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哲学之《政治家》
来自:社会泥瓦匠呆代
《政治家》的结尾在我眼里显得很突兀,苏格拉底那句:“异邦人,你又一次以最美的方式,为我们完成并完善了王者和政治家。”说完,就没啦,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甚至是,我去饭店吃饭,你把菜给我上啦!却要叫我走一样。
当然,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所谓的最美的方式,就是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而这个助产术的实施者是异邦人,所谓完善王者和政治家,即柏拉图后续需要大写特写的王者技艺,也就是柏拉图要提出的“哲学王”。在我们读书小组中,是先读的《理想国》,对其中很多描述我们都很陌生,随后我们开启了柏拉图的阅读旅程,从他早期作品开始再到现在的《政治家》,慢慢开始意识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前期的累积,那么《政治家》堪称《理想国》的序曲,那么《政治家》中要说的王者技艺是怎么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技艺呢?
篇章开始,为了找到“政治之正道”,便从其他的技艺开始,以二分法的方式,将一切都按一分为二的方式依次分开。我们选用的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洪涛翻译的,书的附录有清晰的图,能把二分法显示得很好。
进入编织技术后,开始引入了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对技艺的主要和次要部分的区别,要想编制,需要有毛线,而毛线生产等一些工作,显然不是编织本身,但是缺了又不行。最终异邦人就把技艺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生产之助因,一是本因。那么王者技艺的助因和本因又分别是什么呢?根据柏拉图的习惯,这里肯定要插入一个比喻的内容,才能引出《政治家》的核心,几个政体的比较。
插入的部分是柏拉图引入神话,探讨出人对人的统治,实际是神对人的统治的一种模仿,我也会想到当时的雅典娜,以及后来苏格拉底的渎神之罪。实际上苏格拉底不是不尊敬雅典娜那个神,而是似乎他所描述的神不会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比如随后引出的几个政体的描述:
“如若富人摹仿这一真的政体,我们就称他们的这种政体为贵族政体,但是,如果他们不重视法律,他们的政体就是寡头政体。”
“若是一人摹仿有知识者,并依法律而统治,我们称之为国王……”
“若有某一个统治者,其行事既不依法律,又不合惯例,他还装作是一个有知识者,自称,“至善必将实现,哪怕有悖于已有之成文规则",但是,主宰这一摹仿的,乃是某种欲望与无知,那末,这一类型,不应被称作僭主吗?”
“从一人统治中可以区分出君王政体与僭主政体,而从非多数人统治中可以区分出贵族政体(吉祥的名字)与寡头政体。而对于多数人统治,那时我们将其看作一种,名之为民主政体,但现在,我们也将它同样一分为二。”
到此,进入了对不同政体的再划分和解释,以及将编织技术引入到王者技艺之中,一个理想的王者出现了,能以王者技艺,编织城邦。那么这个王者所拥有的技艺便是“本因”,其他人的便是“助因”,原文的王者技艺是如此描述的“通过王者之技艺,将具有男子气概性格的人与具有节制性格的人,借助一致与友爱,结合于一共同之生活,于是将他们直接交织在一起,从而完成了所有编织物中的最美与最高贵的一种----这是一幅普遍的编织物一一城邦的所有人均被囊括其中:奴隶、自由人,均通过这一种编绕而抟结起来,通过对所有相关事务进行事无巨细的统治与指导,才使城邦成为幸福的,至此,我们才可以说,这是政治行动之编织工作的最终告成。”
至此,我们就回到了开头突兀的结尾!这个王者技艺如何能够去真正实践,其实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柏拉图自己给了我们答案。那么我们学习的目标实际是对社会现实或者说是对形而上内容的反思。
下一步,将继续沿着柏拉图的路。走进柏拉图的《巴门尼德》。如果你也感兴趣,欢迎一起交流,每周五21:00-22:30,共同穿越于古希腊的场景,模拟那场智慧的对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闲侃哲学之《政治家》 (社会泥瓦匠呆代)
- 《哲学导论》之《导论A:苏格拉底》 (社会泥瓦匠呆代)
- 闲侃哲学:读《柏拉图》五 (社会泥瓦匠呆代)
- 闲侃哲学:读《柏拉图》四 (社会泥瓦匠呆代)
- 闲侃哲学:读《柏拉图》三 (社会泥瓦匠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