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两则
来自:独自在山坡

常熟翁氏六世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始末
常熟翁氏是清代著名的藏书世家,其藏书始于翁心存(1791—1862),到翁同稣及翁同书为第二世,经过“曾”字辈的第三世、“孙”字辈的第四世、“之”字辈的第五世便转到了“庆”字辈的第六世。翁兴庆(现多用万戈名)1918年生于上海,其所继承的翁氏世藏古籍善本曾于1949年初于上海运往美国纽约。2000年4月28日,翁万戈先生收藏的这批古籍善本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隆重的转让入藏仪式。
一、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的原因
翁氏藏书之所以能够入藏上海图书馆,有翁万戈先生夫妇与上海的情缘和地缘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海图书馆给翁万戈先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97年4月下旬,翁万戈先生曾借到中国参加拍卖会的机会,首次参观了上海图书馆新馆。笔者当时曾在古籍阅览区的家谱阅览室与翁先生见面,他对上海图书馆的环境、服务,特别是历史文献藏阅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2000年4月22日,在翁氏藏书已决定入藏上海图书馆后,翁先生曾用传真发来了其准备在转让入藏仪式上的书面发言,其中写道:三月初我过上海时专程拜访了上海图书馆,使我能仔细参观这宏伟的建筑和现代化的设备。我看到了古籍的储藏、急救、精修等等部分,而且那著名的朱氏结一庐的遗书就在此,使我非常钦佩他们工作的精神和方法。那时我心中已深感这就是翁藏古籍的理想新居。我原籍常熟,而生在上海,所以对这件事感到莫大的庆幸。
二是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的合作。
早在1999年,上海博物馆便已与翁万戈先生联系购藏翁氏藏书。,从2000年1月开始,两馆共同向上海市领导汇报,又于2月26日共同赴京与翁万戈夫妇见面商谈转让事宜。2月28日,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汪庆正、陈燮君、王鹤鸣、马远良、王世伟五人联名致信上海市领导,提出《关于翁氏世藏中国古籍善本协商转让给上海图书馆的请示报告》,3月1日,两馆五位领导再次向上海市领导提交《关于翁氏世藏古籍善本协商转让给上海图书馆的补充报告》。两馆的紧密合作,大大增强了争取转让的力度和分量。
三是上海市领导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决策的果断和办事的高效。
早在2000年1月,当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首次向分管的上海市领导提出要求购藏翁氏藏书时,市领导当即表示市里将出巨资给予支持,从而使翁氏藏书的转让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此后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从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到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从上海市财政局领导到上海市外汇管理局领导,从副市长到市委副书记、市长,可以说是一路绿灯。在汇报工作的过程中,上海市政府领导主动提出将此事的请示以特急文件处理。从上海图书馆将《关于翁氏世藏中国古籍善本协商转让给上海图书馆的请示》送交市政府后,在一周时间内,即完成了从市府秘书长、分管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和市长的圈阅审批,体现了政府机构办事的高效率。自3月24日上海图书馆与嘉德公司签订翁氏藏书转让合同后,上海图书馆又先后于4月16日和4月19日,按合同提前将转让金额450万美金汇往美国,在国外树立了办事讲信用的良好形象。
2000年4月28日,翁氏藏书转让入藏仪式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炳华、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副局长马自树、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陈琪林、著名学者傅熹年、王元化等在仪式前也欣赏了陈列的翁氏藏书。
二、翁氏藏书的文献学术价值
此次翁万戈先生整体转让入藏上海图书馆的翁氏藏书共计80种,542册。其中宋刻本11种(实为12种,其中宋福建刻本《邵子观物篇》后附有《渔樵问对》一卷),156册;元刻本3种,52册;明刻本12种,明抄本1种;清刻本27种,清抄本25种,清稿本1种。其中宋刻本11种为翁氏藏书的核心。(下略)
以上11种宋本中,又以《集韵》、《长短经》和《注东坡先生诗》以及《重雕足本鉴诫录》在文献史料和版本装帧上更为珍贵。如宋版《集韵》为上海图书馆所藏钱氏述古堂影宋抄本、宁波天一阁所藏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国家图书馆和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南宋淳熙间金州军刻本等众本之祖本。又如,宋版《注东坡先生诗》现存世有三帙,一藏国家图书馆,仅存六卷,且六卷内容均E包括在翁藏宋版中;一藏台湾中央图书馆,也仅存十九卷,与翁藏宋版相校,从版框缺口来分析,两书当出自同一版,而翁藏宋版中有卷十四、卷二十一~二十八、卷三十~三十一、卷三十五~三十六、卷三十九~四十二二等均为台湾所藏版本所无者,而且台湾所藏宋版曾在光绪末年惨遭火灾,虽经抢救而出,但各册书口书脑损毁较重。
在翁氏藏书转让入藏上海图书馆的同时,收录翁氏藏书80种善本图录和解题文字的《翁氏藏书图录》于2000年4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近代著名版本学家傅增湘之孙傅熹年先生在图录的序言中写道:“翁氏藏书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著名家族积六世、历时一百六十余年收藏的精品,其中有的是秘藏二百余年学人想望不知其存否的著名善本。即以其中的宋刊本而言,其珍稀程度和版本、文物价值超过美国各图书馆现藏中国宋刊古籍之总和,且大多数也是国内各图书馆、包括新易名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所缺的孤本秘籍。和当年周总理决定拨出巨款,分二批收购香港陈澄中氏所藏善本相比,这批珍籍回归虽非‘空前’,则很可能是‘绝后’,也就是说它是争取海外大批善本回归的最后一次机会。”三、翁氏藏书的社会关注及其开发利用计划
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2000年5月4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到上海图书馆视察期间,曾在上海图书馆的贵宾室专门看了翁氏藏书中的精品,笔者有幸向江总书记先后介绍了宋版《集韵》、《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注东坡先生诗》等的内容及版本价值。江总书记饶有兴趣地向我问起《集韵》中一些字的念法,问起这些宋版刊刻的时。问以及翁同铄生活的年代,认真鉴赏了《重雕足本鉴诫录》的蝴蝶装及黄丕烈的题跋。第二天,即5月5日上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也来到上海图书馆视察,其间在上海图书馆善本阅览室也专门看了翁氏藏书中的精品,其中对清抄本《营造法式》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这部清抄本精善秀美,为丁氏八干卷楼抄本和陆氏醑宋楼所藏郁氏宜稼堂抄本所据之底本。我向李主席介绍,馆里将把这部抄本影印出版,李主席对此十分赞同。
自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后,如何开发利用翁氏藏书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让这些孤本秘籍化身干百,让广大的学者充分地方便地利用,是我们思考的题目。现在我们初步确定了翁氏藏书的开发利用规划,其内容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将翁氏藏书全部制成古籍善本全文光盘,在馆内局域网上提供给到馆的读者方便地查阅。这一计划已经实施。二是将翁氏藏书中的精品陆续影印出版,以普及平装本的形式提供给广大学者,以满足广大学者对古籍文献的需求。三是将翁氏藏书中的精品进行仿真印刷,以线装本的形式进行少量的有限印刷,提供给有关文化学术机构和个人爱好者进行收藏。
(王世伟,写于2000年6月)
王世伟著,历史文献论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09,第311-315
孤本镇楼: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三国演义》我的阅读版本(最主要的) (来去如风)
- 什么鸟? (独自在山坡)
- 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fifteenflares)
- ➗书的豆油们,还是别进来好... (来去如风)
- 《大明文魁》有明朝大百科的味道 (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