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普金斯
来自:西绪福斯(为现实所伤,但又去追寻现实)
吉拉德·曼莱·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1844–1889年)
生于英国东南部埃塞克斯,父母都虔诚信奉英国国教并酷好文学、艺术、音乐。他在中学时已显示出过人的文学才能。一八六三年入牛津大学,结识了许多朋友,包括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罗伯特·布里吉斯(1844—1930)。这时他写了不少诗,并以成绩头等毕业。一八六六年皈依天主教,一八六八年又成为耶稣会士。为了表示虔诚他烧掉了自己诗稿,可又把副本交给了布里吉斯保存。以后几年他专心于宗教活动,学习神学,写诗甚少,但已在发展他诗论中的重要概念,如“内质”(inscape,指诗的特殊或主要质量)和“内力”(instress,指支持内质的诗力)以及试验他独有的“跳跃韵律”(sprung rhythm),也就是说不依音节多少而依重音节的安排形成的韵律,这样一个音步就可以由一个重音节加一个、两个或三个轻音节组成,音步与音步的音节数目不必一致。他认为这是口语的自然韵律,也是英国古代诗习用的。一八七五年在泰晤士河口沉了一条船叫“德国号”,死者里面有五名因信仰而被驱逐出德国的方济各会修女,霍普金斯听到了很受触动,在他所在的神学院院长的鼓励下写了一首悼念的诗,试用了依他说已长期在他耳边响着的那种“跳跃韵律”。诗稿送到了一家耶稣会刊物却被退回,理由是太晦涩,读者不会懂。但他仍继续努力,一八七七年一边准备考神职,一边写了许多他后来因之著称的诗。在获得神职之后他先后在伦敦、牛津等地任职,后来在许多工业地区任牧师,看到那些地方的罪恶和凄惨的状况以自己未能尽到牧师的职责深感内疚,《菲力克斯·朗代》等诗是这时写的。然后他在苏格兰工作了一段时间,一八八四年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大学希腊、拉丁文教授,因工作过重健康受损,精神忧郁,写了被称为《黑色十四行诗》和其他等诗。一八八九年因伤寒逝世。
霍普金斯死后遗稿都交给了好友布里吉斯。他生前除了有几首诗选入一些选集外几乎没有发表过什么诗。他的遗诗直到一九一八年他去世几乎三十年后才由布里吉斯整理出版。最初以为读者还难以接受,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声望不断上升,到了二三十年代英美现代派诗出现后更为当时青年一代诗人所欣赏,所以他实际上是属于二十世纪的一位主要先驱诗人。
霍普金斯一方面是一位十分敏感,能体物入微,常带赞美惊诧眼光观察、歌咏自然之美的诗人,一方面又是一位自愿的戒律谨严的耶稣会士,而他对美的感觉又常和颂神的诚心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他的诗有独特的风格。《斑驳之美》和《春》很能表现这特点。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经受着痛苦的精神斗争的人。他努力恪尽教士厥职,但经常觉得失败多成功少,又加上健康情况不佳,因之陷入孤独、沮丧乃至绝望的境界,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精神上的斗争。反映到诗里就是前述的那些《黑色十四行诗》,这里选了《不能更糟,不能》一首。
霍普金斯对诗的技巧也十分注意。他向希腊、拉丁、威尔士和英国诗的音调和语言学习。他给友人布里吉斯的信中曾说:“写诗应当用一种提炼了的当代口语、它同一般口语有所不同,但并不古老。莎士比亚、弥尔顿都是如此。”他有高度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发现语言不足以达意时就创新字、创新用法,特别在声调上创新甚多。他对读他的诗的读者建议说:“吸一口气、高声朗读,你就能体会了。我认为我的诗就应如此读。”他的诗既有这个特点,当然给翻译带来难题。这里的译文力求能照顾原文声调之美,可也不以声害义,实在不能兼顾时总以能使人读懂为首要目的,用意虽如此,但客观效果和主观打算恐怕总是有距离的。
春
没什么像春天这等美—— 草,蹿得又高,又美,又葱茂; 画眉蛋活像小小苍穹,而鸟叫 穿过回声的林木,荡漾紧飞 入耳,听他唱就如闪电忽来; 光亮的梨叶、梨花,它们拂拭着 下罩的蓝天;那蓝也蓝得热闹 而丰硕;好动的羊羔尽情奔追。
这浆汁,这欢乐是什么? 是大地灵气所钟,始自 伊甸园。——掌握,抓到,别等因多味乏, 别等它混浊,耶稣,主,和因罪变质, 无邪的心,男女孩正茂的风华, 啊,圣母之子,你选中的去争取都值。
斑驳之美
事物陆离斑驳,光荣归上帝—— 因为有炫彩天空像牛身的花斑; 因为有水中鳟鱼身上玫瑰红点; 有栗子落下如旺火;有雀儿的双翼, 有分片成块土地——或起伏或轮种,或耕翻; 各行各业,用具,吊车,设备齐全。
一切相对,新奇,独特,怪异; 变动的都带斑点(谁又知如何?) 快必有慢;酸必有甜;暗必有明; 万物生于他,他的美常在不易: 要赞他真灵。
菲力克斯·朗代
菲力克斯·朗代,那铁匠,啊,那么他是死了?我责任都完毕, 谁曾见过他这样的人,大骨架又坚强漂亮 竟忧伤,忧伤,直到神志不清,更加上 要命的四种病,深入肌理,要互见高低?
