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心得|懒人秋招经验分享(纯文科)
来自:momo
目录
1.序言:懒人找工作要避免两个误区
2.攻略篇:选岗、写简历、面试攻略。精华在写简历的部分。
3.个人经验:详细分享本懒的5次面试经历、心得和收获,这一段可以不看或略看。
序言
懒人找工作的核心要点是:在节省精力和时间的前提下快速上岸。也就是说,增加投递的成功率,那就要增质减量。
开篇先说几个错误做法:
错误的做法1:为了追求快速上岸,一份简历投几十几百家,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成功率低,接到面试或者笔试邀请还要花费精力考虑去不去/考不考。
正确的做法:筛选真正想去的岗,再有针对性地写简历。
但是,在不过多耽误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安排一些积攒经验的投递/面试。本懒在求职初期参加了一个本市的面试/一场考点就在本校的gwy考试,单纯是为了了解行情,积攒经验教训,所以失败了也基本没有影响心态。这一点在“个人经验”部分再详细分享。
错误的做法2:不停地刷小red书看相关岗位的话题,因为获得了远超所需的信息从而扰乱思路。这也是本懒的血泪教训。
正确的做法:不刷首页;主动搜索经验帖,看2~3条就关掉软件,看到有用的信息截图或者记下来,不要顺手点一堆收藏其实之后根本不看。
攻略篇
一、筛选招聘信息
本懒并不像同学那样从一开始就有清晰的意向行业和目标,是在找工作过程中才明确的。如果你有清晰的目标,请跳过这一部分。
①关注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公众号或者官网,最好加入信息分享群,里面会发双选会信息和企业招聘信息,这是最靠谱的一条信息渠道,所推的招聘也是面向这个学校的,不存在门槛歧视(除了专业)。
②关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鉴于筛选信息不适合懒懒,本懒只加了学校就业中心的一个群,没事的时候就翻翻看有没有感兴趣的。目标明确的同学会直接查意向企业的官网看招聘信息,但现在假设你和我当时一样还处在求职初期,没有方向。
二、考虑意向职业
现在你已经看过很多招聘信息了,对于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大概心里有数,对于体制内、事业单位、国企、外企、民营等道路也有总体概念。现在回答两个问题:
①结合你在浏览招聘信息时感兴趣的那些东西,你认为吸引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城市?工作环境?薪资?体面的地位?福利?稳定性?行业领域?
本懒自己的答案是成就感。本懒讨厌行政工作,讨厌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喜欢通过努力去完成一项作品。有一个同学跟本懒分享说她最喜欢行政工作,因为能带来做一项结一项的即时反馈。可见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
②结合你的实际经验,你认为自己擅长什么或熟悉什么?
这个就不举例了,而且一个人擅长的东西往往也不止一样。
根据这两问,本懒为自己设定了几个意向职业:游戏文案策划、出版编辑(但其实也是在群里看到出版社的招聘信息之后才想到可以干这个,所谓“随缘”,命运会把适合你的东西送到你眼前)、大学思政老师、gwy(虽然不算喜欢,但在这个环境下谁能真的拒绝铁饭碗呢)
三、写简历
这一关是决定你能否打开企业大门的钥匙,懒懒们千万要注意,不能同一份简历到处投。写简历要注意两个方面。
①匹配度:
写简历的核心问题是:我哪里和这个岗位匹配?
