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时代:太平公主波澜壮阔的一生(三)睿宗布局,扶持妹妹,制衡儿子,“三巨头”并存
来自:上山入海飞天
本帖接着讲述太平公主波澜壮阔的一生。本帖主要讲述唐睿宗时代初期,唐睿宗的布局,“三巨头”并存局面的形成。 太平公主在唐高宗时代、武则天时代的主要经历,详见帖子“红妆时代:太平公主波澜壮阔的一生(一)从纯真少女,贤妻良母,到小心谨慎,有限参政”,链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11177373/?_i=6047585YkAOIOj 太平公主在神龙政变前后,唐中宗、韦皇后时代,唐隆政变前后的主要经历,详见帖子“红妆时代:太平公主波澜壮阔的一生(二)从春风得意,到韬光养晦,再到权倾朝野”,链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11184801/?_i=6189208YkAOIOj,6189583YkAOIOj 关于“三巨头”之间的关系,首先讲述三个问题。 (一)太平公主的功劳 太平公主为维护李唐王朝立了大功。虽然她既是李家的女儿,也是武则天的女儿、武家的媳妇,但她心系李家,把自己当作李家人,拥立两位哥哥,对防止张氏兄弟、武家人、韦皇后颠覆李唐、祸乱朝纲立有大功。 武则天晚年,虽然选定李显做接班人,但武家势大,张氏兄弟势倾朝野。特别是在武则天生病以后,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政局不明朗。太平公主参与神龙政变,拥立李显,确保了武周还政李唐。 唐中宗突然死亡,韦后专权,安乐弄权,韦氏独大,母女乱政。太平公主联手李隆基,策划唐隆政变,推翻韦后,拥立李旦。太平公主的两次出手,确保了李唐皇室继承皇位。唐朝能够薪火相传,有太平公主的功劳。 (二)皇帝和功臣的关系 自古功高盖主也易权大欺主,往往落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前帖讲到唐中宗被朝臣拥立,大权掌握在功臣集团手中。唐中宗心有不甘,就加强韦皇后的力量,重用武三思,削弱功臣,放任武三思害死五位功臣。 唐中宗不是强势、刻薄的皇帝,但对同样有拥立之功的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也猜忌提防。李旦即位以后,太平公主、李隆基既是拥立功臣,又是宗室成员,李旦会怎样对待他们?给予他们很大的权力,让他们互相制衡。 (三)皇帝和太子的关系 自古太子难当,皇权和东宫的关系比较微妙。因为太子管得多了,皇帝可能怕太子有野心,想提前夺权;太子管得少了,皇帝可能觉得太子窝囊,不是当皇帝的料。皇帝都被废过,武则天就废过李显、李旦,抢儿子的皇位。 李旦和李隆基也有矛盾。李隆基是庶子、三郎,正常情况当不了太子。他想凭借拥立之功当上太子,于是瞒着李旦,发动唐隆政变。李旦显然明白李隆基的野心,在立李隆基为太子的同时,也有所提防,让妹妹制衡儿子。 二、太平公主波澜壮阔的一生 (六)唐睿宗时代初期:睿宗布局,扶持妹妹,制衡儿子,“三巨头”并存 1.唐睿宗的布局 (1)利用立太子问题敲打李隆基 提出两个太子候选人,利用嫡长子李成器给三郎李隆基施压,但是没有成功。一是因为李成器不想和李隆基争太子之位,坚决推辞。二是因为大臣们大多认为李隆基有大功,应当被立为太子。 原文: 上将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长,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决。 成器辞曰:“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涕泣固请者累日。 大臣亦多言平王功大宜立。刘幽求曰:“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 上从之。丁未,立平王隆基为太子。隆基复表让成器,不许。 译文: 唐睿宗想要立太子,但由于宋王李成器是嫡长子,而平王李隆基有大功,所以在太子的人选上犹豫不决。 李成器推辞道:“国泰民安则应当先立嫡长子,国家多难则应当首先将有功的人立为太子;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违反时宜,就会让普天之下的人大失所望。