疾病搞垮了他,开头他烦得咒骂,但终归 涂了圣油等就改;固然敬奉上天的心愿刚了 几月前用我们美妙的忏悔与赎罪已在他身上发扬。 好吧,愿上帝使他安息,不管他有什么罪。
这般照看病人使我们爱他们,也使人们爱我们。 我舌使你得到安慰,我手擦干了你的泪痕, 你的泪打动我心,孩子,菲力克斯,可怜的菲力克斯·朗代;
这和往日设想多不同,在你那喧嚣的年份, 当你在嶙石叠成的铁炉边,比起同伴们显得那么超人, 给那大灰辕马把光亮的嗒嗒蹄铁准备起来!
黑色十四行诗 “不能更糟,不能”
不能更糟,不能。黑暗黑过悲伤的黑暗, 经受过痛苦使痛苦更令人悲摧。 安慰者,哪里,哪里是你给的安慰?[1] 马利亚,我们之母,如何免我心酸?[2]
我发出连串呼号,互倚互靠,似惊恐的羔羊,不堪 愁,天地悠悠;于古老铁砧上敲打,呻吟悲摧—— 然后麻木,然后停住。惩罪神尖叫:“喟, 别耽搁!恕我狂暴:我决不能拖延。”
啊心灵,心灵有高山;险峰似崩 吓人,直耸,无人曾登。不把它们在意 想必未曾见过。而我们耐力也有穷 难以长应付这高这深。看!你这可怜的、 匍匐于旋风下的安适:生命通通 以死结局,一入睡一天也完结。
[1] 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圣灵素称为“安慰者”。 [2] 马利亚是指耶稣之母。
以上,周珏良译
隼(给我主基督)
今晨我遭遇晨之宠臣,昼光王 国的太子,黎明引升的斑隼,乘 摇荡平面在它下面的稳风,高空 迈步,瞧他盘旋驾着涟漪的翼之缰 而忘我!接着荡,荡,向那边荡, 如冰刀掠一条光滑的弧;翔与冲 蔑视着大风。我的心在暗中 为鸟所动,——对实现和完成的渴望! 粗野美,勇,行,风,傲,羽,一齐在这 弯折!于是从你迸发的烈火 化成亿万倍可爱可危,我的骑士啊! 这不奇怪:劳作使犁沟闪烁, 蓝而冷的余烬,我亲爱的呵, 凋落,辱没,把金的红划破。
杂色美
我把上帝赞扬,为了斑驳的物象—— 为天空的双色如同母牛的花斑, 为水中鳟鱼全身玫瑰痣像幅点彩画; 新裂的栗子如火炭烫,金翅雀翅膀, 风景分成条块田——起伏、休闲、犁翻; 还有手艺百家,齿轮、滑车、装备驳杂。 一切对立的物象,新奇、多余、异样, 遍布着快、慢、甜、酸的雀斑, 变化多端的光和暗使人眼花;—— 全是他创造,而他的美超越了变化, 赞美他吧。 飞 白 译
黑色十四行(组诗)
我的命运就像是陌路人,我生活在
我的命运就像是陌路人,我生活在 陌生人中间。亲爱的父亲和母亲, 兄弟和姐妹离我远去,在基督那里, 上帝是我的安宁我的分离,我的干戈与冲突。
英格兰,她的荣耀是我的全部追求, 假如我为新思想辩护,亲人听不进, 我也不会去恳求:我已经疲惫 于无所追求,但到何处冲突才成熟。
我此刻身在爱尔兰;这是我第三次 转变。并不是在每次转变中我 既能给予也能获得纯真的爱。什么话
指引我的心度过黑暗天堂僵固的栅栏, 或是地狱禁锢的咒语。这种话从未与闻, 听过但没入耳,让我成了孤独的食言人。
我醒来感觉到黑夜降临,不是白天
我醒来感觉到黑夜降临,不是白天。 今夜,我们度过怎样时辰,啊,怎样黑暗时辰! 心啊,你见到怎样的景象,经历怎样的历程! 还得有更多,更长的等待因为光的迟延。
有证据我这样说。但我所说过的 时间是指年头,是人生。我的悲叹 是无尽的哭喊,就像报告死讯的邮件, 唉,送给最亲的活着的人!别啦。
我磨折,我心烧灼。上帝最沉重的裁决 要我品尝苦痛:我品尝的就是我自身; 我体内布满骨骼,充盈肉体,血液充满诅咒。
灵魂的自我酵母变成了板结酸腐的面团。我看见 那些迷途的人们也是如此,他们苦难的根源 和我的一样,他们的自我也在煎熬;更为痛苦。
苦到极致,不会再有
苦到极致,不会再有。悲伤的顶峰已经翻过, 更多痛苦奈何,早前苦痛耐过,折磨更猛烈。 安慰者啊,在哪里,哪里才是你的慰藉? 马利亚啊,我们的圣母,哪里才是你的解脱? 我的哭喊堆积,畜群云集;挤成一团巨大、厚重的 愁苦,尘世悲痛;在古老铁砧下扭曲、呻吟—— 再平静,再消失。复仇女神尖叫道:“不要 拖延了!让我堕落吧:我必须迅速了结。” 哦思绪,愁绪有山一样厚;堕落的悬崖 恐惧,陡峭,无人可测。坚守他们无益, 谁也决不会在那儿坚守。我们那一点耐心 也难以应对悬崖峭壁。这里!匍匐下去, 可怜人,在那旋风底下有某处慰藉:惟有 死亡才是生命的终结,入眠才是白日的终点。
