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
山东民间智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阅读史)
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 (张秀兰 徐晓新) 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对杭州3种城市治理实践的组织分析 (张兆曙) 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 (苗连营 李永超) 社会转型风险的衡量方法与经验研究(1993~2004年) (胡鞍钢 王磊)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贾西津 王名) 中国的社团革命——勾勒中国人的结社的全景图 (王绍光 何建宇) 2010年:中国的三种可能前景——对98名政府和非政府专家的调查与咨询 (丁元竹) 新型城市社区的兴起 (于鸣超) 新一轮结构调整下的中国劳动关系及工会的因应对策 (乔健) 探索“第四域” (杨团) 论社会权利的“贫困”──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源与治理路径 (洪朝辉) 重审卫生体制 (李楯)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变革论 (陈彩虹) Current Pension and Its Reform in a Transition China (丁元竹)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环境(附英文版) (邓国胜) 演化范式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研究 (包国宪) 中国政府执行行为动力机制构成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陈世香) 政府动员型环境政策及其地方实践——关于内蒙古S旗生态移民的社会学分析 (荀丽丽 包智明) 中国国务院(政务院)机构变迁逻辑——基于1949-2007年间的数据分析 (何艳玲)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执政中的宪政思想探源——“俄共(布)党团——苏维埃”政制的主权视角 (陶庆 孙广厦) 从“分管”到“辅佐”:中国副职问题研究 (朱光磊 李利平) 社会和谐治理:“正当妥协”的宪政地方性知识——以南方市福街草根民间商会为例 (陶庆) 教育政策过程中的行政纵向制约: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的研究 (林小英) 现代“商人部落”的兴起与社会和谐治理——以福街草根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例 (陶庆) 关于社区科层结构的反功能研究——以上海为例 (马伊里)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分析报告(2003-2004) (中国劳工通讯) 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正当妥协”的宪政维度——南方市福街草根商会的“民族志”视角 (陶庆) 协商民主中相互赋权的和谐社会——以福区政府与福街草根商会互动关系为例 (陶庆) 双轨共和制:关于中国宪政国家结构改革的一种设想 (张博树) 村级民主演进中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仝志辉) 增长、就业与社会支出——关于社会政策的“常识”与反“常识” (刘军强) 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 (张秀兰 徐晓新) 市场里的差序格局——对我国粮食购销市场秩序的本土化说明 (熊万胜)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冯仕政)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 (朱旭峰) 本土情境下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困境及道路选择 (刘杰 田毅鹏) 大礼帐:姻亲的交往图景——以陈村为个案 (王毅杰 王开庆) 中国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一种比较的观点 (熊跃根) 个体家庭、网络家庭和亲属圈家庭分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 (王跃生) 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 (刘建娥) 社会政策发展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理论发展述评 (刘军强) 街道公共体制改革和国家意志的柔性控制——对黄宗智“国家和社会的第三领域”理论的扩展 (郭伟和) 对中国“发展”和“发展干预”研究的反思 (朱晓阳 谭颖) 基层权力运作的逻辑:上海社区实地研究 (金桥)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上) (应星 周飞舟 渠敬东)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研究 (王思斌) 内核-外围:传统乡土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动——以鄂东乡村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为例 (徐晓军) 中国大陆城市基层民主与城市治理的民主化意涵 (徐斯俭) 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 (杨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与社会政策选择 (黄乾) 我国社会政策的弱势性及其转变 (王思斌) 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 (向德平)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 (王思斌)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贾西津 王名) 经济体制变革与村庄公共权威的蜕变——以苏南某村为案例 (杨善华 宋婧) 从征地过程看村干部的行动逻辑——以三个村庄的征地事件为例 (多人合作) 在集体抗议的背后──论中国转型期冲突性集体行动的社会情境 (多人合作 曾鹏) 对北京市H区、F区乞丐职业化状况的研究 (李智超) 转型时期中国家庭的代际倾斜与代际交换 (刘桂莉) 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 (蓝宇蕴) 中国人际关系初级化与社会变迁 (王思斌) 仪式性的消减与事件性的加强——当代华北村落家族生长的理性化 (唐军) 解析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刘继同) 单位与代际地位流动:单位制在衰落吗? (余红 刘欣) 从主动边缘化到被动边缘化——农转工人员的进城行为研究 (张汝立) 机会与约束: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非营利部门发展的条件分析 (田凯) 权利失衡与利益协调: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现状与对策 (林龙) 近代农民流动状况、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晓腾)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张敏杰) 