臣宁可去死也不敢位居于平王之上。”为此他接连几天一直流着眼泪,向唐睿宗坚决请求将太子之位让给平王李隆基。 大臣们也大多认为平王李隆基有大功于社稷,应当被立为太子。刘幽求说:“臣听说铲除天下祸患的人,应当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使大唐社稷免遭倾覆,拯救君亲于危难之中,讲功劳没有谁比他更大的,论德行又最为贤良,立他为太子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唐睿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丁未(二十七日),唐睿宗将平王李隆基立为太子。李隆基又上表请求将太子之位让给李成器,唐睿宗没有同意。 (2)扶持太平公主,让妹妹制衡儿子 一是增强太平公主的经济实力,把她的实封提高到一万户。二是提升太平公主的家族实力,让她的三个儿子受封为王。三是给了太平公主更多的参政权力,唐睿宗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 原文: 加太平公主实封满万户。 子薛崇行、崇敏、崇简皆封王。 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也。 译文: 将太平公主的封户增加到一万户。 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唐睿宗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唐睿宗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唐睿宗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唐睿宗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唐睿宗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太子李隆基。 (3)培养自己的势力 把老部下、儿女亲家薛稷提拔为宰相。 原文: 以太常少卿薛稷为黄门侍郎,参知机务。稷以工书,事上于藩邸,其子伯阳尚仙源公主,故为相。 译文: 唐睿宗任命太常少卿薛稷为黄门侍郎、参知机务。薛稷因擅长书法,在相王府侍奉过睿宗,他的儿子薛伯阳又娶了睿宗的女儿仙源公主为妻,所以被任用为宰相。 (4)开展造shen运动,宣扬天命所归 《史记》记载刘邦“斩蛇起义”,“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临朝称制以后,有人上表献石,声称从洛水中获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头。这次轮到李旦了。《太平广记》记载了杜鹏举在返回阳间的路上,看到几百个神仙围绕在李旦周围的故事。 《太平广记》卷三百·神十 原文: 杜鹏举 景龙末,韦庶人专制。故安州都督赠太师杜鹏举,时尉济源县,为府召至洛城修籍。一夕暴卒,亲宾将具小殓。夫人尉迟氏,敬德之孙也,性通明强毅。曰:公算术神妙,自言官至方伯,今岂长往耶?安然不哭。 洎二日三夕,乃心上稍温,翌日徐苏。数日方语云:初见两人持符来召,遂相引徽安门出。门隙容寸,过之尚宽。直北上邙山,可十余里,有大坑,视不见底。使者令入,鹏举大惧。使者曰:可闭目。执手如飞,须臾足已履地。寻小径东行,凡数十时,天气昏惨,如冬凝阴。 遂至一廨,墙宇宏壮。使者先入。有碧衣官出,趋拜颇恭,既退引入。碧衣者踞坐案后,命鹏举前,旁有一狗。人语云:误姓名同,非此官也。笞使者,改符令去。有一马,半身两足,跳梁而前曰:往为杜鹏举杀,今请理冤。 鹏举亦醒然记之,诉云:曾知驿,敕使将马令杀,非某所愿。碧衣命吏取按,审然之,马遂退。旁见一吏,挥手动目,教以事理,意相庇脱。所证既毕,遂揖之出。碧衣拜送门外。云:某是生人,安州编户。少府当为安州都督,故先施敬,愿自保持。 言讫,而向所教之吏趋出,云:姓韦名鼎,亦是生人。在上都务本坊,自称向来有力,祈钱十万。鹏举辞不能致。鼎云:某虽生人,今于此用纸钱,易致耳。