腐朽的慰藉
不,我不要,不要享受绝望,你这腐朽的慰藉; 无法解开— — 或许它们很松懈—— 这些人类最后的绳索 在我内心,或最令人厌烦,但我却不再抱怨。我能; 能希望什么,我希望白日到来,不会选择不活着。 啊,但白昼是多么可怕,你为什么如此粗暴对待我 用你岩石般的右脚践踏世界?用狮子的利爪撕扯我? 用黑暗吞噬的眼睛扫视我受伤的筋骨?搅动起 暴风雨此起彼伏,淹没我,我惊恐地要躲开你,逃离?
为什么啊?我的谷壳飞离;我的谷粒留下,晶莹剔透。 好像是自从我吻过权杖,看我的心灵不再煎熬,不再缠绕, 而是积攥起力量,拾起欢乐,我要欢笑,我要欢呼。 欢呼谁?是天堂的主宰,那鞭笞过我、折磨过我的 上帝?还是与他纠缠的我?哪一个?二者吗?那年,那夜, 卑微的我沉没在黑暗中与上帝(我的主!)苦苦挣扎。
忍耐,艰难的事情
忍耐,艰难的事情!忍耐之难在于祈祷, 忍耐之难在于承诺!要践行忍耐就得 要搏斗,要受伤;乏味了时光,乏味了职业; 劳无所获,人生坎坷颠簸,都只得顺从。 宝贵的忍耐就根植于这些,离开了这些, 没有忍耐。忍耐是自然之心常青藤,掩盖了 我们以往功利破碎的废墟。忍耐的阳光 整天温暖着紫眸般、海洋似清澈的绿叶。
我们听见心灵在煎熬着自己:它折磨得 我们的心灵伤痕累累。我们叛逆的意志 挑战上帝,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屈服于他。 不断地给我们提炼美妙善意的上帝 在哪里?——他就是忍耐。忍耐填满了 他卷曲的发髻,我们知道忍耐从哪里来。
我之心
我之心让我有了更多的悲悯;让 我直面忧伤的自我而后走向温存、 仁慈;受过折磨的心灵还在磨折, 但已经不再有折磨的痛苦。
我寻觅的慰藉再也不能获得, 我在摸索中寻找的苦痛胜过盲人 在黑暗里寻觅光明,或是干渴者 在茫茫大海里找到的还是干渴。
灵魂,自我;来吧,可怜的人,我建议 你,厌倦了,随它去吧;放开你的思想 到别处;给慰藉生根的空间;让快乐
合着上帝所知、循着上帝所知之时;他微笑 看着你,并非做作;无法预知未来— —像阳光 洒落山峰间—— 映照着美好的路途。
杰拉德·曼利· 霍普金斯(GerardManley Hopkins,1844— 1889)是英国诗歌史上具有特别研究价值的诗人。他对英国诗歌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他秉承牛津运动的学术精神与传统,从盎格鲁一撒克逊古英语诗歌中汲取营养,尤其是从史诗《贝奥武甫》中学习头韵、重音前移、古体字、意象跳跃等手段,为英国诗歌的推陈出新作出了贡献。第二,他提倡并坚持使用“跳韵”(sprung rhyme)来挑战英国诗歌传统上被广泛使用并成为权威韵律模式的“跑韵”(runningrhyme),既丰富了英国诗歌的韵律结构,也为英国诗歌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铺设了桥梁。第三,他提出了诗歌表现中的“内在特性”(inscape)与“内应力”(instress)概念,用以指代上帝在创造世界万物和人类时所赋予他们的普遍而又独特的性质,以及人和万物在体现上帝意志实现自我时所体现出来的潜质和能力。这一观点对于开展宗教诗和内省诗的内部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视角。
霍普金斯的诗歌大体可以分为自然诗、劝谕诗、宗教诗和内省诗四类,其中宗教诗和内省诗的成就更大。在大量以抒发宗教情结与困惑、描摹精神升华与沉沦、透视内心愁苦与纠结、勾勒灵魂坚守与分裂的内省诗中,被称为“黑色十四行”(Dark Sonnets)的一组十四行诗,集中表现了以上精神和心理状态,一向被看作是其中的代表作。黑色十四行,又被称为“阴郁十四行”(Terrible Sonnets)或“忧伤十四行”(Sonnets of Desolation)。国内对霍普金斯的研究还很少,迄今尚未出现“黑色十四行”的完整译文。现将其翻译如下,与外国诗歌研究者和读者分享。译文依据“牛津世界经典系列” (Oxford World's Classics)译出,版本为:CatherinePhillips.ed.Gerard Mardey Hopkins:The Major Works(including all thepoems and selected prose).Oxford University Press,paperback 2002,2009.
