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大历史观
来自:Carne与黑猫(话唠)
耐着性子磕磕绊绊读完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记下一点点体悟吧。 黄仁宇原本算是国民党,后来跑到美国去做学问,主要做中国史,对明史研究很深,写了本不算学术书籍也不算流行书籍的《万历十五年》,既不像某些学者的著作那样太艰深,假设你对历史已有研究,再就某个细微的问题反复论证,而是跳出具体事件、人物,企图对明走向败笔,甚至中国后来落后于世界做出解释——虽然,这个解释是模模糊糊的,并未阐明,仅在三联书店的一版后记中略略阐述。当然,也不想某些戏说的作品,缺乏真实,仅仅从文学角度出发。 书是以人物为线索的,从万历皇帝,两任首辅,还有”名人“海瑞、戚继光、李贽,这些人或者曾经显赫,或者曾经为人称道,但在某些方面看,下场都不怎样。 书中提及的关键问题是官员们处世的”阴“”阳“之道,这阳面上是为国为民,尊奉圣贤订下的守则,暗地里却也收受"贿赂",或者结党隐私。这种道德与现实的脱节,指导思想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正是黄仁宇竭力说明的明朝之矛盾。其实就算套在今日官场也颇有理。 另外的问题就是,整个统治阶层都是由士大夫组成,由文官统治政府,而武官、以及技术人才则很难有发挥余地。文官们想到的是制服武官,防止他们有疑心,防止文官内部有一头独大,而维持“平衡“。但文官毕竟是文官,缺乏技术、军事背景,很多时候未必看得清,因此慢慢的帝国出现问题,却不自知,这是作者说到的”文极“。现在想来,政府官员们好歹读过大学,懂得经济、地理或者机械,好歹食些人间烟火,也许能够得到一些宽慰,至少大方向不会错吧。 总之,万历十五年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年份,万历皇帝却因为官员们的劝阻失去了政治上的关心,首辅张居正由于朝中保持原状的思想,难以推行改革,申时行又由于努力调和被斥为没有原则,似乎无论激进还是保守都没有用,无论官员是如海瑞般节俭还是如戚继光一般实干,似乎都逃不出被人防备和诟病的怪圈。在这样的气氛下,官员们竭力把你拉入他们的灰色圈子中,王朝如何不分崩离析。可惜的是,几百年后的同一地点,似乎还是如此。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小说】燕垒生:噬魂影 (菱夏)
- 【讨论】情绪低潮期要怎么渡过? (蓝)
- 【历史】姜克实:播种怨恨的历史教育 (菱夏)
- 【历史】雷颐: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孤寂 (菱夏)
- 【历史】唐大善人:别对皇帝抱幻想 (菱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