遂许之。亦嘱云:焚时愿以物籍之,幸不著地,兼呼韦鼎,某即自使人受。鼎又云:既至此,岂不要见当家簿书。 遂引入一院,题云户部。房廊四周,簿帐山积。当中三间,架阁特高,覆以赤黄帏帕,金字榜曰《皇籍》。余皆露架,往往有函,紫色盖之。韦鼎云:宰相也。因引诣杜氏籍,书笺云《濮阳房》。有紫函四,发开卷,鹏举三男,时未生者,籍名已具。遂(遂原作述。据明抄本改。)求笔,书其名于臂。意愿踟蹰,更欲周览。韦鼎云:既不住,(住原作往。据明抄本改。)亦要早归。 遂引出,令一吏送还。吏云:某苦饥,不逢此便,无因得出。愿许别去,冀求一食。但寻此道,自至其所,留之不可。鹏举遂西行。道左忽见一新城,异香闻数里。环城皆甲士持兵。鹏举问之,甲士云:相王于此上天子,有四百天人来送。 鹏举曾为相王府官,忻闻此说。墙有大隙,窥见分明,天人数百,围绕相王。满地彩云,并衣仙服,皆如画者。相王前有女人,执香炉引。行近窥谛,(谛原作帝。据明抄本改。)衣裙带状似剪破,一如雁齿状。相王戴一日,光明辉赫,近可丈余。相王后凡有十九日,垒垒成行,大光明皆如所戴。须臾。有绨骑来迎。甲土令鹏举走,遂至故道,不觉已及徽安门。门闭闲过之,亦如去时容易。为群犬遮啮。行不可进。 至家,见身在床上,跃入身中,遂寤。臂上所记,如朽木书,字尚分明。遂焚纸钱十万,呼赠韦鼎。心知卜代之数,中兴之期,遂以假故,来谒睿宗。上握手曰:岂敢忘德?寻求韦鼎,适卒矣。 及睿宗登极,拜右拾遗。词云:思入风雅,灵通鬼神。敕宫人妃主数十,同其妆服。令视执炉者。鹏举遥识之,乃太平公主也。问裙带之由,其公主云:方熨龙衮,忽为火迸,惊忙之中,不觉爇带,仓惶不及更服。公主唏嘘陈贺曰:圣人之兴,固自天也。鹏举所见,先睿宗龙飞前三年。故鹏举墓志云:及睿宗践祚,阴骘祥符。启圣期于化元,定成命于幽数。后果为安州都督。(出《处士萧时和作传》) 又一说,鹏举得释,复入一院,问帘下者为谁,曰:魏元忠也。有顷,敬挥至,(至原作入。据明抄本改。)下马,众接拜之。云是大理卿对推事。见武三思著枷、韦温、宗楚客、赵履温等著锁,李峤露头散腰立。闻元忠等云:今年大计会。果至六月,诛逆韦,宗赵韦等并斩,峤解官归第,皆如其言。(出《朝野佥载》) 译文: 杜鹏举 (唐中宗)景龙末年,韦皇后专权。已故太师杜鹏举获安州都督的名号。当时,杜鹏举在济源县任县尉,被州府召进洛阳城整理古籍。一天夜里,他突然亡故,亲戚朋友准备为他沐浴更衣。他的夫人出面阻止。他的夫人姓尉迟,是尉迟敬德的孙女,性格通达开明且坚强刚毅。她说:“我的丈夫平时神机妙算,自己说能够成为诸侯领袖那样的官,今天怎么会死呢?”她泰然自若甚至没有哭。 过了两日三夜,杜鹏举的心窝有了热气,第二天天亮时终于苏醒过来。几天之后,他才对人们说出梦中情景。开始,只见两个人拿着符节来召他,于是他在他们的引导下从徽安门走了出去。那门缝只有一寸多,走过时却觉得很宽。他们一直向北上了邙山,大约走出十多里地,见到一个大洞,深不见底。那两位使者让杜鹏举进去,他颇为恐惧。使者们说:“你可以闭上眼睛。”他们拉着他的手,如同飞翔一般,一会儿脚已着地。沿着小道向东走,一共行了几十里,天空变得昏昏惨惨,如冬季里凝固般的阴天。 随即来到一座官廨前,只见那城墙和屋宇十分宏伟壮观。两位使者先走了进去。一会儿,有位穿绿衣服的官员走了出来,十分恭敬地向杜鹏举迎拜,然后退到一旁引他入府。这位穿绿衣服的官员坐在案桌后,让杜鹏举走上前去,他的身旁有一只狗。有人对绿衣官员说:“错了错了,虽然同姓同名,但要请的不是这位官员啊。”绿衣官员令人用板子笞打使者,然后改了符节让他们下去。这时,有一匹半个身子、两条腿的马,腾跃跳动挪到前面,说:“当年我被杜鹏举杀死,今天请大人作主,为我申冤。” 杜鹏举也清醒过来想起了那件事,申诉说:“我曾经当过驿夫,遵敕命将马杀死,这并不是我自愿的啊。”绿衣官员让小吏拿出案卷,审视起来,那匹马随即退下。旁边,走出一个小吏,朝杜鹏举挥手挤眼,教他应付此事的办法,那意思是想庇护于他,使他得到解脱。案子审理完了,杜鹏举朝绿衣官员揖拜后走出来。绿衣官员也还礼送到门外,说:“我是生人,户籍在安州。将来,你能做安州都督,因此我先向你施礼,希望你好自为之。” 说完,便把那位教杜鹏举应付办法的小吏喊出来,说他姓韦名鼎,也是个生人,住在京都长安的务本坊。他自称家中一向颇有财力,祈告要十万钱。杜鹏举与他推辞不能相送。韦鼎说:“我虽然是生人,今天在这里用冥间的纸钱,容易收到啊。”杜鹏举于是应允下来。