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光开始,建立主体性
来自: momo
今天发现自己在成年之后有了一个习惯是观察环境和无意识凝视别人,这个习惯将自己转变为观察者,是非常有利于建立主体性的。 想到小时候家长总会管女孩子不要东张西望,而男孩子由于一句男孩就是调皮往往逃脱了这种道德规训。 这种管束并非是在课堂时候的不准左顾右盼,而是一种对女孩眼神的规训,包括在古画里,女孩子总是低眉顺眼,一个比较直接的是,不准直视男人和长辈。 凝视是有力量的,所以才会有你瞅啥的质问。 同时凝视也是不礼貌的,可是,男人对女人的凝视总是被敷衍成不就是看你一眼吗? 可他们不敢用这种眼神去看不可得罪之人。 而另一个角度是,无论是女童教育还是影视文化大部分流行小说,都将女性作为被观察者被凝视者,拍不可说戏码摄像头对准“香艳”,拍死亡戏码对准凄美,拍骚扰戏码对准羞耻恐惧,而不是对准下流、对准罪恶、对准无耻。 可是,我们拥有选择文艺作品的权利,选择有益身心的文艺作品,同样是爱自己的方式。 我们可以将自己从被观察者转变为观察者,从被凝视者转变为凝视者。 第一,可以保护自我,避开危险。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倘若我们常常被观察而不是观察,岂不是意味着在别人察探我们之时,我们却对对方一无所知,忽视了一些不正常的迹象和对方眼睛里闪过的不正常的光。 再说,在现代社会,直视对方才是一种礼貌。 我们可以是观察者探索者,去敏锐趋利避害,求同存异。 第二,作为观察者时,大脑处于察觉外在信息的状态,关注力就不会花在审视自己的表现是否得体,是否足够有魅力,多少人在看自己。 我们可以把视角落在符合自己审美的区域,我们是睁开眼看世界的人。 主动去看,收集信息,主动筛选评价,在信息完善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人生路径,而不是被动等待命运摆弄。 你生来自由,有权坦坦荡荡去见世面,有权掀开眼前的纱帘,看真实的世界。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察觉自己的状态和感受 (momo)
-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Savage)
- 对自己狠一点 (MINI阿拉蕾)
- 爱自己的第一步,选一个最温柔的闹钟 (墩儿)
- 我典型的爱自己 (雅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