国家治理视角中的村民委员会 (何海波)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环境约束——兼以“第二次合作医疗”实验为例 (邹珺)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会议论文) (孙立平)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 (孙立平)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进程 (张敏杰) 论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转型 (杨荣) 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城乡认知与身份意识 (熊易寒)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王春光) 中国户籍制度:城市的耻辱(下) (《中国经济时报》) 干部公选与执政党组织路线的转型 (陈家喜) 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 (贺东航 孔繁斌) 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 (徐湘林) 政治民主化:当代中国的实践和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主化的进展、影响及经验 (周光辉 殷冬水) 中国思想库的社会职能——以政策过程为中心的改革之路 (朱旭峰 薛澜)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 (熊易寒) “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徐湘林) 中国政治改革的体制内资源──对地方官员政治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肖唐镖) 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转型 (何增科) 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中国渐进政治改革 (徐湘林) 网络传播与社会人群的分化 (彭兰) 增长、就业与社会支出——关于社会政策的“常识”与反“常识” (刘军强) 产权、地区环境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效果——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税负研究 (罗党论) 政治技能的前因与后果:一项追踪实证研究 (多人合作 刘军) 资源、激励与部门利益:中国社会保险征缴体制的纵贯研究(1999-2008) (刘军强) 普通人的“国家”理论 (项飚) 近年来党内民主研究中的几个争论问题述评 (何益忠) 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 (徐湘林) 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 (曹正汉) 普世文明,还是中国价值?——近十年中国的历史主义思潮 (许纪霖) 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网络重构行动分析 (吴惠芳 饶静) 社会政策发展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理论发展述评 (刘军强) 寻找民主化研究的新路径:行为者方法与结构分析的结合 (陈尧) 中国如何实现全民医保?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军强) 激励结构与政府投入:从地方政府视角看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 (刘军强) 论自由主义的保守化(下) (秋风) 论自由主义的保守化(上) (秋风)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 (潘波) 合宜的民主集中制 (Stephen.C.Angle) 回顾一场几乎被遗忘的论争——“新权威主义”之争述评 (卢毅)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 (王利明 易军) 现代化进程中的权威主义 (韩西林) 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 (折晓叶) 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 (叶扬兵) 住房改革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发育——以杭州F社区为例 (张敏杰) 欧盟如何向外扩展民主:历史、特点和个案分析 (赵晨) 进入21世纪的自由主义和新左派 (徐友渔) 乡村社区中的法律与秩序——乡镇作为分析的单元 (焦若水) 转型中国的修宪困境与政治正当性 (李琦) 委托代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构建 (张淑敏 刘军) 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 (景军) 中国煤矿安全治理研究报告 (中国劳工通讯)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分析报告(2003-2004) (中国劳工通讯) 超越改革体制,走向立宪政治 (秋风) 我国税制结构、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课题组) 乡镇的自治和限政:四川省步云乡长直选之后 (王怡) 关于九十年代的汉语思想 (余世存) 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汪晖) 华人社会里的西方社会科学——误解的三个根源 (丁学良) 法律变革下的公民行动——以台湾70-80年代民权运动为例 (张璟超) 福建省1978-2003年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 (邢锋) 2010年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将转入“红灯区” (课题组) 职业乞丐群体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演变——以上海、北京两地的实地调查为基础 (刘德顺) 2004年修宪与中国宪政前景 (陈弘毅)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杨团) 经济转轨、政府管制与权力资本化:中国案例 (顾自安) 立宪政体中的赋税问题 (王怡) 关于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研究 (贾康) 试论改革与「二次改革」 (吴国光)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萧楼) 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国家转型的比较研究 (冯绍雷)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 (周其仁) 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 (苏力)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 (刘连泰 赵世义 刘义) 俄罗斯改革的中国意义 (王立新) 