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套利,让钱更值钱
来自:冥王星上的Tang(♫ 有嫩么一首小骚歌)
如果你能解放你的时间和地理位置,你的物质财富将会自动增值3到10倍。——Tim Ferriss(《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
学习笔记,来聊一个可以让我们“用更少钱拥有更高品质生活”的概念——地理套利,这个概念在FIRE(经济独立,提前退休)人群和数字游民(利用网络数字手段工作,打破地理限制的人)当中流行。
什么是地理套利? 地理套利(Geographic arbitrage),指利用因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来获取利益的策略。
具体来说,有不同城市、区域和国家之间的物价差异、生活水平差异、汇率差异、资源差异、劳动力市场差异、经济成本差异以及税收优惠差异等;这些地理位置可以是不同的国家、地区、城市甚至是更小的区域单位。 其可以应用于商业贸易、金融投资,以及个人生活等领域。
本文仅就个人生活方面展开,指的是那些在高收入地区赚取收入的人,通过将日常开销转移至低生活成本地区,从而让自己的钱更值钱,用更少的钱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质。
如何套利?
1.高收入地区赚钱,低生活成本地区消费
用相对较高的绝对收入,去生活成本低的地方生活,可以瞬间提升你的购买力或者生活水准;或者在生活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大大节省消费开支。 这个策略在本国即可实现,甚至在同城就能够做到。 比如,在北上广深赚钱,去十八线花。北上广深一套住房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而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几十万、十几万、几万、甚至几千块能够买到一套房;租房的话同样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通常日常生活消费水平小城镇也比北上广深要低。 再比如,北京市区的房租比郊区至少贵上2-3倍,日常餐饮类的消费水平也比郊区要高一些;在市区赚钱郊区消费,或者赚着市区的钱生活在郊区,也属于地理套利。 又或者,出于某些原因,你想要进行山居生活、田园生活,很低的支出便能够维持日常运转,而你又拥有较高的绝对收入,那么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存下更多的钱。
2.去弱势货币国家生活,放大自己的货币价值
这是一个更高阶、更能够体现地理套利的玩法。 通过不同国家间的货币差实现强势货币收入的购买力,通过赚取强势货币,在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消费弱势货币,从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简单的说,就是在高收入国家赚钱,在低消费国家生活,这样可以用低成本享受更丰富的高品质生活。
举个比较极端,但又非常真实的例子,个人感觉这个案例还充分体现了全球资源的分配不均。 我们去东南亚玩的时候会见到不少西方人在此长居,其中一些人不工作、甚至不赚钱也能够生活得非常滋润。西方人早在几十年前就把这种地理套利玩得明明白白。他们作为发达国家的居民,福利相当好,各国旅居也非常方便,即便是领着救济金、退休金的底层也比绝大部分第三世界的人民要富裕。他们在本国可能过着一种底层或者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动动身,换一个国家,立马就过上了人上人的日子。领着欧元、美金,却在东南亚花,极大地放大了他们本国货币的价值,很直白地诠释了什么叫花更少的钱过更高品质的生活。 这种地理套利不仅仅放大了货币价值,还放大了人种价值。在东南亚、东亚等等地域,仅仅凭借人种他们就可以获得高人一等的优势,完全无关其他。凭借着经济和人种优势,他们的阶级得到了跃升。甚至在择偶方面,都获得了在本国难以想象的优势。
不过我们也不能只从经济性价比的角度考量地理位置的选择,安全保障、环境舒适度(空气质量、气候、光照等)、生活便利度、社会联结、教育、医疗、文娱活动等多方面参考,才能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地域。
再举个例子,教育也同样可以进行地理套利。比如,国内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费用约15-40万RMB,而相同配置或更国际化的配置在泰国则约10-20万RMB。又比如,在某些国家配置海外身份,孩子就可以免费上公立学校。再比如,让孩子获得港澳或海外身份后再回国上名牌大学,呃……
可以做些什么? 1.积累资产,变更居住地,灵活利用不同地理位置的规则
积累资产,最好有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通过地理位置的变更,直接让我们的物质财富自动增值N倍。 2.全球投资
放眼全球,利用不同地理位置的规则进行投资获益。仅就最基本的存钱来看,去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从2%+降到1%+,而美国则不断上调最高到了5%,换个国家换种货币把钱存起来就能够多3-4%。 3.远程工作,打破地理限制
这是数字游民当中比较常见的方式。赚一线工资,小城花;赚取强势货币,到弱势货币地区生活。 远程工作可以解放我们的地理位置,只要有网络,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工作。我们可以赚着人民币去东南亚消费,又或者赚着美金在国内生活,再或者拿着北上广深的工资在大理躺平。
一点经验之谈 我曾经做过几年的数字游民,切实地感受过所谓的地理套利,也算是相当有意思的体验了。 我当年干着一份全职的远程工作,虽然时间仍未得到解放,但打破了地理限制。既体验过赚大城薪资小城花,也短暂地感受了一下赚强势货币,消费弱势货币。
说是大城薪资,只是打个比方罢了,听听就好。当年月薪其实并不高,但因为我居住在十八线小城,比当地同类型岗位薪水还是要高的,且收入水平超过当地中位数。加之我是本地人,没有住房和日常饮食方面的经济压力,所以嘛,只要没有过度的消费欲,生活可以说是还挺不错的。
十八线小城薪资低,但物价也低,出去下馆子人均三五十就吃得还不错了,人均一百多属于很好的,人均两三百基本是上限了。便宜点的街头小吃,10元以内也能吃顿。 虽说是十八线小城,但终究是城市,生活便利度也非常高。除了医疗、教育、文娱资源远不如一线,工作机会更是无从比较;其他方面方面还是比较完善的,而且空气质量、城市绿化、市内通勤距离、人均房屋面积等环境舒适度比大城市要好很多。 我吧,拿着那点钱如果在一线生活,那恐怕只够勉强温饱;但在十八线,日子就潇洒很多了。
那几年除了在十八线生活,我也跑到东南亚旅居过。尽管RMB比泰铢要强势一些,但可能由于我赚得太少,而且主要在曼谷(国际大都市,泰国消费最高的城市之一)生活,因此本国货币价值的放大感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到清迈,则会一下子感觉到所有的东西都便宜了不少啊! 即便曼谷物价较高,但当年还是比国内一线生活成本略低,花同等的钱可以享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强烈的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也让我获得和国内很不一样的居住体验,这不单纯是经济上的获利了。
货币差异这块举个别人例子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认识一个美国程序员在我们这十八线小城生活。通过远程工作,他赚着美金,享着中国十八线小城的物价水平,这小日子,令人生羡啊……随便接几单就能够在这边躺很久了。
还知道一些国内的翻译“出海”赚钱(通过远程工作寻找海外客户),同样或类似的工作,海外单价比国内要高很多,单位时间的收益有可能翻倍或翻几倍。这是中国人赚着美金在国内生活的例子。
再来个反向的案例,我的朋友赚着十八线的薪资到港澳去玩,瞬间感觉到捉襟见肘,日常吃喝都有点压力山大,感觉自己赚到钱咋就那么不值钱了呢?回来后才敢放开了吃吃喝喝。
以上是我关于地理套利的一些个人看法。拓宽我们的认知,会发现原来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有趣的玩法。
更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个人记录|95后小夫妻深思熟虑后决定fire (汉堡包)
- 极简主义|一日两餐 大把时间 (康小微)
- 在纠结要不要fire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Ly)
- 主要依靠房租fire恐面临系统性风险 (freehorse)
- 刚fire不适应,求推荐fire后可以做的事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