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读完了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真的太喜欢这套书了。格非的笔调,有冷意有苍凉,但是那么真诚和清晰地指着你心里的某些地方。
读了《苏曼殊诗集》,曼殊是个真正伤心人,整个集子都是自怜幽独的调调。可以读之,不可学之。不然一定在自己悲伤的泥淖里爬不出来,会窒息而死的。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自己作死的,也不是每个人的作死之路都会是艺术而美丽的。叹息。
读完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还是那句话,哲学并不能给人智慧,或者换言之,所谓智慧从不是明白晓彻,不过是更深的自欺,是自我开解和与世界和解罢了。所谓慰藉,就是找到和解之路罢了。 但我仍然深深地需要这一切,曲折之后,其实是路途本身让我忘了自己还在原点。
哎。好多困惑其实不是能解开的,只是思考的过程让我暂时不去想困惑的痛苦和困扰了。
看书都很痛。看到弟弟给买的很多书都不敢翻开,害怕掉眼泪。
重新读了《一千零一夜》上海译文版的,感觉没有小时候读的那么好,可能长大了,对奇幻故事的兴趣不那么大了吧。看到一切故事都是美梦式而毫不用付出代价的,觉得好荒诞。
读了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和以前的《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很多内容都重复的,快速读了一遍,感觉像是复习。
读了劳伦斯的故事《深情的背叛》1-70页。明天继续。 劳伦斯与妻子弗里达也是姐弟恋,弗里达要扮演多重角色,既要是母性的化身,又要是妻子与情人,也许这注定了她的辛苦和付出,读到很多东西的时候特别有感触。想起T说我就是一个“付出型的人”。也许注定在很多感情里就要感觉很辛苦,而我也像很多作家的恋人一样,苦苦追寻精神的契合和灵魂的共鸣。我感觉那样的共鸣释放出的幸福感是远远超越一切简单的相处的。
挺好
嗯 一直到现在都不敢回这个帖子。很难过。
最近读了很多书,五月份到现在读了几十本吧,很多感触也都没一一写下来,有点可惜。我经历的人生最狗血的事情也该过去了,只是情绪和心境再也回不到最初了。我愧对我自己,也不知道谁还会觉得愧对我呢。哪怕有一丝一微,我心里也稍稍是点安慰。
最近重读脂评汇校本的红楼,夜夜夜读,泪水潸潸。唯有夜里我才能尽情为世间所有“情”字一哭吧。
一个有故事的人
最近其实读了很多书,没有回到这里来写感触,每本书都是一个带着心灵独自上路的旅程。有抱着书本不忍睡去的时候,也有自己在被窝里读书而痛哭的日子,还有心爱的人给自己买的书不忍心拆开不忍心读完的美好心情。
和他一起读了徐皓峰的《道士下山》,想起一前一起读《刀背藏身》的日子,细细密密的快乐似乎很容易被忽略,但又那么重要,重要得决不能失去。读了他买给我的《深夜食堂》5-10,他笨笨的竟然少买了一本,弄得我心里痒痒的。
读了王尔德的诗,也是他喜欢的作者,读了黎戈读了刘瑜,都是他关注的人。读了三体系列,很喜欢,更喜欢和他聊人物聊作者,聊些更有趣的小事情。
因为一个和自己很像的人,而不知不觉和他越来越接近,多么美好的一种生长,像植物向着阳光,向着,却自由。
读《吃货辞典》,感觉写得太中规中矩了点,写美食少了汪洋恣肆就少了几分诱惑。面对没吃过的食物,能在描述里感到唇齿生津馋虫蠢蠢欲动才是好的嘛。但是作者写美食的做法都很地道,绝不是现在的畅销书作者能比得上的,能看出吃上的功夫。
这本书也是他买给我的,很多天不忍心拆开读,就像放在枕边,觉得睡觉都会更甜。
读张佳玮《孤独的人都要吃饱》其实就是豆瓣一些文字的合集。张公子初看不错,看多了全是一种调调,都知道接下里要说什么。出书太多了,该沉淀沉淀啦。他比我吃过的东西多,但算不上特别会吃的人,好在有些细节描写的很动人,比如“米饭的叹息”,读来一直难忘。
读了陆文夫的《美食家》,对特定年代的回顾,从头到尾的反讽,有意思。虽然是小说,里面穿插的关于吃的记叙真是赞的不得了,作者手腕闲闲一抖,功力就跃然纸面。
已经一年多不写帖子了,还是回来更新一下,以后整理资料比较方便。
去年读了192本书,看了300多部电影,还是比较充实的。
今年前面三个多月读了47本书,开始认真学画水彩。 昨晚读了刀尔登《亦摇亦点头》。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作者,他的书基本都读过,这本去年的新书豆瓣评分不算高,但是我却是一口气读完,而且心情愉快,得到很多趣味的。似乎更喜欢这一个闲闲的,更加温和的刀尔登,看这些小文仿佛跟朋友愉快聊天,而且是一个深得我心的朋友。很多观点和趣味恰是我的心头好,所以读起来一路通畅,心情美好。 只是这书完全没必要做精装,用这样厚的纸, 做成一本简单素朴的小册子岂不是更妙。
帅气!一年192本书!