先考虑这个岗位需要候选人具备哪些特质,再写。所有的个人经历、爱好,都要围绕这个问题去写。倘若你认为自己有很多与岗位相关的特质无法归类成校园经历或者社会经历,那就单开一栏叫“岗位匹配”。比如本懒几乎没有社会经历,有也是学校里当助理的行政经历,和投递的行业不相关,那就干脆没写社会经历这一栏。
你在简历里写的每一句话都要证明你干得了这个岗,证明不了的干脆不要写。经历能够强相关最好,不能强相关至少你要圆得上。还要注意,经历一定要突出最后获得了什么成就。比如说“运营公众号”这项经历,最后就要写上,获得了多少浏览量和点赞量,自己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哪些成长。你要证明的是“你能干”“你能干好”,而不是“你干过”。
依然是以本懒自己为例,本懒没有出版业实习经验,但是知道做编辑要和作者、校对、美编、印刷、市场部等打交道,考验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策划能力,同时文字编辑要有文字工作能力,所以就着重围绕策划能力和文字工作这两点来构建简历。
(二编补充了以下三段)本懒参考了一些写简历的攻略贴,有的写得非常详细,但总结起来其实就一条:扬长避短。这个“长”不是你所有的长处,而是具有强匹配度的长处。你可能有五花八门的校园经历,但“核心”意味着要根据选题来“组稿”,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
不过,如果你的不相干经历非常牛,比如是国家二级运动员,那也可以写上去,有些岗位会希望候选人热爱一门运动(认为这是能抗压的体现)。攻略也不用全部照抄,自行取舍就行,文科类可能没干过什么正儿八经的项目,或者只搞了一些寒暑假实践或者srtp研学项目,本懒觉得这些论据不够充分,就压根没写项目经历。
对组稿而言,材料本身当然非常重要,但是你怎么圆也很重要。比如说参加合唱团这件事,虽然和要找的工作八竿子打不着,但是经过你的极力渲染妙笔生花,就能用来证明你的沟通能力。对于没实习经历的文科生来说,大家的背景可能都大差不差,简历写好你就赢在起跑线上了(本懒在参加某场出版公司群面时,听到其他人都是清北/出版行业实习,而本懒全靠一张嘴隔空起高楼,虽然最后没进……但是好好编简历,都有机会和这帮人一起进面诶)。
②要点化:
这一点是本懒的同学教我的。要把hr当成小宝宝,你不写明对方就不会懂,所以要自己总结关键词,突出重点。
直接举例吧。
错误的简历内容:
运营过公众号,干了xxxx,取得了xxxx成果。
正确的简历内容:
a.审稿与校对:xxxx(工作内容+成果)
b.编辑与排版:xxxx(工作内容+成果)
c.宣发与运营:xxxx(工作内容+成果)
前面的小标题要“加粗”,突出自己在这个经历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包括个人兴趣爱好和证书之类的版块也最好有个总结的小标题,让hr一眼就看见你有哪些能力。 实际上就是论点+论据的形式。
再补充一下,你可能觉得每个阶段都要写成果,不好编,本懒提供个思路,比如说a就说“文字内容无错漏”,b就说“排版美观获得好评”,c就列数据说浏览量等等。
四、面试
前面说写简历要考虑“我哪里和这个岗位匹配”,这个思路在面试环节要改成“这个岗位哪里配得上我”(开玩笑)。我的意思是,不要被动地让自己去符合岗位的要求,而要积极主动地想,我真的想干这个工作吗?我来这儿之后要怎么开展工作呢?
所以,在面试前一定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想干这个,如果你想清楚了,那你就会对未来的工作内容有个预想,这也就是所谓的职业规划——这个几乎所有面试官都会问的问题根本没有那么高端复杂,对吧?
以上是本懒认为面试最核心的一点,至于其他的细节:着装、具体问题怎么回答、如何反问……本懒认为是次要的,而且当你想清楚核心问题后,其他的也会迎刃而解。
面试是对双方合不合适的考察,是双向的,放轻松就好。如果对方不要你,大概率不是你某句话说得不对或者某个细节做得不好,而是整体价值观、风格不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改变不了什么的,总不能一直当演员吧?而且,如果别人看不上我,以后在一起工作大概率也不会尊重我,那我干嘛还要强求呢?
