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感到被卡住的时代,如何找回改变的力量?|《人类新史》线上共读会
快闪楼 已结束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有人吗?

    有人吗? 2024-12-18 23:40:13 江苏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有人吗?

    D9 “现代民族国家及其追溯自身领土的历史延续性的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把世界划分为不同质单元,每个单元有自己的历史这种想法的罪魁祸首”与“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๑•̌.•̑๑)ˀ̣ˀ̣

  • 秋秋

    秋秋 2024-12-18 23:55:38 江苏

    【打卡D9】 这么多“未经审视的假设”和“理所当然”以及“视而不见”“轻描淡写”,这心里头得是有多大一个“我自己”啊!

  • 橙子_有妖气

    橙子_有妖气 2024-12-19 06:40:29 北京

    【12.19打卡】第九章~探讨了美洲本土社会住房和民主的起源,挑战传统观念,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感觉又绕回到哪了,浅读中…… ~ 准备整理一下打卡的“心路历程”了,如果不是共读活动,这本书真未必能读的下来,“蒙尘”或许就是它的命运。但此时,《人类新史》已经快要读完了,余下的早已显得没什么难读了~

  • 蝎子写字

    蝎子写字 2024-12-19 15:38:26 北京

    【12.19打卡】第六章 肥沃新月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曾经是什么? 首先需要注意,它是一个完全现代的概念,不仅源于环境,也源于地缘政治。肥沃新月这个术语发明于19世纪,当时欧洲列强正在根据自身的战略利益瓜分中东。部分出于考古学、古代史和现代帝国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个术语开始被研究者广泛应用于描述从地中海东岸(今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黎巴嫩)穿过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拉克部分地区直至扎格罗斯(Zagros)山脉山麓(大致是伊朗和伊拉克边境)的这片区域。现在只有史前史学者还在使用这个术语,用以指称农耕的起源地:一个以沙漠和山脉为边界、大致上呈新月形的可耕种地带。 肥沃新月,读到此处涉及的国别地区,结合时事,令人感慨~blessed or cursed?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4-12-19 17:40:10 江苏

    12.19 第十一天 第十章的一半 对何为国家,是否有起源进行论述。将学界的一些观点科普给大众。 “三条原则,权且称之为暴力控制、信息控制和个人魅力(charisma),同样也是社会权力的三个可能的基础。” “正如对暴力、信息和个人魅力的获取决定了社会控制的可能性,主权、官僚制和竞争性政治场域三者的结合定义了现代国家。”

    真的是精彩,尤其是介绍三种一阶政体的可能,精彩绝伦!!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4-12-19 17:42:18 江苏

    【提问】译者辛苦了,我好奇问一下,在您的视角内,还有什么领域或观点,可能是如这本书所介绍的课题一样的,被一些“西方的傲慢”、“执拗的偏见”所曲解了的嘛?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20:11 北京

    【提问】译者辛苦了,我好奇问一下,在您的视角内,还有什么领域或观点,可能是如这本书所介绍的 【提问】译者辛苦了,我好奇问一下,在您的视角内,还有什么领域或观点,可能是如这本书所介绍的课题一样的,被一些“西方的傲慢”、“执拗的偏见”所曲解了的嘛? ... 三金难买寸光阴

    其它领域不了解,但是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人类学家一直致力用非西方的观察来破除源自西方的偏见,或者用对所谓原始部落的观察来破除现代人的偏见,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是挺多的,比如说什么是原始思维,什么是封建迷信,什么是理性和非理性等等,这些都是分类系统诞生的偏见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21:39 北京

    【打卡12.10】读到这一段:社会理论总是必然地包含一些简化。比如,几乎任何人类行为都可以说存 【打卡12.10】读到这一段:社会理论总是必然地包含一些简化。比如,几乎任何人类行为都可以说存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性心理层面,以此类推。社会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假装游戏,在其中,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假装只有一个层面在运作:基本上,我们把一切都还原为简笔画,以便发现本不可见的模式。因此,社会科学中所有真正的进步就源于有勇气说出那些归根到底有些荒谬的事情。想到了之前读社科时,被很多权力架构理论创伤,现在想来,理论也有很多局限性,没有一个完美的理论能够诠释现实社会。层层叠叠的理论是独属于成人的学术游戏。 ...