韦鼎嘱咐说:“烧纸的时候,希望能用什么东西装着,不要让它着地,一边烧一边喊我的名字,我当即派人去取。”韦鼎又说:“你既然来到此地,难道不想看看你们家的簿册和文书吗?” 随即韦鼎领杜鹏举来到一个院内,门口写着“户部”字样。这里房间和走廊上,簿册帐本等物堆积如山。当中的三间房子里,阁板搭得相当之高,覆盖着红黄色的帏幔和帕布,镶金的榜上写着“皇籍”两个字。其余的架子全露在外面,往往是用紫色的封套盖着。韦鼎说:“这些都是宰相啊。”接着,韦鼎领他来到杜氏家族的籍册旁,只见册签上写着“濮阳房”三个字,上面有四个紫色的封套。打开卷册,只见上面写着杜鹏举有三个儿子,当时还有没生下来的,籍册上却也有名字。杜鹏举立即要来一支笔,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了胳膊上。他本想再徘徊一会儿,将四周的籍册都看一看。韦鼎说:“你既然不想在这里住下,那就干脆早点回去吧。” 随即韦鼎把杜鹏举领出来,让一名小吏送他回家。小吏说:“我十分饥饿,不太方便,不能送你了。希望你准许我不去,让我好好吃一顿饱饭。只要沿着这条道,你自己就可以回到家,千万别留下来。”杜鹏举随即向西而行。走着走着,道旁忽然闪出一座新城,异常的香气散发出来,几里之外就能够闻到。城的四周全是拿着兵器、穿着盔甲的士兵。杜鹏举上前询问,士兵说:“相王李旦在这里当上了天子,现有四百个神仙来送他。” 杜鹏举曾经在相王府中做过官,听他这样一说十分欣喜。城墙有道大缝子,杜鹏举看得非常清楚。天上的神仙一共有好几百人,紧紧围绕在相王周围,他们穿着仙衣,脚下一片彩霞,全跟画上画的一样。相王的前面有几位女子,端着香炉在前引路。走到近前,杜鹏举仔细窥视,只见那几位女子的衣服和裙带像剪开了似的,都如同雁齿的形状。相王头顶一轮太阳,光芒万丈,明亮辉煌,离他只有一丈多高。相王身后一共还有十九轮太阳,重叠成行,赫赫耀眼,全跟他头顶的那轮一样。一会儿,有穿厚绸袍的甲士骑马来迎接相王。这时,穿盔甲的士兵让杜鹏举赶紧走。他随即回到原来那条路上,不知不觉到了徽安门。大门关着,只好从门缝里钻,想不到竟跟出来时那么容易。一群狗拦住去路,不停地咬,使他行进不得。 好不容易回到家,只见自己的身子还躺在床上呢。他的灵魂刚扑到身体上,随即醒来。看看胳膊上记的儿子的名字,如同画在朽木上一样,但还看得清楚。当即,他烧了十万纸钱,一边一烧一边说是送给韦鼎的。他心里计算着李氏中兴的日期,于是借一个理由来拜谒唐睿宗。唐睿宗握着他的手说:“怎么敢忘记你的恩德呢?”于是寻访韦鼎,不巧他刚刚死去。 到唐睿宗登基之后,拜杜鹏举为右拾遗,并为他题词道:思入风雅,灵通鬼神。唐睿宗下令让几十个宫人妃子,一同化妆舞蹈。并让杜鹏举看那位手里执炉的人。杜鹏举远远就认出来了,她就是太平公主。他上前问她的衣服是怎么回事,太平公主说:“刚刚熨好的龙袍,忽然被火烧了,惊慌匆忙之中,不知不觉裙带也点着了,仓惶之中便没有来得及换衣服。”太平公主感叹不已地上前祝贺唐睿宗道:“圣人的兴达,一般都是来自于天上啊!”杜鹏举所看见的,是在唐睿宗登基前三年。因此,杜鹏举的墓志铭上写道:待唐睿宗即位时,恰与他在阴间所见一致。他在阴间就知道皇帝登基的日子,真是定天命于幽冥之间。后来,他果然成为安州都督。(出《处士萧时和作传》)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杜鹏举被解脱之后,又进了一个院子,他问帘下坐着的人是谁,回答说是魏元忠。过了一会儿,敬挥到了,跳下马来,众人上前迎拜。说是掌管审判的大理寺卿对推事。他看见武三思戴着刑伽,韦温、宗楚客、赵履温等人戴着锁链,还看见李峤光着脑袋,连腰带也没有扎,呆呆地站在那儿,并听魏元忠等人说:“今年大聚会。”果然到了六月,韦皇后被杀,宗楚客、赵履温、韦温等人一并被斩,李峤被罢官归家,全都跟他说的一样。(出自《朝野佥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万巳大吉!2025年,诚挚祝福杨旭文先生春日载阳,福履齐长! (永远期待明天)
- 唐诡3保密工作怎么能做的这么好,目前单元选角,有谁加入,一... (幸运小兔几)
- 有一个问题,风雪摩家店主角团他们为什么要跟着隐瞒真相 (吃蛋糕的小耳)
- 长安预告来了! (내 이름 맑음)
- 剧情讨论|导演们咋卢凌风还是用配音吧 (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