最后,找工作是个玄学。我面完某出版集团一出门就跟朋友说“稳了,回去准备二面”,结果没进。最后上岸的这个出版社一面之后我就说“完了这下凉了”,谁知道进了。如果你暂时没找到工作,不要焦虑,相信命运会给每个人带来恰如其分的安排,然后静候缘分。
个人经验
本懒没有实习经历,从十月中开始求职,到现在不足两个月。
这意味着我失去了很多公司的准投门槛,也错过了不少游戏公司的投递时间。
细数之后,本懒总共参加了5次面试(同一个企业的两轮算一次)。以下主要分享面试经历。
1.某大学思政老师岗位。一个面试官在我的专业领域挑刺,怎么说呢,那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学界一般认为是A观点,我们学的是A观点,教思政课传授A观点也没问题,但面试官非说是B观点,且认为我是错的,甚至没有给出讨论空间。当时很受打击,因为一起试讲的人大半都通过了,我是那小部分被刷的人,而且他们只有这一轮考核。但考虑到我全程都在念逐字稿,我认为自己对于当老师这件事不是诚心的,所以没通过理所应当。
2.某医药国企的文员岗。我确信自己是为了积攒经验才参加这个面试,当时实在焦虑,而这家公司名头又不错。当时面试官问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问题,“你是否听说过我们公司的产品”。我只能承认不了解,这让我意识到对面试的准备不足。最懊悔的是我这几天感冒了,感冒药上就印着他们公司的名字。
3.某游戏公司的文案策划。我进了两轮,第一轮hr面,第二轮业务面。也是在业务面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谈了很多对古今中西文化的看法,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上岗后要做的第一个游戏的世界观!我以为自己足够匹配这个岗位,但却没有具体地考虑过我想在岗位上干什么。基于这一点我才在前面的攻略里着重地写要转变思路,化被动为主动。
这几场面试后我参加了情司的一面,情司在一个生活成本较高的北方城市,光过去一趟成本就不少了,我甚至没有考虑过第二家北方的企业,完全是冲着这个企业本身去的。我的表现并不到位,十分钟的面试我只讲了三分钟,因为面试官让我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就只介绍了两句话。出来后心想肯定挂了,但最终也是借助一部分幸运的因素才能上岸。
4.某出版集团的编辑管培生。其实我投的是旗下一个子公司的校对岗,但被调剂了。一开始我抱着积攒经验的想法,但权衡之后认为这个也不错,工作地在南方城市,他们的产品我也很熟悉。但这家公司的招聘在xhs上挺多避雷的,在我面试的那场,其他人发言时有个面试官直接出去了。 面试时我可以说是侃侃而谈,吸引了几乎所有面试官的注意。一出来我就高兴地跟朋友说要准备二面了。当然这是个惨痛的经历,它告诉我,面试官对你说的话感兴趣不代表就打算要你。我想,自己可能是被top2有出版经历的同组男选手打败了吧。
5.情司的二面。
如果说情司的一面是靠了运气,那么二面我可以自信地说是因为实力。经过以上四次锤炼,在面试情司的二面前,我做了如下准备,包括但不限于:
了解企业历史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产品;打磨个人介绍;思考职业规划;思考简历和自我介绍的所有细节,确保任何细节追问下去都有话可说;思考如何反问;了解编辑工作的流程和术语;了解教育部近半年的动态和政策;在小red书查相关岗位的面试经验,思考每个可能的问题……
事实证明,对一个岗位的渴望有多强烈,就会在准备时多用心。但这也离不开前面积攒的经验。
我的大部分准备都没有用到,面试之后才想到可以在一些回答里将企业文化和国策方针融入进去,但是我的临场发挥更好。
巧的是,二面里也有一个top2男选手(提学校是出于对top2背景的敬佩,这对于学历普通的我来说真的挺不可思议的)。
啰嗦了一堆,祝看到这里的你生活顺利,所得皆所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懒人心得|很讨厌死记硬背单词,所以自己做了一个图片辅助速... (momo)
- 懒言懒语|也没人说nobra这么舒服啊 (AKA酷酷)
- 懒人心得|懒人吃饭 (三养火鸡面)
- 懒言懒语|大家和我说说话吧 (小叶子)
- 字比较多|大三下,感觉只想躺着,不想出门也不想吃饭 (Drunkawhi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