村庄精英行动的场域、组织、话语与记忆 (萧楼) 对9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学经验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和反思 (肖唐镖) 建立中国特色的罢工法律制度 (郑尚元) 村级民主演进中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仝志辉) 中国媒介的全球性和民族性:话语、市场、科技以及意识形态 (李金铨) 国家赋税与宪政转型──对刘晓庆税案的制度分析 (王怡)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会议论文) (孙立平)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 (孙立平) 理解中国乡村内卷化的机制 (张小军) 当代中国民营出版的演变 (徐晓) 中国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 (季卫东)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 (俞可平) 两种自由和民主——对“自由主义”与“新左派”论战的反思(下) (许纪霖) 对中国“发展”和“发展干预”研究的反思 (朱晓阳 谭颖) 动员结构与自然保育运动的发展——以怒江反坝运动为例 (童志锋) 当前中国“第三领域”发展面临的难题 (刘伟) 北京市民间组织个案研究 (孙志祥)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 课题组) 企业集群与民间商会:一个共生治理视角的解释 (王海光)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贾西津 王名) 中国的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经验与挑战 (韩嘉玲 占少华) 杜绝“新人”患“老病”,构建政府与第三部门间的健康关系 (朱光磊 郭道久)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环境(附英文版) (邓国胜) 北京市民间组织个案研究 (孙志祥) 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 (多人合作 张海东) 单位动员的效力与限度——对我国城市居民“希望工程”捐款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多人合作 毕向阳) 社会政策发展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理论发展述评 (刘军强) 跨越左右分歧:从实践历史来探寻改革 (黄宗智) 劳工政策和劳工研究的四种理论视角 (佟新)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黄宗智) 治理与规管——试析如何走出医疗卫生改革困境 (杨团 施育晓)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代课教师现象研究 (商艳光) 中国流动儿童政策分析 (李兵 何玲) 第三部门的勃兴对行政法意味着什么? (余凌云) 关于结构转型缓慢、失业严重和分配不公制度症结的比较研究 (周天勇) 农民工社会政策及其建构 (童星 张海波) 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 (刘鹏) 二十余年来的乡村建设与治理:观察与反思 (肖唐镖)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 (林闽钢) 中国企业非市场策略与行为研究——对海尔、中国宝洁、新希望的案例研究 (多人合作 田志龙)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杨团) 就地多元化——中国农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杨团) 利用保险公司和保险机制进行城乡困难群体医疗保障的探索 (杨团) 陕西省洛川县旧县镇基本卫生服务统筹试点研究报告 (课题组 杨团) 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研究 (陈雷) 论中国环境与经济至上主义 (郑易生) 封面故事:垄断的大医院 (《三联生活周刊》) 封面文章:迷失的灾款 (《财经》) 资产社会政策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重构 (杨团 孙炳耀) 对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框架性思考 (杨团 杨刚) Minimum income schemes for the unemployed (杨团 葛道顺) 当前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杨团 张时飞) 机会与约束: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非营利部门发展的条件分析 (田凯) 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近期研究综述 (张宛丽) 探索“第四域” (杨团) 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分裂与融合 (何汇江) 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问题与整合趋势 (杨团)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张敏杰)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占少华) 江西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 (杨团 张时飞) 20年来中国改革的成就与差距 (仲大军) 解决公共事物运营难题的另类路径 (杨团) 2002:中国社会学前沿报告 (多人合作) 社区公共服务社的研究和政策应用 (葛道顺) 延安洛川农村医疗保障试点方案思路论证 (课题组) 成长於新世界诞生之初——1950至1970年代少儿读本中「成长」模式考察 (李学武) 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的经验研究:导入新制度因素的两种方式 (杨团)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 (杨团) 错位——“农民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座谈纪要 (温铁军等) 延安市农村社会发展考察报告 (杨团) 中国NGO问卷调查的初步分析 (邓国胜) 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大连与杭州社区个案研究 (杨团 葛道顺) 北京市民间组织个案研究 (孙志祥) 非对称性依赖:中国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研究 (徐宇珊)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贾西津 王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北京慈铭体检】价值4900元体检卡,现在只需680元 (Nico)
- 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山东民间智库)
- 寻求诚信,守时的合作伙伴。 (豆友190175945)
- 如何学好高中英语? (山东民间智库)
- 北大南门床位出租子 (va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