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之刘畅:错位爱情中的理想自我投射
来自:二咚咚咚
追平20集,每每刘畅出场,前几秒目光短暂流连于魏哲鸣的帅脸,剩下的时间都在咬牙切齿。

在这里很主观地进行一些个人解读。 如果简单地概括剧中刘畅这个拧巴又矛盾的人物,那就是“放不下,摆不脱”。“破局”和“突围”显然是《国色芳华》的主题词,人人都有自己的困局。 牡丹的困局如其所植花卉:生本绚烂却被流俗“轻颜色”,心本“在野”却受困于砖瓦屋檐;蒋长扬的困局是父母爱情悲剧所致的创伤记忆;胜意的困局是被原生家庭与不幸婚姻模糊的自我主体;县主的困局是在性别身份与阶级身份矛盾冲突之下对自由的曲解;刘畅的困局则是有清高之志而无践道之勇、有过人之才而无坚韧之性。 前19集,当人人都在积极地尝试破局、至少呈现出某种突围姿态的时候,惟有刘畅还躺在困局中顾影自怜,沉溺于自我投射的“爱情”之中。他一面背着沉甸甸的祖先牌位努力成为上位者,一面又厌恶特权阶层的黑暗腐朽并企图通过喊口号的方式想象性地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 刘畅的感情始终处于一种错位的状态,与牡丹成婚后对县主留恋不已,县主愿再续前缘之时又痴缠于牡丹。这样的感情错位,并非是爱情呼叫转移,而是他对根本矛盾的选择性忽视以及将爱情视作理想自我的投射。刘畅所爱,所怜,所惜的,其实始终是他自己。
- 与幼贞无疾而终的初恋是刘畅“才子”理想自我的投射。
虽然《国色芳华》的故事背景设置于唐朝,但刘畅和李幼贞的初恋桥段与明清之际文坛大量出现的以描写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美满爱情为主的才子佳人小说更为相似。 刘畅在这段感情中将自己代入痴情执着、率性而为、耿介忠正的才子形象,即便最后被现实击溃,他也沉溺于对这段感情的怀念中无法自拔。 剧集开头,在幽暗的斗室之内,刘畅一边读着县主来信,一边望向县主画像,深情自语:“幼贞,不知如今,你是何模样了。”

画像中的县主是二人初恋时的少女模样、薛涛笺上娟秀笔迹也格外情意绵长,这些物件为刘畅创造了一种想象空间巨大的怀旧氛围。令他久久怀想的,绝不仅仅是与幼贞的感情羁绊,更多是这段感情中他所代入的才子形象背后所蕴藏的反抗世俗、个性解放、不屑权势等精神符号。 刘畅不愿承认向现实屈膝的假才子作为,所以用怀想初恋的方式沉湎于真才子幻梦。同样的,与牡丹婚后一年未成夫妻之实也并非为了“双洁”设定,而是刘畅“道德表演”脚本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道德表演”不是说刘畅假道学式的善于伪装,而是指他面对内心的一种自我欺骗)。 如牡丹向玉露揭示的那样:“刘畅这个人,苦读多年,为的就是科举高中,光耀门楣,也算是个上进之人。他过于痛恨这场交易婚姻,明明是刘氏的荣辱令他屈膝,是门第之见拆散他跟县主可他想不通这些,把所有的怒怨和不甘都撒在我的身上,可见此人,心性偏激消沉,不堪托付终身”。 在这个意义上,刘畅既是封建体制、父权社会的拥护者亦是受害者。他在与强者(庆王、父母、家族)的战斗中落败,于是只能抽刃向看似尚在他掌控之中的弱者(牡丹)。他被封建话语深深伤害(如宁王等权贵的门第羞辱、父母的家族荣耀捆绑),但同时又理所应当的使用这套话语羞辱他人(如大婚之时怒斥牡丹:“我们刘家三代簪缨,驷马高门,我刘畅就算娶不到我心爱之人,也该配一个官家贵女,金枝玉叶,如今被迫接受你这商贾之女,是我此生所受最大耻辱”)。 可当县主从画中真正走向刘畅之时,刘畅却一次又一次地表达“你变了”的感叹。其实未曾深刻了解,又何谈变或不变。从洛阳隆重出场一路到长安权势尽显,剧里不断强调幼贞“县主”这一阶级身份。对于刘畅来说,幻梦中善解人意、不畏世俗的佳人变成了恃权自傲、草菅人命的特权阶层。幼贞到县主的称呼转变,宣告刘畅长久沉湎其中的才子佳人幻梦最终破灭,他被迫直面现实。
- 对牡丹的痴缠是刘畅“高士”理想自我的投射。
投射在初恋中的“才子”形象破灭,刘畅转而在牡丹身上发现了另一重更契合自身期待的以“高士”形象为核心的理想自我,并开启“追妻火葬场”模式。 牡丹见识不凡、不为流俗所困并以实际行动进行了抗争,这使得她身上焕发出一种“陶渊明气质”。被塑造为中国文士文化偶像的陶渊明,集士人、哲人、诗人等多重身份于一体,代表着士人清高不玷、安贫不辱、洒脱不羁的理想追求,与刘畅对理想人格的期待相符。 所以在发现花市奇女子就是牡丹后,刘畅对着鹦鹉甩甩袒露心声:“她虽是商贾出生,但她却有风骨,见识不凡,同我一样,都想靠自己出人头地”并艳羡牡丹“遨游自得、自由放任”的样子。


如果说从前自在于笼外的甩甩代表着终将成功脱笼的牡丹,那么此时在“宁王赘婿”光环加持下前途光明的刘畅则正如被关在金笼中的甩甩,虽身在繁华却处处受人钳制。


可惜,目前为止刘畅并未真正“看清”牡丹。花市再遇,刘畅第一时间想到的表白词是豢养牡丹:“我可以给你置办一个园子,你不必再看他人的脸色而为生计担心,也不必再日夜操劳活得如此辛苦。”

个人看来,在勇于和命运较量之外,牡丹身上更珍贵的品质是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 她从未标榜自己是怎样的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而是在自己独特的生命与身体经验的指导下来解决一件件具体的事,并通过这一件件具体的事自然而然地撑起一身风骨。连夜拯救牡丹花、利用花鸟史及民众舆论打赢和离官司、历经艰险在长安落脚、解决矮脚牡丹售后问题......每当谭维维《流芳》的BGM一响,无须像刘畅传销一样反复高喊人生信条,牡丹坚韧、勇敢、智慧的种种品格便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地立住了。 刘畅不解牡丹宁愿吃尽苦头也不愿安居内宅的选择,因为他从未认识到,牡丹所面对的艰难困境和沉重现实是真实的,她在踏实认真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快乐与充实也是真实的。和刘畅悬置在半空的崇高理想和前后徘徊的犹豫姿态不同,牡丹所有的沉重与快乐都与她指尖的泥土、脚下的大地紧密相连,而生活越是贴近大地,就越趋近真实和实在,越有机会实现真正的突围。 之所以首先剖析刘畅,是因为觉得这个人物非常立体也和现实中人存在很大共鸣,身不由己的境况人人都有,但如何看清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还真是需要长久探索的人生命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好好磕啊。。。男女主 (H2H-柳多恋)
- 你们看过敦刻尔克吗? (梵柳星蚀鹳焱)
- 子舒人设好颠 (恐龙抗狼扛浪夯)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男主的脸都比县主的脸小 (恐龙抗狼扛浪夯)
- 看看我的花 (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