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7世纪经典散文名著《忧郁的解剖》增订精装选译本再版上市啦!
来自:麦克麦克疯
快来看看实体书的照片吧。 刚刚读到一句伯顿的幽默语,“天底下头等好事当属从未降生,而第二等好事则要算死得够快。” 还有一句金句“人生如天空,时而风和日煦,时而乌云密布,时而暴风骤雨,时而静谧安宁;人生也如玫瑰,有花亦有刺;人生还如一年四季,有仲夏,有严冬,有干旱,也有喜雨;人生交织着喜悦、希望、恐惧、悲伤、诽谤。 欢乐与痛苦串联相接,周而复始。” 再来看看伯顿老师是如何针砭时弊的吧,现如今的图书市场是不是这样呢? “然而又毋庸置疑的是,许多人的确被一种无可救药的写作欲望给攫住了,并且正如那古时的大哲所观察到的,写书真是无尽无休,而在这个胡写乱抹的时代就尤其如此了。 这个时代里的书已多到不计其数(正如一尊者所言),印书坊已不堪重负,此外,出于一种心痒难耐的气性,每个人又都非要去展露自己,渴求那名声和荣光(我们全都在写啊写,不管是有学识的,还是没学识的),总之是无论如何都要写,要把不知从哪儿劫掠来的素材全都拼凑成文。 他们被这种对名声的渴望所迷后,即便是在重病之中,即便有损健康,即便几乎不能握笔,也必定要说点儿什么,将之发布出来,并如斯卡利杰所言,要为自己谋取个名声,哪怕这将给许多其他的人带来陨落和毁灭。为了被称为作家,为了被看作、认作硕学鸿儒,能以一种虚浮之艺在那无知的庸众间显声扬名,为了得到一个纸上的王国——在这样一个心浮气躁、野心勃勃的时代,虽无望获利,却能声名赫赫,而于此时代,那些连听众也远远算不上的人,在还未成为擅听且合格的听者前,就非要当师傅和老师了(此乃斯卡利杰之批评)——他们将冲进所有的学问里,去涉猎谈文的、论武的、写神学的、写人文的作者的著作,将翻检各类索引和小册子以便做些笔记,就如同我们的商人为了贸易买卖而去寻陌生的港口那样,并且他们还将写出厚厚的大部头来,然而他们却并不会因此而成为更优异的学者,他们只会成为更啰唆唠叨的空谈者。 他们通常假装自己写书是为了公共利益,但正如格斯纳所观察到的,其实是自负和虚荣在驱使着他们,书里根本就没有新知或任何值得注意之事,不过就是换了套言辞来书写重复相同的内容。 可他们却必须去写,好让那些印书商不至于关门歇业,也好让自己能有点儿东西证明自己曾来过这世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珍藏书籍,搬家出 (克劳梅)
- 译林快团团现在就是💩 (豆友_94Vuie4Y8)
- 十本书读懂阿加莎精装什么价格是好价? (稀饭)
- 有哪些绝版后很难再版的书?推荐书单,有哪些书溢价较高,稀... (沉默是金)
- 求购转让|5.3更新商务印书馆,出点书(荷马史诗 神曲 剑桥艺... (Psy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