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看起了古偶剧?
来自:力构小屋
说来话长,看的第一部仙侠玄幻剧是《苍兰诀》,今年才看的。
11月伊始,我和身边的二次元朋友都不约而同地看起了《永夜星河》。我从第7集开始看,reaction是:“特效不错,审美在线”,“噢,这就是虞书欣的夹子音啊”、“这不是被我说过长得像崔永元和郭晋安的丁禹兮吗,这部剧好像变帅了很多耶”。追平后觉得剧情的信息量太少,便看起了同一剧集厂牌出品的《苍兰诀》,被三界最强的东方青苍燃起中二之魂的我突然反应过来:这是我第一次看仙侠玄幻剧吧!

小时候,母上大人不允许看内地仙侠剧、台湾偶像剧、韩国爱情剧,总之就是不能看恋爱浓度太高的电视剧。在母上大人的“严防死守”下,我的娱乐内容仅限于港剧(她喜欢看;我:唉,这不也是肥皂剧吗?)、日漫( 她觉得小孩看的:我:嘿,还有少女漫可以看。)、 欧美经典电影(她觉得可以培养英语语感;我:哇,这故事!哇,这特效!哇,这尺度!)。所以,我比同龄人少了一大段集体回忆:《仙剑奇侠传3》、《宫》、《步步惊心》、《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后,我对仙侠剧(古偶剧)就完全提不起兴趣,上述剧集仍旧没看过, 只看简介只看预告都觉得仙侠剧很套路、古偶剧太工业糖精。
[ 古偶剧(内地),字面意思就是“用拍偶像剧的方法来拍古装剧”,个人理解就是“美女帅哥穿着古装在各个朝代或者天上地下或者虚构空间演谈恋爱的戏码”。内地古偶剧的雏形应该就是港台偶像剧吧,如“魔改清宫”的琼瑶戏《还珠格格》、“魔改原著”的武侠剧《小鱼儿与花无缺》等。2000年至2010年,唐人剧和周易剧(编、导、摄、美、录等部门多为港台团队)在内地的古偶赛道上“二分天下”,虽然内地起初也有《上错花轿嫁对郎》这类走古典路子的古偶剧,但始终是极少数,难成气候。发展至今,古偶剧已有多个细分类型,如仙侠玄幻、江湖武侠、家族群像、经商生活流、复仇权谋、悬疑探案……目前古偶剧的内容创新趋势是在各种类型题材更加垂直细分的同时进行不同类型的融合、元素的叠加,如《永夜星河》是“穿书+游戏系统+攻略+捉妖”的奇幻恋爱轻喜剧。 ]
2022年,我破天荒连续看了三部古偶剧,分别是《梦华录》(6月开播,追更)、《星汉灿烂·月升沧海》(7月开播,追更)、《传闻中的陈芊芊》(2020年5月开播,补剧)。同期的《苍兰诀》也很火爆,但对以往仙魔题材的剧集有不好的印象,我就没看。现在2024年11月回看2022年暑期,不得不感叹,2022年确实是古偶剧文艺复兴的一年。
两年前,我也在反问自己,怎么就看起了古偶剧? 这几部古偶剧吧,理智上觉得土,但就是上头,不过,我好像也没太觉得是guilty pleasure:原来我并不排斥古偶剧啊,它过去只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个原因所以才不在我的选择范围里。
我对古偶剧有着一些刻板印象: 制作低质,内容同质化、剧情去逻辑化、价值观恋爱最大,演员演技浮夸、角色适配性差,而上述的几部2022年爆款古偶剧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改变。
先说制作水平。最直接的,打光、构图、调色三件套,让古偶剧的画面有了质的提升——“光影美感”、 “电影构图”、“调色舒适感”。内地新一代80后的年轻导演,如费振翔(1978年,《星汉灿烂》)、伊峥(80后,《苍兰诀》)、侣皓吉吉(1980年,《太子妃升职记》) 、丁梓光(1985年,《国色芳华》)、赵一龙(1988年,《永夜星河》),他们的拍摄技法(如模拟写实打光)比港台电视剧导演的(惯用“大平光”),如朱锐斌( 《宁安如梦》、《惜花芷》),更符合现在观众的审美,毕竟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在画面质感上有所追求。