    每个社科人都会时常感受到理论的有限性和荒谬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断尝试从交缠驳杂的现象中提炼出一些法则和规律,就像魔法棒,帮我们形成visions,这些visions很有力量,生成意义甚至改变生活,所以我们要不断尝试也要时时反思。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26:06 北京

    【提问】开始阅读第二章,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作者试图反驳的论点,写得总是简洁让人信服,成 【提问】开始阅读第二章,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作者试图反驳的论点,写得总是简洁让人信服,成为笔记划线最多的。而自己的论证过程却总是有些复杂,最后重点却不多。挺奇怪这种写法的目的?有种像拉着情敌站在心仪/随便对象的面前,还给对方打扮了一下,然后问你看上谁了,解释了一大堆自己哪对……→(捂脸,不解) ... 橙子_有妖气

    先破后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破除成见,有的成见太过根深蒂固,读起来就失去了畅爽。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27:58 北京

    【12.18打卡】第八章想象的城市,这一章如果放在前边,阅读质感将会指数上升!不单单是古文明包 【12.18打卡】第八章想象的城市,这一章如果放在前边,阅读质感将会指数上升!不单单是古文明包括中国的论述,而且有张图,一下子能豁然开朗的那种……有趣了,挑战了我们对城市和国家形成的传统理解,强调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非线性特征。 ~ 在读完这章后,一本搁置许久的书《凯列班女巫》也突然很想看看了,女性地位原始演化猎奇的世界观拼图,应该会很好读吧……而初读《人类新史》后也意识到自己落下了什么没做的事情,那就是没有认真记录下那些出现过的部落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时间,位置!用工科生思维记录这本书,在世界观拼图创建中,收获会更多吧! ... 橙子_有妖气

    这本书有自己的论证逻辑,第八章其实单独成文也很完整,但是放在整本书中就只能服务于整体的论证,论证思路我在东腔西调的节目里有具体讨论。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28:50 北京

    【12.10打卡】大概是被开篇第一句话“大部分人类历史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可挽回地遗失了。”给震撼 【12.10打卡】大概是被开篇第一句话“大部分人类历史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可挽回地遗失了。”给震撼到了,确实……不过以前对“初民”史没提起什么兴趣,被一句话给带起来了。差点被推荐序给劝退了,“作者的基本结论是,人追求的首先是自由或自主性,而不是平等。”一旦较真,用集体主义思维是很容易批判的……别杠,好好看书 ... 橙子_有妖气

    集体主义是一种作者批判的意识形态(ideology),而自由是超越了集体主义/个体主义之间的对立的。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29:18 北京

    【提问】“犬儒”这个词,虽然知道和儒家没啥关系,但这翻译是不是和儒家不对付呢?有点意思 【提问】“犬儒”这个词,虽然知道和儒家没啥关系,但这翻译是不是和儒家不对付呢?有点意思 橙子_有妖气

    犬儒Cynicism,这是个固有翻译,和儒家没啥关系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30:05 北京

    【提问】P108文化的疏透度是什么意思?“不断固化并大量增加的文化边界”让自由迁徙的边界变得更 【提问】P108文化的疏透度是什么意思?“不断固化并大量增加的文化边界”让自由迁徙的边界变得更狭隘,迁徙的难度变大,善意减少,施加强权的可能性增加了呀?! ... 秋秋

    文化疏透度(Cultural porosity)可以把文化想象成海绵或者奶酪,里面的孔洞越大,疏透度就越高,不同的文化就越容易渗透,社会的形态就越容易变化,所以维持文化疏透度对人口流动、文化变迁和社会的周期性变化很重要。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31:27 北京

