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潜学录(三十三):章学诚之《文史通义•横通》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随遇而安,随缘欢喜。)
2012-08-10 01:57:1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随缘欢喜。) 楼主 2012-08-11 19:14:09

    重读阔言兄此一回复,弟引以为鉴。小言害言,小道害道,可信不可行也。

  •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随缘欢喜。) 楼主 2012-08-12 13:43:14

    再读阔言兄回复,之前一直不敢回复,这次斗胆提供如下意见供阔言、少翁等诸兄一笑:

    1、尼采在《偶像的黄昏》(1888)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必须学会看……对一个刺激不立刻做出反应,而是具备一种阻碍、隔离的本能,这是走向精神性的第一个预备教育。一切非精神性,一切鄙俗性都基于无能抵抗一种刺激——他势必做出反应,他顺从每个冲动,在许多场合,这样一种势必已经是病态和衰落,是枯竭的征兆”。此言或许也是有理。

    2、以我之己见,意见流行,倒可一窥法相性理,进而更有明于世间。只是我辈当有知言和知人之力,而不流于外铄之言也。另外,据我的观察,无论网络还是网络外的各种界别,其病或许有二:一为护长,二为护短。前者以己之长来对别人之长短,不知其短。后者知其之短,但往往极力为自己辩护,不敢遍试外道,可谓怯懦也。

    3、横通好色,诚然也。好色集贪、嗔、痴三毒于一身,因此,必执必断,而不知缘起流别也。如今之通识教育云云,其心或许在破“横通”,但往往限于此病而难自拔也。至于好德一说,虽然甘阳尤其是小枫现在特重之,但清儒戴震有言,道德之理可能被用来杀人。一方为德,另一方为坏,二元对立会坏世间也。何况,还可以有第三方,非德。非德之人可以求智慧,这不一定有害于一种在个人自觉基础上的道德。

    以上三点,纯属浅薄但个人真实之意见,敬请诸兄勿怪。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93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