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去高密买家具的真实感受2
来自:巧克力派(不上班延长寿命)
2024年11月,我为了买靠谱的实木家具,直接从北京跑到了高密。上次和大家分享了【我在高密都看到了啥?听到了什么所谓的行业“内幕”?】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15277146/?_i=6244570WA6U_wB
今天想和大家【外地的朋友是否有必要为了买实木家具和我一样花费上千,奔赴千里,线上线下有啥区别?】
————————————————————————
聊天第2弹: 外地的朋友是否有必要为了买实木家具和我一样花费上千,奔赴千里,线上线下有啥区别?
今天继续和朋友们聊聊,如果是和我一样不在高密的外地朋友,是否有必要搭钱搭时间,跑到高密当地一家家看工厂买实木家具。
出发前我算了下,我和队友两人的往返路费、住宿费、餐饮加在一起远比我们想买的家具还贵。相当于在家具上省的那点钱全用在路上了。
这里有个小插曲,我觉得高密当地物价并不低。我们是从北京坐高铁直达高密北站,从北站出发想先去市中心吃饭+办理酒店入住,在高铁站排队打了正规出租,没想到!高密当地的出租车还挺贵的,17公里将近45块钱(北京是2.6元/公里)。傍晚,我们在酒店附近随便找了一家喝羊汤的苍蝇小馆,两碗羊汤48元。emmm这物价其实也和北京差不多了。


言归正传,高密当地盛产劳保用品,劳保手套、胶鞋,纺织品,玩具,大大小小的厂子很多。我们明显能闻出当地空气里有一股烧焦的味道,和本地人提起这种味道,有人说闻不出来,可能是长时间习惯了,也有人说是我们住的酒店附近有个毛巾厂在赶工,所以有味道。
更有趣的是,如果问本地人推荐本地的实木工厂,他们中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一是不知道当地竟然有这个产业;二是知道有这种产业,但不清楚我口中所说的实木家具工厂哪里有(地址在哪)。本地人买家具也很少直接去工厂买(虽然离得这么近),高博家具城、居然之家,或者直接网购是比较多的选择。
慢慢我才发现,不怪本地朋友不知道,因为高密的实木产业受众是对向省外的。且整体的实木产业发展很具有时代特色。
我查了一些资料。从山世纪80年代开始,高密南区村开始有木器产业出现。最早是从青岛李村大集开始,慢慢延续直至辐射大半个中国。比如南到广东顺德、北到乌鲁木齐,西到银川等等。
最早呢,其实当地的人还都是以打铁、卖铁为主,把铁拉到市集上卖,没想到在卖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板凳特别受环境,非常好卖,所以改行开始卖板凳。90年代套椅的出现成为超越沙发的一种流行。当地很多人开始做套椅而且挣到了钱。
但是这种以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效率低、品种单一、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后来经过很多年的发展,才慢慢走向正规。
2016年,高密当地媒体报道,在经开区,从业家具生产的企业达到200多家,年产300万套,产值近100亿元。也是在2016年,高密经开区规划了2000亩木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到32亿元。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当地是希望把实木家具产业作为重头戏发展的。
在我走访当地家具工厂的时候,也听到其中一家老板给我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我觉得很有意思。在2016年,当时很少有人愿意在淘宝上买实木家具,更多还是倾向于线下。线下的经销商却通过网络发现了高密当地的产业群,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经销商们带着货车蹲守在工厂门口,谁家有货出了就要,马上装车立刻拉走。老板回忆当时疯狂到什么程度呢?一天能卖1000多件家具。出了货就跟要抢一样。
也是在2016年,高密经开区一共4.9万人,超过2万人从事家具生产,他们的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熟练工人可以达到6000元。
这里再插播一个小序曲,现在大家很多人都知道源氏木语,但实际上源氏木语2015年才建立了第一家新零售实体店,2018年才开启对外加盟的模式。截至2024年7月,源氏木语线下门店已经突破1000家,遍布全国30省,230余座城市,覆盖全国400余家品牌购物中心和300余家连锁家居卖场。
大家想一下这个体量,源氏怎么可能没有代工。我个人感觉,源氏能从夫妻店小作坊做成全国性价比第一,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完成了超强链路的资源整合,同时抓住了消费者买家具的一个核心苦恼——多块好省。这是后话了。咱们说回高密。
高密现在当地的实木家具工厂依旧是二八定律,超级大厂也有但少。更多的是小作坊,甚至是N道贩子。很多1688上的店家说xxx是他的工厂,实际上,店家口中的地址是工厂却不是他的工厂。当地“工厂共享”模式很多。为了向不知情的客户展示自己的靠谱,很多N道贩子会借用大厂的车间、直播间说是自己的。这种模式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
小作坊和上一篇提到的一样,多隐藏在各个不同的村落里。为了躲避环保检查,或者说一家小作坊可能只生产一种产品,或者是只负责一个产品生产链路上的一环。因此,我实地走访后,感觉当地的实木产业盘根错杂,很可能A厂主做床,B厂主做餐边柜,C厂主做滑轮边几,然后ABC三家厂子之间相互串货,成为彼此的二道贩子。也就是说,即便你找到了A厂,但你想买的产品A厂也可能从B厂进货然后加价卖给你。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找到源头工厂其实依旧是错位的。
回到主题,外地朋友如果一头热跑到高密当地,如果没有当地没有人接应你,恐怕想找到真正的工厂参观、购买有点难。其中付出的成本(路费、住宿、餐饮、交通)算下来,可能比直接网购还贵出一点。且,大家确定自己到了高密,看到如此多相似的款式、木材产品后,还能分辨出所谓的好坏吗?网上传授的那些所谓判断实木的方法,在当地老板看来可能只是笑谈。搏博流量还行,动真格的就露怯了。
至于线上线下的区别。武断点说,网红家具大部分都是当地代工的同款产品,区别就在于网红品牌可能同时委托6个厂子一起做,质量的参差取决于这6个厂子的水平。同时,我发现,网购实木家具,比如床头背板、桌面花纹是店铺随机发,不让挑(可以理解,很合理),但是线下购买,厂家会在出货时留下品相更好的产品自己兜售以此作为亮点吸引客户。
当然以上我说的是大众流行款。均价不超过4000元。更高级的实木玩家就不在这讨论了。
还要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售后。这也是很多人不敢直接找工厂而是找大店的根本。不得不说,这是有风险的,口罩期间高密当地倒闭的工厂太多了。这次探访,我听说目前网上非常非常火的一个品牌,原老板已经把这个品牌和店铺转卖了。
所以如果“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的故事真的走进现实,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招架不住的。在高密大大小小的工厂里,想找到真工厂不被中间商砍一刀已经不容易,还要区别哪家厂子足够有信誉,有充足的售后支持,这确实需要很多信源和数据支撑。同时,不同工厂在木料、加工方面也确实有区别,这种区别是普通消费者看破眼睛也不知道的。
下一期想和大家一起聊聊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咱们选购实木产品主要关注哪几个方向?具体点说,目前电商会在产品页突出强调的几个角度,我们看到这些信息该如何辨别和读懂信息背后的真实意义。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交流讨论,下期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真诚提问,客厅会用地毯么 (太阳以西)
- 请教大家,窗户想要隔音隔热重点隔音,换啥品牌啥价位的好? (毛虫)
- 集思广益|请大家帮忙看看这个位置放什么合适? (步步高升)
- 家居巧思|巧用ai给建议 (所愿皆星辰)
- 装修实录|中古风的家 (乌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