    【提问】 我们国家的考古发现和分析水平,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考古研究和人类学研究的国际交流 【提问】 我们国家的考古发现和分析水平,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考古研究和人类学研究的国际交流怎样? ... 秋秋

    书中有关中国的材料确实很少,有关于陶寺遗址的讨论,在第八章。中国的文明史长远,考古自成一派,国际学术交流确实不充分。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32:11 北京

    唯一延续下来的古代文明,可不是只是说说而已……你担心的考古从周公姬旦开始就有,但……咋说呢 唯一延续下来的古代文明,可不是只是说说而已……你担心的考古从周公姬旦开始就有,但……咋说呢,没有找到夏朝及以前的文字及证明材料罢了,没准哪天学清末那个文官,吃个药就把商朝(甲骨文)给发现了……现在需要的是夏朝文字……就能证明这本书中那历史了,记录一直有,但没有证明罢了。他们西方只能靠猜,咱的洪荒可看山海经😎 ... 橙子_有妖气

    书中的推论应用于中国确实在某些地方捉襟见肘。不过作者的意思就是没有农业革命就没有军队,作者批判的就是军队的出现带来暴力统治,批判的正是农业革命带来中央集权。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33:29 北京

    【打卡12.9】 Wengrow开篇指出一个过往(2008-今)的一个提问叙述陷阱,即,指出贫富鸿沟并罗列 【打卡12.9】 Wengrow开篇指出一个过往(2008-今)的一个提问叙述陷阱,即,指出贫富鸿沟并罗列数据辩论挑战全球权力结构的表述行为本身,暗含了对解决问题和给出方案的消极态度,并不会真正让当前的既得利益者们担忧。也就是说:研究贫富鸿沟的人,似乎“一开始就假定了真正的社会转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点令我觉得很有意思。 随后,作者在这之后论述道,打破这种消极,尝试走向更具有希望前景的路线,需要彻底放弃对“真正的平等”的幻想和追求。这不光是放弃对未来的“伊甸园”式幻想,也需要重新审视过往历史中,被认为是曾经平等淳朴过的那些社会组织形式。 我在这附近的内容里注意到(p70),当作者开始寻找历史中的其他理解方式时,他开始强调想象力、智慧和爱玩是人类的天性,以此提出一种假设,即,人类物种从一开始不一定是从平等走向不平等的(他将它称为“堕落”,与伊甸园故事相映照,非常圣经体系的一种逻辑思路),也可能是后人研究的时候,用后来的概念限制和忽略了这种情况,从而在当前自我设限,于人类历史中忽视重新创造自我的这种可能性。 这个角度颇有局限性,因为非耶和华信仰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显然也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并非所有地狱的人类历史都认为,一开始的社会是平等和睦的。Wengrow应该也意识到这种局限,于是又思考了福山和戴蒙德的观点,发觉他们的观点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似乎类似于卢梭理论,然后以“令人沮丧的结论”和它们“并没有科学依据”予以否决。接着,霍布斯、平克……很多眼熟的学者们又出现了,甚至出现富兰克林在信件中对印第安人的思考。“‘非死亡无以逃脱。而这就是文明!’”,“——没有匮乏、忧惧和顾虑。文明永远无法满足这个目标,除了对极少数人而言。” 读完前80页,我目前对作者在后文是否会记起他那句“并没有科学依据”感到担忧。直到现在为止,作者的探讨角度里还没有涉及对三次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引用,而它们显然和全球各地的殖民历史一样,对局部甚至全球人类文明都有着爆破性的影响。作者既然在开篇提出了创造性,我期望在后文看到针对这条线的更多直属事实和科学依据。 ... TerBear

    作者并没有讨论三次技术革命,因为作者反对“革命”的叙事,认为人类的任何技术创造都像孩子玩泥巴一样,创造是为了愉悦生活而不是控制生活,人类有充分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摆脱技术控制。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34:43 北京

