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是夏天》by金爱烂
方块次次茶
作品简介🔖:
《外面是夏天》是金爱烂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篇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在经历“失去”,失去孩子,失去父亲,失去能用母语与之交流的人……金爱烂似乎有意将这种种失去之痛揉碎,均匀地分布在字里行间,让痛感不时击中读者的心。在本书中,作者依旧保持着都市生活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色,叙述平实,贴近生活。
———
阅读感悟💭:
夏末的时候读的这本书,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空气中已经有了初秋的凉意,时节不断更迭,书中的人物也在金爱烂的笔下不断历经四季,最后以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示在万千读者的我们面前。
这本书围绕“失去”这一个大主题,描写了七个不同的人生故事,这些人物在不断地经历人生的各种“失去”,有的是失去孩子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是在漫长的旅程里失去亲密关系,有的是失去自己的语言系统论变为“傀儡”......我们不断在失去,又不断地拥有,所以生命可能就是在这些不断的失去中铸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命运吧。
金女士很喜欢用多条线描述一个故事,而不是一条线贯穿到底,往往一个画面还没说完,她就开始转向另外一个视角,在这种多个角度的设计里,我们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年少时候喜欢的作家笛安女士为这本书做了序,让人倍感亲切,喜欢过的人笔下的文字还留有喜欢的特质,好难得。她说,阅读金爱烂的《外面是夏天》有一种“寂静感”,“即使人物们之间有对白,即使她在描写某个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那种非常强烈的“静”依然穿透纸面而来。就好像,她用一个扩音器,将人物内心深处非常隐秘的声音放给大家听——由于那个声音过于微弱,所以即使经过了扩音器的处理,也依然是小小的。若想听清,需要读者屏住呼吸,正因为如此,寂静随之而来。”
不管是《滔滔生活》,还是《你的夏天还好吗》再到这本《外面是夏天》,金女士不可否认很善于书写具有社会性的话题,例如韩国内卷的考公市场、泡沫般的房地产环境、老龄化的韩国社会现状......这些其实于我们而言并不难理解,同时我们也能在这些社会性的话题上狠狠共情,毕竟同为东亚人,小人物的痛苦与挣扎大抵都逃不开那几座大山。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好,但是起码我们有人站出来将这些苦痛与挣扎书写成文,至于将来的发展,就交给将来吧,乐观点,活在当下。
———
精彩摘抄📝:
💬“一方在不遗余力地做出各种动作,想要批评对方不成体统,一方却根本接收不到这样的信号。这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
(细品!这段话可以套用在任何一段已经枯萎了的感情上面,婆媳、爱情、友情......真的好绝❗️)
💬“琐碎而无聊的日子一天天积累下来成为四季,四季积累下来就是人生。”
(所以说啊,人到底是一年活了365天,还是一天活了365次。好绝望的一句话)
💬“因为职业的缘故,桃花对降雨概率或者风的强度、积雪量比较敏感,对她来说,“应季”近年来已经消失了。就拿今天来说吧,虽然距离圣诞节只有一天,但是天气预报的最低、最高气温却都在零上。听说日本某市的樱花已经盛开,纽约白天气温也超过18度。总之今年的冬天不像冬天的样子。春天从未来漏出来了,像水从管子里漏出来。”
(永远会为这样灵动的文字所触动)
💬“我不记得是谁告诉我,拍照时要静静地站好。可能是个非常平凡的人,这个人知道好事很快就会过去,这样的日子不会经常到来,就算到来也很容易被忽略。所以遇到这样的瞬间就要看清楚,固定在一个地方……应该是上了年纪的人。事实上我们家曾经有过几次这样的机会,尽管不多,不过的确有过。每次我们都像“愉快地跳舞,停下来”这句歌词说的那样,准确无误地停下来。做成了成为过去的完全姿态,完全的准备,在心里数数,然后冲着相机笑。”
(拍照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停下来呢?大概是很珍贵的一个动作吧,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更不会想到会有作家把这一心理状态写出来,特别细腻)
💬“世界上最好吃的饭就是不用我做的饭。生活在父母身边,人的思维大概也会变懒,我常常忘记自己的年龄。”
💬“不管多忙,都用瓷盘盛食物,而不是塑料容器,这是我和父母那代保持半步差距的生活方式。说是半步,其实有着决定性的不同。或许是因为回老家之后物价有所降低,生活稍显从容,平时我也会嘱咐梓伊不要直接用瓶子喝饮料,而是倒在杯子里喝。这样的小事以后会成为巨大的守护。”
(这就是生活的仪式感吧,能够允许用杯子装的绝不用瓶子喝,绝不随便的生活态度偶尔也能支撑我们走出平凡的日子。)
💬“也许在那天,那个时刻,在那个地方,不是“生命”闯入死亡,而是“生命”闯入“生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你挡我棺材板了》by宋昭昭 (隐士盘丝洞跳伞)
- 读后感之《金枪鱼》by八千桂酒 (天生演员)
- 读后感《台风眼》by潭石 (天生演员)
- 读后感之《经年情深》by且粟 (天生演员)
- 读后感之《荒野植被》by麦香鸡呢 (天生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