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
王振锋
上世纪诺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近百年过去了,读来仍为之震撼与感动。
“田野里长满水果,饥肠辘辘的人在路上流离失所。粮仓都是满的,可穷人的孩子们却患上佝偻病,身上肿起糙皮病的脓疱。大公司不知道,饥饿与愤怒之间仅有一线之隔。本该用来支付工资的钱却被用来买汽油、买枪支、雇侦探、雇间谍,用来建立黑名单、训练打手。公路上,人群如蝼蚁般迁徙,寻找工作,寻找食物。愤怒的情绪开始酝酿。”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乔德一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一家人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传单上声称大量招工的美丽加州,畅想着那里吃不完的水果、漂亮白房子。两千多英里的跋涉,一家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爷爷、奶奶、妈妈、乔德、凯西、艾尔……每一位都是鲜活的人物形象。可路的终点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只有成千上万与他们一样的流民,被本地人称作“俄克佬”,没有工作,居无定所,聚集在脏乱的“胡佛村”……
加州那么多的土地,可没有一块属于他们。面对资本的剥削,所有人都无能为力。虽然凯西倒下了,但乔德又出发了……
“我一直在想,想了好多好多,我在想,我们像猪一样生活,而那些肥沃的田地却荒废着。有人一个人就有十万英亩地,可十几万能干的农民却快要饿死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大声呐喊,就像那些人大声喊出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