    【打卡12.11】 第三章 “也许所有这些问题都让我们忽略了起初真正使我们成其为人类的东西,那就 【打卡12.11】 第三章 “也许所有这些问题都让我们忽略了起初真正使我们成其为人类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作为道德的和社会的存在,在这些选择中穿梭协调的能力。” 我实在放不下对作者的批判,因为社会性并不是只有人类(智人)存有……作者在这里举的反例是鱼或刺猬,但是如果他提到狼或猿猴,以及其它一些具有一定社会协调和道德的动物群体,情况是不一样的。 “动物生活在一中‘超善恶’的状态中,这正是尼采梦想中人类也该追求的状态。” “智人——据说是最聪明的猿人——允许永久而顽固的不平等制度扎下了根。” “我们是否应该寻找一个类似卢梭所设想的时刻——当有人第一次圈出一片土地,宣布‘这是我的而且永远都将是我的!’的时候?” 我家兔子都知道拉屎圈地盘。 本章似乎充满了空中楼阁式的傲慢,找到几个点就自傲地 把逻辑给架起来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阻拦他。类似上述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 TerBear

    我家兔子都知道拉屎圈地盘。作者想强调的正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和动物一样的部分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等研究的范畴。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35:31 北京

    12.15 第七天 第六章 这一章里面,我最感兴趣的就要数那段对“母系社会”的探讨了,在本就是在 12.15 第七天 第六章 这一章里面,我最感兴趣的就要数那段对“母系社会”的探讨了,在本就是在极少证据上进行大胆猜测的工作中,还要对某些“猜测”进行贬低,令人失望。 ... 三金难买寸光阴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和证据多寡没有关系,是主观的。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4-12-19 19:36:38 江苏

    其它领域不了解,但是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人类学家一直致力用非西方的观察来破除源自西方的偏见, 其它领域不了解,但是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人类学家一直致力用非西方的观察来破除源自西方的偏见,或者用对所谓原始部落的观察来破除现代人的偏见,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是挺多的,比如说什么是原始思维,什么是封建迷信,什么是理性和非理性等等,这些都是分类系统诞生的偏见 ... 后浪

    感谢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38:48 北京

    【提问】上文的“ 几乎任何人类行为都可以说存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性心理层面”,这里应该是 【提问】上文的“ 几乎任何人类行为都可以说存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性心理层面”,这里应该是心理层面吧?性心理能和政治经济作为同一层去展开吗? ...

    性心理层面对应的是下文的佛洛依德,政治经济对应的是下文的马克思

  • 后浪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组长 楼主 2024-12-19 19:44:55 北京

    译者张帆老师已陆续在回复,欢迎参加《人类新史》共读的读者继续提问~问答环节将于今晚八点结束。

  • 时人号子房

    时人号子房 2024-12-19 21:04:57 河南

    【打卡12.9】 国家起源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备受争议的话题,第九章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发了我们对国家本质、起源以及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传统历史叙事中的潜在偏见。 国家定义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不同学者对国家的定义差异显著,这反映了国家概念的多面性。冯・耶林从垄断暴力合法使用权角度定义,强调国家对暴力的掌控;马克思主义者从阶级统治角度出发,突出国家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功能;社会科学家则侧重于社会复杂性与治理机构的关联,以社会结构特征来界定国家。这种多元性表明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用单一标准定义。 不同定义在应用于历史案例时各有优劣。冯・耶林的定义适用于现代国家,但对古代政治体解释力有限;马克思主义者的定义虽涵盖部分早期国家,却面临概念争议;社会科学家的定义在研究远古社会时有一定便利性,但逻辑上的循环论证使其缺乏说服力。这说明在研究国家起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构建更全面准确的定义。国家起源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传统理论假设大型复杂社会必然产生国家,但缺乏充分的实际理由支持。这种假设往往基于目的论,认为国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却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提出支配形式的理论为研究国家起源提供了新视角,将暴力控制、信息控制和个人魅力视为社会权力的基础,有助于深入分析不同政治实体的权力结构和形成过程。这提示我们应从更基本的社会关系和权力机制入手,探索国家起源的多种可能性,而非局限于单一的发展模式。

