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88-2我行其野注释1
来自:刘小羽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u
□□□□,□□□●。□□□□,□□□●。□□□□,□□□●。u
□□□□,□□□■。□□□□,□□□■。□□□□,□□□■。i
附注:
1、婚姻-畜,这两个词眼在诗经中多次提到,指的是夫妻不和谐。畜=蓄=蓄养、养活。所以,
尔不我畜=你不我蓄=你不养活我。动宾倒装。
复我邦家=回到我的国家。
看来,本诗虽然明面上写的是夫妻感情破裂,实际上指的是国家之间关系破裂。但在商周时期,国与国之间是政治联姻,因此贵族的夫妻感情确实与国家外交是一体的。
2、言,=而,表示连续的动作。这里并不表示说话、发誓,因为诗人明显已经从夫家回到娘家,言归斯复=已经回到家≠发誓回家。
在本诗中,一共有几处:
① 言就尔居=而就你居,因为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 =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 ),言就尔居。 =我行其野,而就你居。
其中, 「蔽芾其樗。婚姻之故 」是诗人(我)在野外的景色,以此诱发的回忆。诗人回忆到婚姻时的状态,诗人也是走的这条路,只不过当时车马被迎娶到夫家。
我行其野,(……)而就你居。这里,行-居,构成连续的动作,诗人走这条路,就是为了到夫家结婚。
② 言就尔宿=而就你宿。同理如上。只不过,第二阕出现了三个言(而):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
我行其野,而采其蓫。婚姻之故,而就你宿。你不我蓄,而归斯复。
这其实包含着三个并列或转折之义,
我在田野里行走,(并列)采摘野菜,想到当初为了婚姻,(并列)就住在你家。但你竟然不养活我,(并列)我只能回了老家。
这里的并列都是围绕着主语的动作,我行走,我采摘,我居住,我回家。中间插入的成分要么表示原因,要么表示状态,有的虽然主语是你(诗人的丈夫),但显然并没有引领后面的动词。如此说来,言(而)所引出的动作,都是我(诗人)的动作。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就很容易误解:归-复的主语为你(诗人的丈夫)。非也!归-复的主语仍然是我(诗人)!
这也呼应了第一阕的:复我邦家。可见,归-复的主语是我(诗人)。
3、樗vs 蓫,都有象征意义。
①樗=臭椿树,虽然可以长很高(最高可达20米),但枝叶发臭,与香椿树的香味相反,所以古人认为这种树不好。同理
②蓫=牛舌头菜,也称土大黄、野菠菜。根可以药用。据说嫩叶可以吃,但并不鲜美,是一种不好的野菜,吃多了拉肚子。

樗-蓫,都是形容虽然堪用、但品质不高的人才。在本诗的表面意思中,用来比喻自己的丈夫如同这臭椿和野菠菜一样,品质并不好。这也引出了下文:不养活妻子。
4、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其中
①特,=对手,counterparty,这里指的是另一半。主语是你(诗人的丈夫)。
这句话是在描绘丈夫的薄情,诗人刚离开,这个男人就寻找新欢,丝毫不顾念旧情。
(你)不思旧姻,(你)求你新特。=你不思旧情,你寻求新欢。
②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其中,
(1)富,指的是富裕、富态。这里用来形容丈夫寻找的新欢,应该指的是形态好,富态,而非富裕。因为古代贵族婚姻,都是门当户对,这也呼应了下文的异。如果富=富裕,则不能与异构成对立。如果富=富态,则异在形态上可以形成对立,比如:异=异常、新鲜、新奇。
(2)祗=只,只是。
这句话的主语仍然是你(诗人的丈夫)。也即,你(诗人的丈夫)找对象不看是否富态,而只看新奇度,只要长得够新颖,就能入你的法眼。
这也侧面暗示,你(诗人的丈夫)在我(诗人)离开之后,已经找了不止一个女子,个个长得奇形怪状(在诗人眼里看来),都不是正经的富态样子(暗示这些女子可能都不会生育)。
5、葍(䔰)=小旋花,陕北称之为:打碗花,其根茎可以吃,但有小毒,吃多了拉肚子。

樗-蓫-葍,这三种都是不好的选择,但诗人遇到了。诗人在田野里遇到遍地的臭椿、野菠菜、打碗花,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废材。以此比喻自己遇到的男人中看不中用,结婚了不养活自己,自己离开后仍然不停地找不正经的女人。
那么,放在国与国的外交关系上,可能诗人暗喻盟国辜负了本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在盟约破裂之后,该盟国反而勾搭一些不三不四的新盟友,令诗人伤心至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诗经大解226-245 (pluiepoco)
- 对网友梦柯的回覆 (pluiepoco)
- 刘注诗经第十四辑完整版 (刘小羽)
- 诗经239-2旱麓注释1 (刘小羽)
- 诗经236-2牧野注释1 (刘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