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来参加我葬礼的人
来自:。。。
重要提醒:该帖不代表我有自杀意图!我计划活到寿终正寝!并且我每天都会来这里打卡!
我今年26岁,二本本科学历,毕业4年,在一个县城的事业单位工作,因为长相不好+性格阴郁+事业无成,虽然有一些朋友但是谈不上很亲密。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关系。我没有兄弟姐妹,是独生子女,周围的朋友们都纷纷恋爱结婚,慢慢也顾不上我了,前几天看到琼瑶、叶嘉莹等名人去世,也免不了想到自己去世了怎么办。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主要是,等我寿终正寝,大约是60多年后吧,可能我的朋友们都去世了,没去世的恐怕也有自己的生活了,亲人肯定早就去世了。我也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可以想见也许葬礼上会空无一人吧……
所以,我能不能在这里立帖为证:谁想在60多年后,来参加我的葬礼,就请豆油我。我会付出一张我当下所看到的天空照片作为“聘金”,你收下这张照片,就请在多年以后来参加我的葬礼吧!其余没有要求!
评论区欢迎大家: 1.表达自己的死亡焦虑; 2.计划身后事; 3.展开关于死亡、葬礼、生命等议题的知识科普和讨论; 4.其他。 不欢迎大家: 1.鼓吹自杀和伤害他人; 2.谩骂和人身攻击; 3.骚扰我和其他网友。
另请管理员务必保留此楼,用来缓解网友可能存在的死亡焦虑。
截止目前,这个帖子已经有7595人浏览,91条评论,100个赞,9次转发和34个收藏,共有9位网友愿意参加我可能举办在60年后的葬礼。感谢他们的爱。
当然,评论区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质疑为什么我要请一群完全不认识我的人来参加我的葬礼;有人要求我在葬礼上举办自助餐,甚至点名要了帝王蟹;有人怀疑到那个时候自己可能去世了,或者丧失了行动能力;有人觉得我每天打卡很闲、攻击我不成熟、过于悲观;有人甚至质疑那时候豆瓣是否还在……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浪漫的想法,很有意思。
我也确实给想要参加我的葬礼的网友们,发了我抬起头那一刻看到的天空的照片。因为每个人来找我的时间不一样,我也许发给你白昼的天空,也许发给你夜晚的天空,晴朗的、阴翳的、从窗户里看见的、在马路上看到的……全都是我眼中的天空。有一些网友也发给我他们看到的天空,还有他们养的花草,路边的猫咪。
也有人在帖子下面计划自己的身后事。有人会选择在丧失行为能力之前自主离去,有人则表达了渴望在死后依然获得尊重的愿望。当然,也有人在下面表达了自己的绝望。无论如何,我希望这里可以是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大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死亡焦虑,那些在生活中感到绝望的朋友,我希望他们可以平安度过绝望的时刻。
然后,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些回应。一开始发这个帖子的确是出于我自己的“死亡焦虑”:无论是深冬北风中逐渐裸露的树干,还是12月初去世的名人,或是时而发生的恶性事件,以及我个人“年华逝去、一事无成”的恐惧,都令我的“死亡焦虑”越来越浓厚。但当我向周围人倾诉,试图得到一些理解和共情,对方总是会做出一些并不能“帮到我”的反应:有说我“想太多、发负能量”的,有问我是不是想要自杀的,有叫我“看开点”的。似乎死亡是我们文化之中的禁忌,和性一样讳莫如深,但死亡却依然是这个参差多态、差距悬殊的世界里,为数不多的“人人平等”。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怎么回避它,依然必须遭遇它。
所以我开始希望我的帖子,除了是我个人的一个安慰之外,还可以有其他更多的意义:
1.当死亡不再是一件完全私人的孤独的事,也不是讳莫如深的事,人对它的恐惧和焦虑也许就会减轻一些。
2.我试图用这个帖子挑战通常意义上的关系伦理:为什么我们不能被邀请参加一个陌生人的葬礼?只能是亲友的葬礼?这是否意味着“爱有差等”,而不能试图想象甚至去实践一下“博爱”?