  • 秋秋

    秋秋 2024-12-19 23:23:18 江苏

    打卡D10 “借鉴+拒绝”这个猜测,非常迷人。作者以是否选择胡服为例,亲切又准确。我立即想到另一个例子:是通过公民在广场讨论决定管理方式还是精英集团在殿堂上决定管理方式,也是和胡服一样,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不知道有另外选项

  • 有人吗?

    有人吗? 2024-12-19 23:31:53 江苏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有人吗?

    D10 果然,有效是最强王炸:甭管随意还是严谨,有效才重要,能有效地自洽,把话圆回来就行。现在好多展览也是很有效~地吸引了大量网红拍照

  • —

    2024-12-19 23:32:19 云南

    【打卡12.19】看到自己的一段文字得到了老师的回应,心里很受鼓舞。这两天对于这本书的感觉变得复杂了很多,就像老师今晚说的对所谓原始部落的观察来破除现代人的偏见。之前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那本书,总觉得我们未来的方向一定是趋于文明的,但现在看来似乎只是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所描述的图景里也暗藏了阶级,服从,与权力。人类新史展示了一种可能,在人类物种诞生于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任何阶段的社会形态都有它所存在的意义。

  • 橙子_有妖气

    橙子_有妖气 2024-12-20 06:12:59 北京

    【12.20打卡】第十章算是最提得起劲的一章,戳到我喜欢的猎奇点。而且商朝那个“宇宙政权”观点有恰如其分,通透→看来不太好读懂还是因为文化差,对西方文化的脸盲症与名字的不敏感并存~ → 作者指出,主权和官僚制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不显眼的过程。这挑战了传统的历史观念,即国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反,作者强调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指出许多早期社会有意避免权力集中,创造了多种形式的社会结构。

  • 有人吗?

    有人吗? 2024-12-20 09:57:29 江苏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有人吗?

    "蛇年要说吉利话,最自然是聊聊伏羲女娲。伏羲是华胥之子,华胥国是这样的: 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惜。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入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以上这段引自微博@南郭刘勃。看到这段话,我想到的是《人类简史》推测到的人类史前文明的样子。伏羲女娲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证啊。

  • 蝎子写字

    蝎子写字 2024-12-20 16:40:17 北京

    【12.20打卡】第七章 简而言之,根本没有理由认为在更久远的时期,采用农业也就意味着开始出现土地私有权或领土权,或者不可避免地背离觅食社会的平等主义。情况有时可能的确如此,但这不能再被当作不言自明的预设。

  • 时人号子房

    时人号子房 2024-12-20 19:15:21 河南

    【12.20打卡】 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等美洲早期政体的案例展示了不同政治实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阿兹特克帝国具有贵族家族联盟性质,印加帝国高度集权于皇帝,玛雅地区则经历了从相对集中到去中心化的过程,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这些案例表明国家的形成路径并非单一,不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会导致政治实体的发展轨迹各异。同时,它们也反映了性别、战争、宗教等因素在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国家起源中的多种影响因素提供了丰富素材。 历史分期和术语使用中存在的政治关切表明,传统历史叙事往往受到当时社会价值观和政治观念的影响。如古埃及历史分期中的“中间期”被贬低,反映了对稳定统治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政治发展。 这种偏见导致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可能存在片面性,需要重新审视历史叙事,从更客观全面的角度去解读过去,尤其要重视那些被忽视的时期和地区,以构建更准确真实的历史图景。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4-12-20 22:08:53 江苏

    12.20 第十二天 第十章完结 本部书最长篇幅的一章,对“国家的起源”这一可能并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让我看到了过去更多的可能性,以史为鉴,未来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希望能看到人类更美好的那一天吧。

