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91-2节南山注释5
刘小羽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i+ng
□□□◆,□□□◆。□□□■,□□□■。□□□■,□□□■。□□□■,□□□■。i+ng
□□□◆,□□□◆。□□□◆,□□□◆。□□□◆,□□□◆?□□□◆,□□□◆。ng
附注:选取第二部分(第四阕至第六阕)。
前几节分析了,本诗为控诉诗、战争诗。诗人控诉太师尹坐视天下大乱而不管,无奈诗人领兵剿匪,以安天下,结尾诗人的父亲写此诗审判太师尹。可见,创作此诗的是诗人及其父亲,可能诗人文采较低,其父亲代为执笔,以成此诗。抑或,最后八句是诗人自己添加,但如果按每阕八句来算,如果最后八句为后添,则前面一共七阕,不是偶数,恐怕不实。因此,我倾向于:本诗为诗人与其父亲共同完成,而在历史上,郑桓公与郑武公同时存在过,郑桓公在西安服侍周幽王,郑武公留在郑国担任国君。
前面几节把第一部分(前三阕)分析完毕,这里接着分析第二部分(第四阕至第六阕):
1、躬亲=亲自、躬身。弗躬弗亲=不亲自。
2、庶民=平民、众人、百姓。庶从石,古音do。庶=多,通假。言多、众也。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如果当官的不以身作则,百姓就不信朝廷。
3、问仕,都是君子分内之事。问=过问天下疾苦,仕=辅佐天子。
弗问弗仕=不关心国家大事,民众疾苦,也不愿意侍奉君王。
此句也是批评太师尹等尸位素餐的官员。
4、罔=惘,迷惘,迷失,蒙蔽。君子=诸侯、王、天子、统治者。
勿罔君子=不要蒙蔽君子=不要蒙蔽领导和上司。
这些仍然是责备太师尹:你自己不问世事、不辅佐天子就行了,可别再蒙蔽圣上了!好事不干,光干坏事!
5、夷=平。已=息、完结。式=样式、样子。 式夷式已=装作平和、完美的样子。
无小人殆 =没有小人自危。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当官的都装作老好人,没有小人受到威胁或惩罚。正因为大家都当老好人,所以小人都过得好好的。
这抨击了太师尹等一干尸位素餐之人,表面上是老好人,实际上正是他们这群不干事的人,才纵容了小人,导致了天下大乱。
6、姻亚=姻娅,通假字。指的是因为结婚而形成的亲戚关系。姻=姻亲,儿女亲家。娅=连襟,兄弟姐妹之婚姻所系亲戚。综合而言,就是两代人因为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关系,儿女的、兄弟姊妹的。现代汉语:裙带关系。
琐从𧴪,𧴪从小,古音do。音义皆出于小。猥琐、繁琐,皆言不堪也。
琐从玉,造字本义:玉屑。小、边角料、琐碎。
同时,锁-琐可能通假,指的是一环扣一环,连接。指代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
正因为当官的相互勾结,则无膴仕。则表示因果,无膴仕表示结果,恶果。正因为当官的结党营私,相互联姻,才导致朝廷没有正直的人当官,或导致朝廷容不下正直的人。
由此可见,膴=正直的人、淳朴的人。膴从無(无),無从木,古音bo、bu。可能通朴(檏)-璞,指的是质地纯厚之人,璞玉纯金。
因为膴古音bu,=脯,从月,指代干肉,为义符;从甫,古音bo,为声符。
但肉类与入仕的官员并无直接或间接联系,所以,我认为这是纯粹的通假字,膴=朴(朴素之人)、璞(未经打磨的美玉,质朴之人)。
综上,这一阕都是直陈弊病,声讨太师尹这样的官员,尸位素餐,结党营私,导致朝廷无人,天子受到了蒙蔽,小人恣意妄为,应当负责的官员充当老好人,再没有忠臣仗义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