我上下班坐地铁要三小时,路上可以看好多东西哈~回家没事儿的话也就是看看书什么的,我看书又比较快,所以……哈哈
嗯嗯。
赞!这个帖子又开张了么?给你贺喜拉
O(∩_∩)O谢谢,还是要重新记一下,不然懒癌发作找点什么都找不到。哈哈
加起来有十几二十天吧,断续看完了《杨牧诗集》,台湾诗人的诗都有一种特别的质感,是一种含水的诗歌——不是说质量差的水——是一种晶莹。即使如周梦蝶那般枯冷的诗句,也是晶莹的,那些液体的质感恰恰是情感的凝聚和折射。杨牧的诗也是萦回曲折的一种婉约,但并没有强说愁的别扭,更像是旧诗心和老灵魂的承袭,意象尽管纷杂跌宕,但是如有星光——再多的星光点点,都是同质的温柔光线,因而读来只觉得杂而不乱,纷而不扰。还值得慢慢细读。
改了名字差点认不出来了~还好帖子还在~
昨晚读完了李静《大先生》,正本里就一个薄薄的剧本,后面没什么干货,有些敷衍了。或许是出于对先生的敬仰和理解,读剧本部分的时候觉得甚是感动,有些地方写的也比较大胆,但还是精彩不足,艺术性有限。不过这样略踩雷区边缘的剧本能获得老舍文学奖优秀戏剧剧本奖,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呀。 此外感觉“思享家”系列出得也有点太敷衍了,字大行疏,失望。不推荐购买。
打卡。
最近几天由于给杂志写稿的需要,读了很多与茶叶种植、茶文化、茶诗有关的文献,重读《茶经》、新读了《茶谱·煮泉小品》和三联闲趣坊系列的《茶人茶话》。 另,在读扬之水先生《两宋茶事》,这一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棔柿楼集精美、排版优良适于阅读,很舒服。值得细读。
朝阳书市,23日去逛了逛,本没抱什么希望,就随意买几个三联小集子,结果在人民文学看上了三卷本鲁迅日记,去询问有没有品相好点的,小哥推荐购买05版全集,一问价格果然值得买,欣然拎回一大包。四月及其忙碌,疲于奔命,觉得把迅哥儿领回家是本月最令人欣慰的事情。
4.25 当当到货一单200-100,今年买书不多,读书进度尚可。文字写得多,甚为欣慰。
54.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 卷一 :宋元金银首饰 55.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 卷二:明代金银首饰 56.海豚书馆--胡诌诗集 57.正经:车前子诗集
上周读完车前子诗集《正经》,觉得有意思的紧。有人评价说读他的诗“如履险峰,一步一惊”,我倒觉得不至于,我读老车的体验好像不是一种险,而是一种似乎漫不经心又像童心大发的一种“俏”。熟悉的语境,常见的词语,却用违反常规的建筑模式搭建一座桥,不知道会走向何方,走上去却看到一片趣致。 豆瓣无法标记此书,重复书号导致无法修改书本信息。
早上上班路上,读了张佳玮《莫奈和他的眼睛》。一直喜欢莫奈,但就书论书,实在平平,幸好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翻完,有时间还是正经读点艺术史比较好。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