  • —

    2024-12-20 23:03:40 云南

    【打卡12.20】 读到了语言对人类的影响,惊奇的发现自己第一章的疑问在这一章得到了解答。许多语言通过类似自然分支的方式演化而来。18世纪末,威廉·琼斯爵士发现希腊语、拉丁语和梵语有共同根源,引发了对印欧语系及其他语系的研究。语言漂移的过程使得原本的方言分化为完全不同的语言,如英语、汉语等。人类倾向于通过语言和文化差异将自己与邻居区分开来。语言往往与习俗、情感和家庭传统紧密相连。

  • 有人吗?

    有人吗? 2024-12-20 23:10:56 江苏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有人吗?

    D12 说到“分裂演化”,我想到球迷。哪怕是同学同事甚至家人,支持不同的球队或者偶像,立场会变得越来越“坚定”,好像真的会明明这么近,但是差异很大

  • 秋秋

    秋秋 2024-12-20 23:19:07 江苏

    【打卡D11】 对“巴别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语言不同的人,可能有很多相似,但是语言相同的人也会有很大的分歧。语言不同,可以用手势交流。以前的人比现在的人更擅长旅行更自由地旅行,可是他们又不上外语课。语言不会成为交流的障碍。好神奇

  • 橙子_有妖气

    橙子_有妖气 2024-12-21 07:36:36 北京

    【12.21打卡】不知不觉,本书进度已经100%,用时15小时,而且仅仅是浅读,没有去较真任何一处没看明白的地方,以及很少去勾勒重点,正如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的,“海量的人类过往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中,或始终不为人所见(除了极少数研究人员看得到,然而他们很少向彼此解释自己的发现意味着什么,遑论向其他人透露了)。”有的历史,就是补充人类世界观的,而且仅仅是不久的千年以前。哈~把我勾搭进来的实际意义,才不是“有趣的骨头”~

  • 蝎子写字

    蝎子写字 2024-12-21 16:41:42 北京

    【12.21打卡】第七章 新石器时代的警世故事一则:中欧地区早期农民的骇人命运 这段故事让我想起了去年读过的《翦商》,和本书一样,都是通过考古挖掘的遗址,重现远古时代的荒蛮故事,颠覆我们已被预设的历史想象。

  • 时人号子房

    时人号子房 2024-12-21 18:54:16 河南

    【12.21打卡】 今天阅读到了十一章。 从历史角度看,传统进化论框架长期主导着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知,将社会发展阶段简单划分为游群、部落、酋邦、国家等,这种观点不仅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细致考量,更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独特路径。而北美洲原住民社会的发展历程,如霍普韦尔社会、卡霍基亚社会以及密西西比世界的变迁,生动地展现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与多样性。霍普韦尔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仪式体系,卡霍基亚从兴起到崩溃的戏剧性过程,以及密西西比世界中小王国的兴衰与社会转型,都让我们看到,历史并非是一条直线式的、必然走向某种固定模式的道路。每个社会都在其独特的环境、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发展,有着各自的创新与变革,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一幅丰富多彩、充满变数的画卷,而非单一模式的简单演进。 在文化层面,文章中提及的北美洲原住民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如欧塞奇人的复杂氏族体系和独特哲学思考,易洛魁人的政治哲学与联盟制度,都彰显了原住民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这些文化不仅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还体现了原住民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例如,欧塞奇人通过氏族体系和入会仪式传承知识,将政治与宗教紧密结合,反映出他们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秩序的独特认知。易洛魁人的《和平大律法》强调人类自觉创造政治制度,追求和平与共识,体现了其独特的政治智慧。这些文化成就表明,原住民文化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其他文化一样,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尊重。 从思想价值方面来说,原住民对个人自由、互助和平等的理念追求令人深思。在面对欧洲文明的冲击时,他们展现出的批判精神和对自身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反映出他们对自由和平等的珍视。这种理念并非是自然状态下的本能反应,而是在独特的政治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例如,易洛魁人对专断统治的警惕,通过制度设计来防止权力集中,体现了他们对自由的深刻理解。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面临着权力制衡、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保障等诸多问题,原住民的思想提醒我们,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需要我们不断审视和完善社会制度,确保权力不被滥用,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 有人吗?