据相关文章介绍, 港台导演碍于港台场景的受限,长期拍摄棚内戏,打光方式是近乎舞台形式,灯光从四面打向演员,形成了类似无影灯的通亮效果。2000年后,港台导演(尤其是香港导演)集体“北上”拍剧,古早一点的古偶剧,如《仙剑奇侠传》系列(2005年、2009年,香港导演李国立)、《宫》(2011年,香港导演李慧珠),近十年的古偶剧,如《古剑奇谭》(2014年,香港导演林胜权、黄俊文)、《花千骨》(2015年,香港导演林玉芬)、《锦绣未央》(2016年,香港导演李慧珠)、《楚乔传》(2017年,香港导演吴锦源)、《香蜜沉沉烬如霜》(2018年,香港导演朱锐斌),这种打光方式被他们在内地沿用至今长达二十年有余。
在港台导演拍摄的古偶剧里,人物的面部特写通常是这样拍的:以简单的大平光直打演员的面部。面部光线白净均匀,这确实是可以把演员拍得很“好看”,但观感严重失真。我个人很不喜欢港台电视剧导演的“大平光”,很长一段时间对古偶剧提不起兴趣也有这个部分的原因(“大平光”和厚滤镜是视觉上的劝退,听感上的劝退是配音和滥用的bgm)。当然,我不是在苛求港台的这批老导演们,有看过剧的朋友说“虽然光影普遍不行,但运镜还可以”(另一位朋友说“ 可能只有李国立吧,朱锐斌等人的运镜简直乱来”),我只是想表达,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再说内容创新。2022年暑期,除了上面多次提及的三部爆款外,还有一部也挺火的——《沉香如屑·沉香重华》,它的出品方是古偶剧老厂牌欢瑞影视,但其声量和口碑远不及前面三部。其实,内容创新的背后是古偶剧集厂牌的大洗牌。《梦华录》的背后是金色传媒(据相关文章介绍, 其虽成立于1996年,但是在80后的王裕仁(杨阳之子)出任总裁之后路线出现较大变化,2018年通过男性向古装奇幻剧《将夜》“二次出道” ),《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和《苍兰诀》的出品方分别是歆光影业和恒星引力,这两家都是成立于2018年的剧集公司,制作团队也很年轻。
新公司新团队做剧,要想在古偶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剧集类型中立身,最快见效的解题办法就是“做出市面上没有的精品”,恒星引力的《苍兰诀》就是最好的例子。说实话,光看简介,这个讲述“爱与命运”的故事其实挺俗套的,不过在画面质感与具体称呼上还是将三界「水云天——云梦泽——苍盐海」的世界观做出了新意。特效肉眼可见确实是花钱了,个人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如剧里CG场景(如司命殿全景)切人物近景就是晃一下过度,很偷懒的做法,还有就是滤镜开得重了些,有影响到视效的观感(开了4K画质仍觉得滤镜重);配乐和声效肉耳可听确实是花心思了,阿鲲老师来古偶剧当音乐总监就是降维打击,受够了那些全剧只有两三个调子且无变奏的低质配乐;仙魔的服装设计也很大胆,月尊、战神干架穿的战袍,那个树脂外壳真的好中二,不过我喜欢,相较之下, 仙族的服饰则欠缺点想象力。不说该剧的设定和剧情如何“反套路”,单单这特效,一向对仙侠玄幻剧无感的我都愿意去试看几集。就问,都过去两年了,现在市面上有哪部女性向仙侠玄幻剧的视觉效果是高于《苍兰诀》的?不是说《苍兰诀》有多好,而是这些老牌剧集公司明明可以做到却不想着去改变(或许还真就做不到),活该被新生代厂牌抢夺市场和声量。

可以说,2022年是古偶剧焕发新生的一年,以《苍兰诀》为代表,其爆火的背后是新公司新团队新内容新审美的总合力。
但2023年,有哪部古偶剧在技术上或者内容上是比较有新意的?“N男争一女”的戏码很新吗?《长相思》(星莲影视出品),我当时跟风去看了,总的来说,这部戏的导演不行,镜头仓促,特效拉跨,审美也不行,对于一部神话剧来说,太过保守了;《宁安如梦》(爱奇艺出品),就是这部剧让我认识了香港导演朱锐斌,“朱大灯”的名号确实名不虚传,“神经运镜”三集劝退。
2024年,暑期档古偶剧的成绩更是大不如前,目前第四季度就《永夜星河》这一部的水花比较大。
还是那句话,希望2022年的古偶之光不是顶峰,而是开端。
-Fin-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窝组还有多少活人 (团团)
- gcj组踩淮水竹亭的怎么这么多 (团团)
- 淮水竹亭的直播,谁艳压了 (momo)
- 🥣的古偶资源都给我们雨凝怎么样 (小豆蔻)
- 这个🍉主几个意思? (星呆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