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我发现现代人是如何一步步丧失主体性沦为npc的
来自:鸦鸦

曾经有一个被老师多次猥亵的女孩子,因为被当地检察机关认为“情节轻微”无法立案,而跳楼自杀身亡。当她还在楼顶犹豫时,很多围观者不是施以援手,而是嘲讽起哄,最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鲁迅对于看客的描绘和批判,尤其在《示众》一文中。这些人就像游戏里的npc,虽然很多很多,但是面孔却很模糊。实际上看客一直都存在,但是在当下社会,为什么还会有看客呢?
根源是简单的,因为很多人从小被家长和学校灌输的是“结果导向的功利主义”,或者说“趋利避害”——你要做一件事情,结果得是好的(符合自己利益),最起码也不能是坏的(损坏自己利益),你才能去做这件事。而不是因为你觉得做这件事情本身是正义的,是合乎道德的,甚至合乎法律的。比如,很多家长从小教育小孩,交朋友时要和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不要和成绩差的学生交朋友,凡事不要当出头鸟之类的。这就是所谓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正如上面图片提到的,路上看到家暴要不要去报警和劝阻?很多人袖手旁观,因为他们考虑的是报警和劝阻之后,会得到什么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而不是因为劝阻家暴这件事情本身是符合道德的,是正义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不要我觉得,我要别人觉得。”
在这种思维导向之下,人们已经不能单纯从行善事这件事本身中汲取快乐和满足,而必须追求行善事的美好结果,这其实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动地接受外界反馈、被他人评价和审视的位置。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为了尽可能避免得到负面反馈和他人消极的评价,干脆就选择什么都不做,一步步丧失自己的主体性,彻底沦为npc。或者戴上了“乐子人”的面具,挤在人群里围观跳楼,缩在电子屏后面围观赛博示众,跟着大众一起鼓掌叫好一起批评唾骂,成为新时代的看客。最后,将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外界和他人,这就是所谓的他人即地狱。
那么,非结果导向,也非功利主义的思维是怎样的?《海上牧云记》中 ,一个女子欺骗主角自己的爱人患病不幸去世,利用了主角的善心为自己牟利。后来主角知道了这件事情并不生气,而是觉得很高兴,因为世界上少了一个因为爱人去世而痛苦的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讨论/管理|我发现真的存在命中注定 (Aria芋芋)
- 社会规律|小心那些爱给贴心小建议的人-潜在操控强行高位 (momo)
- 社会规律|对瘦子的隐形恶意 (momo)
- 家庭家族|我发现亲情会蒙蔽利益交换的本质 (12341)
- 自然规律|我发现一个轻松消除焦虑的野路子方法 (跳过奶牛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