    有人吗? 2024-12-21 23:23:21 江苏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有人吗?

    D13 这本书的信息量好大,而且明线暗线交错在一起,所以开始几章会觉得有点乱。慢慢的习惯了作者的笔法,开始觉得这样的铺陈特别妙,成为一次需要读者积极主动投入其中的,参与性委强的探险

  • 秋秋

    秋秋 2024-12-21 23:35:00 江苏

    【打卡D12】 很喜欢“乌吉”的故事。 奴役者倒是比被奴役都进化得更快。他们不再“肥胖且懒惰”,而是更健康更自律更聪明,而被奴役者越来越习得性无助,没有了逃跑的意愿和能力——我希望我是错的꒰・д・꒱🌀💨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4-12-21 23:38:02 江苏

    12.21 第十三天 第十一章 为未来与过去的可能性而着迷,如果整个人类社会只是一场社会实验、思想实验该有多好。

    “可不管人们多少次指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这样的理论依然屹立不倒,原因就在于我们太难想象非目的论的历史,也就是说,以另一种方式编排历史,并不指向当前的制度安排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我们已指出的,活在历史之中的一大困扰在于我们几乎没有办法预测未来事件的走向;然而,一旦事件已经发生,则根本无从得知“本可以”发生什么别的事情。”

  • 时人号子房

    时人号子房 2024-12-22 02:52:51 河南

    【12.22打卡】 最后一天打卡,算了算,一共阅读了十四天,接近于一天一章,每一天都是几万字的阅读量,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无论是阅读,还是每日的打卡,起码我迈出了第一步,也就有着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人类新史》是我参与阅读活动的第一本书想,但绝不是最后一本,还是十分荣幸,可以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进行打卡,对我自己浅薄的认知进行分享。 最后一章的阅读,比预计来的要晚,不过好在读完了全书。 对于十二章,引出了传统观念的反思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局限:传统的历史叙事往往呈现出悲观或乐观的两极化,如认为人类历史是堕落或进步的过程,但都难以解释诸多现实问题,如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社会理论中的诸多核心问题等。启蒙运动虽被视为人类历史的转折,但之前的社会运动常被低估,且启蒙之前的社会被简单视为 “传统” 社会,缺乏自觉的社会工程或历史规划,这种观点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同时,社会科学在研究人类不自由的方式时,常忽视人类集体塑造命运和表达自由的可能,导致将历史描述为技术决定论下的一系列变革,夸大了技术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实际上,许多重要发明源于长期积累的集体知识,仪式游戏领域在历史上曾是社会试验和知识技术库,但这一事实常被忽视。 对人类历史的重新审视与未来展望:传统历史观常将过去描述为可预测且朝着特定方向发展,如认为社会不平等不可避免等,但新考古证据显示人类历史存在多种可能性,如奴隶制和战争可能多次被废除,自由社会存在的时期并非无足轻重。我们应重新校准衡量标尺,重视那些被边缘化的历史可能性,如以社区规模运作的官僚制、女性占据多数职位的治理体系等。 当前社会处于变革时刻,科学手段发展使我们对过去有新认识,这有助于重塑自我概念和发现创造新社会现实的自由。尽管短期内知识领域受旧结构束缚,但长远来看,我们应积极改变,因为现有历史神话结构已不适应现实,而人类干预社会发展的可能性比以往认为的更大。 总之,这么多天来的打卡,让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人类新史》这本颇具野心的新书,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予以全面且深入的重新考量,突破了不少传统观念的限制。它凭借丰富的考古学与人类学依据,加之深刻的理论剖析,呈现出人类历史演进的多元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而为我们领会人类社会的往昔、现今与未来开辟了崭新视野。 只可惜作为作者生前最后一本著作,读完以后多少有些感慨!

