进了箱子里。也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听到了约翰·列侬唱出的那句著名歌词:“**你左顾右盼做着各种打算,却不知道生活已然过去大半。**”
10.16更新
第十四句
原文:自己也可以创造生命的意义。虽然这种武断无常又需要个人负责的自由让人恐惧,但也十分激动人心。“痛苦是意识的先决条件”…“绝望的另一端,才是生活开始的地方”
我的想法:
这句话写的面对自由,需要个人负责时的恐惧感,让我很有共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痛苦能让我们去意识到什么对于我们来说重要,在陷入绝望后,才能开始寻找,意识到生命的意义。这和我最近回顾到的一条笔记很相似:“生活中痛苦的事情都是为了伟大的结果”“只有未来可以最终评判我们周围大量的痛苦”(米兰·昆德拉)如果只关注于当下,我们可能倾向于逃避痛苦,但如果能考虑到,经历了这些痛苦后,未来的辉煌和成就,眼前的痛苦就会变得更有价值,有意义,也值得去克服
原文:我也必须想办法解决我的存在主义绝望,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的想法:
在这句话之前,有提到一种观点,感觉生活无意的状态,不是精神病医生所描述的病态,而有可能是深思熟虑后内心深处的感觉,所以并非一定要吃百忧结或者通过百忧解来解决。
但是这里作者又重新强调了生活应该有的样子,或者是他希望的样子,为了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也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10.9更新
第十句:#10“头脑里的货,至少和身体里的货同等重要。”——伯特兰·罗素
原文:罗素相信**思考能为我们提供人生最大的快乐**。在穆勒他看来,快乐有高级与低级之分,而思想的乐趣显然是其中的高级货。且称它为大脑享乐主义吧,**我思故我爽**。
第九句
原文:不管我们是否情愿,这个充满了暗门的世界都会随意将我们扔进沮丧和绝望的陷阱
我的想法:
虽然我不太愿意相信或接受这句话,但我觉得它文采不错
9.7更新
第七句
原文:人不同于物品——比如我的烤面包机—不能用他的特性来定义。烤面包机被制造出来是为了烤面包,烤面包的能力就是它的目的和本质。但是,我们**人类可以创造和改变自己最根本的特性和目的**,所以说人拥有某种无法更改的、决定性的本质是说不通的。**首先,我们存在;然后,我们创造自己**。烤面包机想做也做不到这一点。
那些重要的东西,那些本质上让我成为一个独立个人的特质一比如,**我希望怎么生活,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来做些什么,我愿意为什么献出生命一是由我来决定的**。它们是人人都可争取的,我也有份儿。
我的想法:认识到我自身的特质可以我自己创造,自己选择,我想过怎样的生活也是由我自己选择,自己争取来的。这赋予我们的生活一种自主性,而自主性也是幸福的来源
第六句
原文:邓普顿基金会的CEO、亿万富翁约翰·邓普顿是个原教旨主义基督徒,曾捐给加利福尼亚大学500万美元,资助其研究濒死体验对来生的可能性会造成什么影响。我禁不住好奇,邓普顿先生认为自己的钱买来的是什么?难道他觉得某位哲学家或者脑科学家能找出严丝合缝的理由证明来世存在,那来世就一定存在,然后他就可以安心离开这个世界了?*虽然可以料到学术人士会被报酬多少而左右,但邓普顿先生对学术届如此信任,还是叫人动容。*
我的想法:这个讽刺很有趣,作者挺幽默的
9.3 更新
如果大家可以喜欢,点赞,收藏,转发的话,我会很有成就感,写读书分享也变成了很快乐的事情^_^
第三句主要说一个近代哲学家想通过基因工程想把人永远置于快乐的感觉体验中。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作者也不,但他觉得这种观点其实启发了一种拷问,除了快乐,我们还需要什么?
第四句 人生如钟摆,永远在无聊和痛苦间摇摆。——叔本华
原文:当自己遇上啥糟糕事了,只要想想生活对每个人而言其实都挺烂的,心里就会有种麻木不仁的慰藉感。
我的想法:有种贱贱的,好笑的感觉
原文:同伊壁鸠鲁一样,他(叔本华)将幸福与快乐院义为**恐惧**和痛苦的**缺席**。
我的想法:那是不是可以说,如果能少一些恐惧,多一些勇气,就会更接近幸福和快乐一些?
原文:而且一如伊壁鸠鲁,叔本华也相信,降低我们的期待才是消除忧郁感的不二法门。这位德国哲学家直白地讲道:“不想太过悲惨的话,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
我的想法:或许,不要把完美期望中的自己(得到一份又体面,又喜欢,又胜任,福利待遇还很好的工作)想的太幸福,或许就能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结局,也就不会为现实和理想的鸿沟而痛苦
原文:六十多岁时,他(叔本华)出版了一本名为《附录与补遗》(Parerga and Paralipomena)的书,书里大部分都是炒他那些悲观哲学的冷饭,不过也有很大一块是些朗朗上口的警句。比如,“每天都是一段小生命,每日醒来起身是一次小出生,每个新鲜的早晨是一次小青春,每晚休息睡去是一次小死亡”,
————分割线————
第一句
原文:“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伊壁鸠鲁(前341一前270),希腊哲学家#享乐主义者
我的想法:如果相信只有获得了更好的东西,才能获得幸福,那这种幸福永远不会实现,因为永远都总会期盼下一个更好的东西
第二句
原文:伊壁鸠鲁会要求我们约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和抱负,从眼前的一切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而亚里斯提卜则会催促我们**积极地去操纵眼前的一切,以便将我们的快乐最大化。人是自身快乐穹顶的建筑师。**
我的想法:快乐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一点倒很值得我铭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感悟|想要寻找长期读书的书友 (momo)
- 感悟|小王子 (飞起来的佩奇)
- 感悟|梦幻花--东野圭吾 (沧桑的石头)
- 感悟|余华《我胆小如鼠》 (大稳稳)
- 书评|手机断舍离 (有灵son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