3.我其实并没有硬性要求,答应我的人一定来。只是我希望,在“死亡的平等”面前,人与人可以达到暂时的联结。我希望,大家在我的葬礼上,或者仅仅是想象“我去参加了一个陌生人的葬礼”的时候,可以小小地越过社会附加给每个人的要求、自己的身份认同、长久习以为常的成见和偏见、对他人的不信任和陌生感……去试图了解一个逝者,一个他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与新的人和事物相遇,得到新的联结和体验。
至于豆瓣在60年后存不存在,以及我怎么通知到每个人来参加葬礼,如果没有葬礼怎么办……这些,我觉得都可以靠后稍稍了。还有,为这个帖子每天打卡,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哈哈哈。
嗯,我还是要回来稍微谈谈这个“招聘”的可行性问题,既然那么多网友都在评论区回复了。
如果我在60多年后去世,而且还是孤寡老人,还没有很高的成就因此没有来自官方的纪念,也不是从事像医生、教师等职业天然容易被人记得的话……我要怎么确保我能办葬礼,还能把诸位通知到?
可能性有以下10种:
1.努力让自己成为有成就的人,比如说某个领域的专家、泰斗、要员,争取享受“国葬”;
2.去想办法让自己成为有个人魅力的人,结交朋友、寻找配偶、诞育子女;
3.订立生前预嘱并聘请律师进行公证,由指定的遗嘱执行人来操办到位;
4.寄希望于未来出现可靠的殡葬服务,并且存够用于操办身后事的钱;
5.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政府将承担起为无主死者发丧的职责,并且有足够的人文关怀,能够为死者举办小型公共葬礼;
6.(寄托于玄学上的)托梦给各位网友;
7.在罹患不可治愈、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损害自身尊严的疾病后,选择自杀或接受协助自杀;
8.寻求安乐死服务;
9.(也许需要极大的福报)在身体机能良好时提前预知自己的死亡,并有能力处理后事;
10.借助生前已经订立的遗体及器官捐献登记,寻找到有能力接收遗体及器官的医疗或科研机构,并要求其举办小型葬礼。
其中,我觉得最实际的方法是3和4,最理想化的是5,最可靠的是1和2,最有可能实现的是7和8,而剩下的要么不可知,要么我认为难以实现。3其实我已经在开始做了,大家不要总以为年轻人想到死亡就是心理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不祥之兆,实际上死亡一直伴随着我们:我已经经历生命中3位重要的人去世了,有2位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甚至有1位就是我的大学同学。4我觉得也是可以期待的,国外已经出现类似的产业和公司,国内应该也会慢慢形成气候。
这几天我经历了一段关系的丧失,但因为它过于“私人”,我甚至很难与身边的亲朋好友谈论它的丧失。我正在经历一个人的哀悼时期。以及,在一个人的哀悼中,我发觉:生活中有那么多难以启齿的丧失,我们因此而悲伤,这种悲伤却无法安放。比如,心理咨询关系中来访者或咨询师的去世;某些小众活动的搭子的去世;素未谋面的网友的去世;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或受访者的去世……
受限于各种原因,我们并不能预料所有关系的终结,和所有重要他人的离世,甚至难以在第一时间得知消息,也难以正常完成哀悼。这种无名、无分、无处安放、无人知晓的悲伤,也许会永久地留在我们的生命里,成为我们的创痛。
所以,也许我可以考虑举行开放式的葬礼,即在路边或开阔地举办告别仪式,随后将我的遗体移交给殡仪馆火化。并且,在我的葬礼上为各位愿意到场的人,甚至是路人,设立一面纯白的帆布屏风,并且引导所有到场者在这面屏风前哭泣、呼喊、歌唱、涂鸦……以此宣泄生命中难以言说的哀恸,纪念无人知晓的丧失。如果担心这种设置可能引发群体聚集或骚乱,也可以由我的遗嘱执行人或是政府、非营利组织等机构,代为在互联网上设立“在线哭墙”,但并不只是为了纪念我的离世,而可以扩展到纪念任何一种丧失。
“我们注定要失去心爱之人,否则我们怎么能明白他们是如此重要。”——《本杰明巴顿奇事》
评论区有人问,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去世?很简单,我为什么每天坚持打卡?我的打算就是活一天就打卡一天,除非帖子不在了、豆瓣不在了、我不在了,哈哈哈~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粤语区的女人为啥会有这么强的地域荣誉感 (7519000)
- 失恋打击太大,随便活可以吗 (慧子)
- 审删 (红颜已老)
- 🈶姐妹谈过体育生的吗 (周一的情书)
- 被同学威胁说她家人清北毕业保送在京 tzn,以后给我下绊子让...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