  • 橙子_有妖气

    橙子_有妖气 2024-12-22 08:04:10 北京

    【12.22打卡】打卡的#第14天#忽然发现这是共读活动最后一天,全勤参加的第二个共读活动,原来凑热闹也是读书的一种动力,蛮有趣的。(心流,与阶段性的、可能出现的奖励有关😎) ~ 【#读后感#】其内容一直在为了证明挑战了不平等起源、农业革命和国家形成的必然性,强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章都揭示了社会组织的多重可能性,强调文化的多元视角。这种非线性历史观让读者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意识到历史并非单一的进化过程,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多样性。讨论“初民”时期本来就有难度,引证和想象总觉得片面且遥远而不切实际…… → 要说整体感觉,就像是像是一个理科生,跑到清华的社会学院蹭课了半个月,听着一段又一段的学术演讲,懵懂但有趣【五星评价】……嗯,下一本后浪的《凯列班与女巫》已经开始阅读,结构思路又明确了起来,钢印一般的内容又来了!

  • 三金难买寸光阴

    三金难买寸光阴 2024-12-22 22:32:26 江苏

    12.22 第十四天 最后一章 全书完结撒花

    “可以付诸实践的社会自由的基本形式:①迁离所在环境的自由;②无视或不服从他人命令的自由;③塑造全新社会现实,或在不同社会现实之间来回切换的自由。”贯穿全书的这一关于自由的定义,被两位大卫酣畅淋漓的解释。

    一本《人类新史》,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又充满了希望,我甚至觉得刘慈欣看完这本书,一定能给《三体》再安排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吧,也许叶文洁会觉得人类还有救。

  • 有人吗?

    有人吗? 2024-12-22 23:01:40 江苏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阅读【打卡】计划:尽量争取每天读完一章。跟帖在自己此贴后面,方便查找。 有人吗?

    D14 关于母系社会这件事,好像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认为是“事实”。不知道现在的教科书上是怎么写的

  • 秋秋

    秋秋 2024-12-22 23:18:45 江苏

    【打卡13】得益于考古技术以及其他方面技术的发展,我们和史前人类的距离似乎更近。如果再放下偏见,重视那些和我们的猜测相背的某些事实,我们离史前文明的真相会更近

  • 秋秋

    秋秋 2024-12-23 23:02:20 江苏

    共读期间,除了在【评论区】打卡、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书摘之外,大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 共读期间,除了在【评论区】打卡、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书摘之外,大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并在提问时加上【提问】的前缀,译者张帆老师会于12月19日晚上 7:00 - 8:00 来逐一回答大家的提问~ ... 后浪

    【打卡14】 西北海岸的贵族和平民,奴隶之间的关系,让我想到当下的一些社会现实。比如一些人浮于事的机构,领导比干活的多,有时候一个岗位对应到两个或者三个安排工作指手画脚的领导,这时候,领导还得看看这个下属的眼色,下属像西北海岸的平民,撂活不干也不是不可能。领导们没办法,只好外聘一些服务外包人员,他们就像奴隶了。想想还真有点意思,现在的游戏规则,也没啥新意

  • 橙子_有妖气

    橙子_有妖气 2024-12-25 14:37:34 北京

    已经开始有些期待读下《哲学塑造的世界》了,又是一部可以串下人类前进步伐的书呢👀

  • 橙子_有妖气

    橙子_有妖气 2024-12-25 14:52:36 北京

    调整了下我在《人类新史》下边12月12日做的书评,当时还是不够全面,大概自己阅读遇到的问题都会遇到,但阅读方法与思路在整体通读完之后还是清晰的~理科生跑到社会学院蹭讲座/学术演讲的感觉,赚到了但有些懵,有机会第二次阅读,势必要拉个excel出来,这才是记笔记的正确姿势😂😂😂

<前页 1 2 后页>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