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为什么牛?
来自:jojo(陪你看细水长流)
这些日子复习物理。随着理工科知识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发现牛顿的伟大所在。碰巧13的空间里面转了一篇牛顿生平,就想写一小点东西了。 大家从小接触牛顿应该是这样一个情景。老师给大家讲完牛顿被苹果砸到头之后思索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启迪我们:“要学会动脑筋思考,为什么牛顿被砸到就会有所思考,而我们却会捡起来吃呢?” 先不说凭什么你觉得我们捡起来洗都不洗的就吃掉。我认为老师在教育方向上有偏颇。牛顿的理解方式是建立在数理逻辑上的,是一种科学的本能,而不是面向自然生活上的。这一点导致了他对苹果落地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并不是那种日常生活性质的,寻常意义的思考,所以他的例子不具备启迪性。我们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没有逻辑思维,听老师这么说后,就会产生误解,觉得自己只知道吃。我日后讨厌吃苹果,和此不无关系。所幸后来上帝拿苹果诱惑我,我才重归人界。 其次要说的是,这个例子的真正意义很少被理解。大家知道苹果落地和牛顿的例子,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两者究竟联系在何处,并没有很多人明了。我们大家现在都会说,"这个不是很简单么?苹果受到大地的吸引才掉下来的,这不就联系起来了么?"一点没错,可是在牛顿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物体运动的原因。换句话说,人们不知道物体为什么动。在神秘学和宗教统治的年代,是神给予了事物一切的能量。而牛顿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合外力成正比(合外力不为零时)。多么伟大的宣言啊!振聋发聩!牛顿揪起民众的耳朵说,知道谁动了我的奶酪么?是力!force啊!于是民众都沸腾了,他们奔走相告。请看。 父亲一巴掌扇向儿子,“车子走的这么慢!懒汉!给我用点力!” 路人甲路过某橄榄球场,迎面高速飞来一球,他微笑着轻轻举手准备拦下。可是喀嚓一声,手腕被球打断了。他没办法,只好一边去捡断手,一边喃喃自语,“速度好大啊,力用小了”。 新婚妻子大喊,“With a smaller acceleration please! You did exert too much power!” 张三慢悠悠的接起电话说,“V,小力呀~~” 虽然最后一个例子明显是骗你们笑的,但综合种种,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明白物体运动状态和力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牛顿的网友引力定律还不仅于此。他说,力和物体加速度的比率可以定义成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叫做质量。同学们,看到这里,我又一次流泪了。在牛顿说这些话之前,科学界是没有质量这个概念的。大家只能通过测量垂直地面的拉力值,来求得质量的同比值。这使得人类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了y轴上面。而那向四方延伸的x轴,却是人类心中永远的痛。自从有了质量这个参量,人类一下子开朗了很多,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可以这么说,没有牛顿,就没有现在的世界;没有牛顿,就没有新中国。 他的第三定律也很普及。甚至可以说是有最多版本的金科玉律。韦小宝吓唬曾柔要打她,临到脸边了却只是轻轻一刮,说了句“打在你身,疼在我心”。这就是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论的精妙运用。当然,牛顿还有很多其他的伟大思想,比如微积分的表达式,比如光谱分析等等。但那些科学的意义已经为人所熟知,所以放下不表。 后人为了纪念牛顿,发明了一个形容词,并用他的姓来代替,那就是牛,数学符号为N。 假如一个人很厉害,大家会说,“你牛叉”,写为NX 假如有个人比厉害还要厉害一些,大家又说了,“你牛逼”,写为NB 假如这个人厉害的不能再厉害了,大家就只能说,“牛啊。。。”,写为NA in the equations above, a>b>x 牛顿为我们大家做了这么多贡献,大家都很想念他。为了让他永远的活在我们中间,我们为他在12星座中找到了归宿。 牛顿的精神,将通过所有金牛座的人,发光发热,到,永,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们这个群还有活人吗 (theeightyyy)
- 大一快结束了,学的是化学,好想转汉文专业,值不值得, (辞侍文)
- 有没有想做慈善的STEM朋友啊?大家一起来玩吧 (普通人)
- 时间、空间、人类、未来四大简史终于凑齐了 (李小姐在北京)
- 上班正经,周末恢复我的文艺之身~啾啾啾(๑><๑) (阿今喜欢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