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青山七惠书评一篇求认领
印度茉莉
孤独的成长与温暖的别离——有感青山七惠《离别之音》 从《窗灯》的一鸣惊人,到《一个人的好天气》再夺“芥川奖”,青山七惠的道路看上去一帆风顺。对于出生八零后的她,纷沓至来的荣誉和激赏,完全照应了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 我们对于早慧的作家,常常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不必说希望他们能倍出佳作,最还好能不断超越,去至一个无人能及的道路才算众望所归。倘若在前行的路上有所耽搁重复,甚至无以为继,那对着书架上的作品就常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最后从书架前匆匆一过,不忍再读。前一种是作家自己的成长,后一种是读者无奈的别离。所幸青山七惠免于了这种尴尬,在读者希望之前,她已经自己开始天然的成熟,在读者告别之前,她自己已经先行读者对自己的过去有所离别。 作为一个和青山七惠几乎是同年的读者,不用说对这本《离别之音》多有共鸣了。告别了大学时代,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上班族,每天在高楼和地下铁之间穿梭,有无数的人流从身边无声的擦肩而过。就像卷首开篇《新大楼》中的真美子,眼见着办公室对面的高楼起,午餐时分这座新大楼成为她呼吸办公室空气以外的来源,夹杂着资深同事藤仓小姐的离职和两个月来真美子与藤仓之间不知所措的关系;我们的邮箱里总是塞满各种促销的广告,来路不明,对这些促销的招数已经疲倦到懒得去想商家是哪里得到自己的电邮地址,《二饲先生的近况》就是在这些五颜六色的广告中一封温馨、家常的邮件。女主角宫田对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一位名叫二饲浩太郎的陌生人的邮件,汇报了自己工作的变动。本可对此置之不理的宫田却对陌生人二饲浩太郎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兴趣。宫田并非没有同事,也不乏经济条件不错的追求者,但是缺乏感情、渴望被关注的现代人际饥渴症使她终于鼓起勇气给二饲浩太郎写了回信;在学生时代青涩的恋情致使多年后仍然难以忘怀,青山七惠在《徒劳》中对阿久津开了一个黑色的玩笑。阿久津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快递员,女朋友一个又一个的换,知道和大学时代的暗恋对象弥生小姐重逢。在弥生小姐若即若离地暗示下,阿久津找回了当年的激情,正准备全心全意投入一场认真的恋爱时,蓦然发现弥生小姐竟然已经结婚两年,为了惩罚吵架的丈夫才出来寻找外遇。青山七惠借弥生之口在第一次约会时亲自向阿久津说出已婚的讯息,嘲笑着阿久津徒劳的爱情。新婚的年轻人与丈夫和妻子时常吵嘴,轻而易举就能约到的“一夜站”,致使阿久津和弥生对各自的恋人与配偶残忍而随意的处理方式,不正是青山七惠对现代城市爱情的隐忧?至于《修鞋的男人》,那更是一个寂寞的故事,甚至神似波德莱尔的《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在诗中波德莱尔对这位擦身而过的陌生女人发出了最后一瞥的爱恋——我刚刚见到你,我不认识你,我已爱上你,却马上要与你分离。青山七惠笔下的万梨子,爱上了地铁中开修鞋店面的男人,甚至不敢正视他。她不断地去修理鞋子,相亲时刻意打扮了却仍旧心不在焉。直到文章结尾时,才第一次正视了修鞋的男人,然而故事已经要停止。 工作、爱情、暗恋、办公室、寂寞的母亲,这些在《离别之音》中出现的复杂交织的景象,让我们由衷感叹在每一天过去的日子里,青山七惠都独自坚强的成长着。初出道时的她,笔下的故事清新得像要滴出水来。简单的人物、有限的空间加上大量的心理独白和细致的环境呈现,青山七惠的作品像一幅精致的哑剧,每一个片段都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舞台,人物可以随意地切入和离开。到了这部《离别之音》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欣慰一笑,当年那个羞涩娇怯的小姑娘长大了!冥冥之中好像有一种连续性,所以我们读起来分外熟悉。 青山七惠笔下的主人公,无论是长篇还是这本书中的中篇,好像都是《窗灯》中那个叫绿藻的女孩,一步一步走出荒凉的青春,一步一步走入成年人左右为难的不安的世界,慢慢的成为现在的你和未来的他,成为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躁动不安的青春降临到办公室刻板的生活,毫无疑问,这种成长是大部分人殊途同归的结局,青山七惠也不能例外。也许从《窗灯》开始,青山七惠就已经为即将来临的变化做好了准备,她的文字轻盈地跳跃在我们前面,我们读到的,永远是追赶不上她的故事。 这是一场并不伤感的别离。我们每个人最终都将要接受和青山七惠的故事一样的成熟,这也是一场孤独的成长。青山七惠用清透如水的笔触告诉我们,成长的背后是对逝去时光的温暖告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如何评价崔玄籍与李氏、屈突氏的婚姻? (白玉茶)
- 唐高祖为什么将李宽过继给楚王李智云而不是李恪? (白玉茶)
- 唐太宗李世民的杨妃如果死在武德年间会得到什么待遇? (白玉茶)
- 一个永无休止地构筑着的世界令人沮丧 (Noel Gallaher)
- 长孙皇后为什么选择韦珪当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 (白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