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济】让孤独的大众不再独自打保龄—邻居私密社交网络初创企业Nextdoor获1860万美元融资
来自:颜希Yancy(小栏闲倚薰风晚,一点红榴绿万枝)
转自36氪:http://www.36kr.com/p/138814.html

1995年,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Putnam)发表了一篇产生了畅销小说般效应的学术论文《独自打保龄》,文章认为美国人虽然仍然去打旁边无人喝彩的保龄球,但却不像50年代那样热心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了,公民间的非正式联系在减少;美国人变得越来越老死不相往来,越来越愤世嫉俗,越来越远离市民社会的生活,越来越脱离社会网络。 而在10多年后,尽管很多人都加入了各种在线社交网络,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现状却没有大多改变。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最近数据,29%的美国只认识少数邻居,28%的甚至一个邻居的名字都不知道。 因此为邻里之间打造的私密社交网络初创企业Nextdoor决定打破这一怪现状。Nextdoor希望以更私密、更安全的方式为邻居这一社交关系提供更加丰富的社交网络工具。过去一年这家公司一直在以封闭beta版的方式运营,共发展了3500个邻居(邻居是由相邻的人组成的私密网络)。Nextdoor称这段时间的运营证明这一需求真实存在。这家初创企业刚刚获得1860万美元融资,投资者包括Benchmark Capital和Greylock Partners等。新获得的融资将会用于扩充社交网络规模。 Nextdoor跟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很不一样。不允许用Facebook账户注册,在Google上搜不到任何有关它的内容,用户创建新账户后需要等收到Nextdoor寄来的明信片才能登录。其目的是社交图谱里面与朋友圈、家庭圈很不一样的一部分群体。 Nextdoor瞄准的领域显然是一个市场空白,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致力于将周围自己不认得的人联系到一起。(国内的微信、陌陌虽然有搜索周边人的功能,但产品概念不一样)

其注册流程相当复杂。用户首先在地图上选出自己家。然后需要等待收到Nextdoor按此地址发送的明信片作为身份确认,或者需要提供自己的电话号码,让Nextdoor反向查找来验证,第三种验证方式是用跟地址关联的信用卡支付1美分。这么繁琐的注册过程往往是其他初创企业避而远之的事情,但Nextdoor却反其道而行之。 Nextdoor的每一个邻居都是一个私密的、受密码保护且通信经HTTPS加密的网站。一旦登陆成功,用户就会发现在其他社交网络上找不到的丰富信息。包括孩子的姓名、出行信息甚至家庭电话。正是因为Nextdoor的隐私安全保护得好,所以用户才愿意分享更多的信息。 在Nextdoor里面,用户可以相互发信息,创建活动列表,或者发newsfeed。Nextdoor的创始人Tolia说Nextdoor在奥克兰的一个社区甚至通过信息共享帮助警方逮捕了一伙窃贼。还有人在上面刊登寻物启事等。此外,Nextdoor还可以进行很多的商业活动,比如说找保姆、提供吉他教程,出售不用的家具等。 不过Nextdoor也面临着问题。一个是冒用他人信息进行的犯罪。二是这个社交网络无疑会成为黑客的一个巨大目标,因为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可以预见,这种创意在中国短期内也许很难实现,因为这要求有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公民社会以及完善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喜爱古典音乐的朋友请进~ (大音若希)
- 追剧生活群,影视音乐文艺etc (bruce)
- 分享音乐群 (Jerry)
- 上海本周日10.15下午15:00电影音乐钢琴独奏音乐会 (凭雨)
- 我们这边是音乐版权公司的,招募歌手作词作者有兴趣的朋友可... (小徐英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