以上,蔡玉辉 彭羽佳 译介,世界文学2014年第2期
春和秋 致一个小女孩
玛格蕾特,你也在为 那金色的林苑落叶伤悲? 那片片叶瓣,与人无异, 你年纪轻轻,也想着这些东西? 啊!随着人心逐渐变老 如此凄凉景象也会来到: 不久,连叹息也无力气 虽然秋林凄凄,落叶迷离; 那时你将哭泣,明白其中道理。 孩子,不管叫什么名堂, 哀愁的渊源都是一样。 嘴巴和思想都无法表述, 只有心能听到,灵能猜出: 衰败枯萎是人生注定的运道, 玛格丽特,你是在为自己悲悼。
何功杰 译
Spring and Fall to a young child
Márgarét, áre you gríeving Over Goldengrove unleaving? Leáves like the things of man, you With your fresh thoughts care for, can you? Ah! ás the heart grows older It will come to such sights colder By and by, nor spare a sigh Though worlds of wanwood leafmeal lie; And yet you wíll weep and know why. Now no matter, child, the name: Sórrow’s spríngs áre the same. Nor mouth had, no nor mind, expressed What heart heard of, ghost guessed: It ís the blight man was born for, It is Margaret you mourn for.
关于这首诗的翻译和讨论,可以参考https://www.douban.com/note/303349131/?_i=9757645D40Ebdh
凡人之美有何用
凡人之美有何用|——危险;会使血液 跳动——噢封起那张那什么的脸,|身体怎么扭得 比普塞尔的音乐伴奏许可的还骄傲?|看,它干了这事:保持 人类智慧对存在之物的温度;|善是何意——如果一瞥 比注视看见的还多,|那令人难堪的注视。 曾经那些可爱的男孩,那些被战争风暴意外吹落的,|湿漉漉的新鲜果实, 不然格里高利,神父,|如何能在拥挤的罗马将其 采集?可是上帝把那天的宝贵机会|给了一个国家。 给了人,过去只知崇拜|木头或贫瘠石块的人, 我们的法律说:爱|最值得爱的,众所周知; 世上最可爱的是——人的自我。自我|从身上和脸上发光。 接下来怎么办?如何遭遇美?|只需遭遇;拥有, 以心为家,天堂的甜蜜礼物;|然后离开,剩它独处。 噫,可是希望,希望所有,|上帝更好的美,是恩典。 * 诗中表停顿的竖线为霍氏原有,以下皆然。——译注 月出 我在不能叫夜的仲夏夜醒来,|在清晨的白色和行走中醒来: 月亮,缩小变瘦到一片指甲的边缘,|举向烛边, 或者像在修剪天堂之果,|亏缺得可爱,只是没有光泽, 从黑暗的美尼法山的,脚凳上下来,|山冈上退出; 一个山尖还抓着他,一个倒钩还咬着他,|纠缠他,没有完全松开他。 这就是那个值得珍重,值得渴望的景象,|不请自来,得来全不费功夫, 将我一叶叶分开,分裂,|从沉睡中一个眼皮接一个眼皮地唤醒。 (李博婷 译) |摘自《打破风格》“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和跳韵”章节, (美)海伦·文德勒 著,李博婷 译,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