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几步,助你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来自:渐行心理
你,了解心理咨询嚒?在你的印象中,你接触到的心理咨询师又是怎样的呢?换言之,当你为一件事闷闷不乐,甚至影响到睡眠,感觉到郁结于心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会主动寻找心理咨询师吗?
“会,但听说骗子多,不敢找”、“可能会,但可选择的太多了,价格也高低不同,不知如何选”、“不会,我很健康,做心理咨询有什么用”这是我从他人口中了解到的众多答案之一,却也是占大多数的。
我本人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本硕期间也都是主修心理咨询方向的,在毕业后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听到、看到好多类似的帖子、视频,甚至还听到过“做了很多期心理咨询,有啥屁用,钱花了,没达到个人逾期的治疗效果”的回答,,诸如上述不信任(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不敢找(费用高昂,一小时好几百)、不愿找心理咨询师(对专业的狭隘认知)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几年,我也接触过许多咨询师,有高校的、中小学的,也有企业里面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立执业的,从中所了解到的,我更愿将上述“三不”心理咨询师认识归结于这个原因: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师”充斥着许多浑水摸鱼或靠各种噱头骗钱的所谓“心理咨询师”,他们非专科出身,却能凭借“心理咨询证”、“心理咨询培训证”等证书,干着心理咨询师这一行。
伴随着网络的日渐发达、资源的获取唾手可得,随便一个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包括心理咨询。大家可以到各个平台搜关键词,相信能搜出很多,甚至你在某个视频、某条帖子下留言,一觉醒来,可能你的私信都被轰炸了。
身边看过太多受骗上当的例子,想必大家都有一个困惑,在众说纷纭的网络信息中,如何去判断一个心理咨询师专业水平的好坏,如何结合个人实际选择更合乎自身的心理咨询师,才能更好地满足自身心理咨询的需求和要求呢?
敲重点!敲重点!敲重点!
结合个人经验及行业内的交流,总结有以下几点:
1、学历 不是必须,但却是能够过滤掉一些不学无术的“骗子咨询师”。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学校教的都是理论、很少甚至没有实践,但现在社会上众多所谓的“咨询师”,恰恰就是没有理论知识的沉淀,不知道共情、倾听、以来访者为中心到底是何意,也不知道伦理守则到底有哪些、哪些情况不违反伦理等等。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学历教育阶段重要的不是实践,而是基础,是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去形成一个心理咨询师真正该持有的价值观,而这个是外面所谓的证书(不懂的可以评论区讨论)、培训(仅指水货培训)无法带来的。

2、长程基础培训 也有许多非心理学专业出身但又投身于这个行业的,那就要看看ta有没有参加过一些长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我看过相关的培训,一般都是1-2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其实也算是对应第一点所说的心理咨询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能够学到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如果非心理学专业出身、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学习,那很容易踩雷的。
3、咨询时长 咨询时长就是见真章的时候了,毕竟只有咨询有效果,来访者才愿意续约或者向他人介绍。一般500小时以下的可能还处于探索阶段的新手咨询师,这时候的我们往往还处于套用书本知识、未形成自己咨询风格的阶段,而500小时以上相对有经验一点。但不能只看咨询时长,我曾听过有些咨询师的咨询时长是把访谈也算进来,甚至有的会往高了报时长。

4、督导时长 督导简单来说就是找一名更有经验的咨询师来指导我们如何开展一次咨询、从中指出可以完善或者错误的地方。无论这个咨询师师从何处,督导必定是绕不过的,如果ta从来没有督导或者咨询时长和督导时长之差明显太大的话,比如咨询时长500-600小时,而督导时长只有10小时,那基本可以排除了。我曾听某位专家说过,没有督导,那ta的咨询就是乱来的、自己玩自己的。 不懂的童鞋我举个例子:一名高三学生不找老师问问题、考试后也不去思考为什么有错、分数为什么低,那ta最终的高考成绩会如何呢? 寻求督导其实还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知道自己能力有限、需要提升,第二是自己愿意付出金钱在这上面。
5、培训经历 这里提到的培训和第二点提到的不太一样,第二点更多的是指基础知识的培训,而这里所说的,则更多的是某个流派的深入学习和运用,如CBT、DBT、ACT、正念等培训,或者拉康、客体关系、精神分析的培训,又如短焦、叙事、家庭疗法等。这也是每一名心理咨询师绕不开的。而且这个培训不是以天为单位的,一般都是以年为单位的系统培训,一般培训都是以年为单位起步的。
6、区分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遇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给你下某种诊断,如抑郁症、焦虑症或者xx人格障碍,那也可以pass,甚至可以举报,因为按照法律要求,只有精神科医生才能下诊断和开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医生。而心理治疗师是在医院工作、工作人群是患有某精神障碍的来访者(如抑郁症、焦虑症、双相等);而心理咨询师是面向健康/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困惑(如人际关系、生涯规划、探索自我等)。
简单来说: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
有的老师可能是精神科出身,后转修心理学专业,同时又在医院工作的,那他们可能会同时兼有这三种身份,但这属于少数人群,预约前需要注意。

7、来访者自身的感受 心理咨询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工作,适配是很重要的,如果作为来访者的你,在咨询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不适、不舒服,你可以向咨询师提出来一起讨论。但如果咨询师无故攻击你,你可能需要换一个了。这很正常,因为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和磨合的过程。
心理咨询不是靠咨询师帮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之一。其实心理咨询的过程,咨询师协助来访者,与来访者一同去探索、去发现每个人身上已拥有、但又被忽略的部分,来访者才是咨询的主角,因为只有来访者最清楚自己的困惑、情况和处境。
当然,以上的这些仅是个人经验和主观想法,仅供参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个体心理咨询招募来访 (格物的格)
- 首次评估免费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招募来访者(有效中) (Stars)
- 来访者招募 (41号)
- 线上心理咨询师直招!!! (咨询师一枚呀)
- 【长期招募】线上心理倾听师-免费入驻平台 (咨询师一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