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书评:乔伊斯传
陶北(一切以写为主。)

如果你正走在都柏林的纳苏街(Nassau Street)上,接着你再直接向南莱斯特街(South Leinster Street)走去,然后再寻着左边红色建筑物的三角墙望去,你就会看到上面古旧的招牌上印着“芬尼旅馆”(Finn’s Hotel)几个字。旅馆早已关门停业,但是1904年发生在旅馆附近的一件事情,却为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小说《尤里西斯》(Ulysses)增加些情感情境和奇特力量。旅馆的名字同时还出现在乔伊斯小说《芬尼根守灵夜》(Finnegans Wake)的标题中。 和乔伊斯一起分享生活的女人诺拉·巴纳克尔(Nora Barnacle)就在这家旅馆工作。1904年6月10日,22岁的乔伊斯在街上遇见了20岁的诺拉,接着就开始和她搭讪。他们决定四天后约会,但是诺拉却没有出现,他们又决定把约会日期改在6月16日,并在那一日一起散步。就这样6月16日被命名为“布鲁姆日”(Bloomsday),“尤利西斯”的故事也就在这一天发生了。四个月后乔伊斯和妻子离开爱尔兰;他们还第一次背景离乡来到了里雅斯特(Trieste),接着是巴黎,最后是苏黎世(Zurich),在这儿乔伊斯于1941年去世,10年后诺拉离开人世。 谁继写乔伊斯日记,谁就会被一个幽影萦绕身旁,现在的这个影子就是理查德·埃尔曼(Richard Ellmann)①。埃尔曼曾在1959年出版过乔伊斯传记,他的传记优势在于他能访问很多熟识乔伊斯的朋友,而且他的散文风格隽美,是个令人敬服的文学评论家。他的这部作品似乎是乔伊斯传记的终极版本了。但是当这部传记出版后,乔伊斯的更多信件公诸于众(埃尔曼的乔伊斯传在1982年再版,其中新版传记使用了很多乔伊斯最新公布的书信),其他传记作家也开始纷纷把目光聚焦在乔伊斯身边的人,最著名的要数布伦达·马克多斯(Brenda Maddox)的《诺拉传》和卡萝尔·罗卜·谢罗斯(Carol Loeb Shloss)为乔伊斯后来患精神病的女儿露西亚所做的传记。同样在《风华岁月:詹姆斯·乔伊斯在里雅斯特,1902-1920》一书中,作家约翰·麦考特(John McCourt)成功地重新解读了那座迷人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各种语言混杂、各种族裔共同生活及在二十世纪早期这座城市对于这位爱尔兰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人们在读埃尔曼的乔伊斯传时有一种感觉,虽然埃尔曼喜爱乔伊斯的作品、敬佩他对文学的献身精神,但是他却不喜欢乔伊斯处理金钱或对待家人的方式。传记作家戈登·鲍克(Gordon Bowker)在最新的乔伊斯传记中也记录了传主花钱大手大脚、理财能力差的毛病,但是鲍克对乔伊斯给予了更多理解。然而,乔伊斯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却让鲍克瞧不上,那就是乔伊斯开放的性爱生活。鲍克发现乔伊斯从都伯林寄给诺拉的信件可以称得上是很“色情”。他写道,乔伊斯“性口味太重,很极端而且很放荡,他有粪便嗜好癖,喜欢玩性虐,同时还要附加上他满口的污言秽语和大喊大叫, ” 作者还注意到,“诺拉对他四页纸描述的荒淫和露骨言语表现得很宽容,而且还急切地期望和乔伊斯一起分享更多越轨的性幻想。” 虽然我信奉爱尔兰天主教,但是我仍然认为这些信是乔伊斯和诺拉爱的象征,而且也证明他们之间不受拘束的爱情生活奠定了《尤利西斯》的核心内容和《芬尼根守灵夜》的神秘气质。 传记作家鲍克曾经为马尔科·姆劳瑞( Malcolm Lowry)和乔治·奥威尔写过传记。他的作品更关注传记完整的故事性,而并非展示他对文学的评判和对故事情节的概述。乔伊斯的故事就是他不断和出版商、审查官员做斗争的故事,是当他视力下降、家庭问题不断恶化时,他还要坚信自己的艺术理念,继续创作最后一部作品《芬尼根守灵夜》的故事。同时从这些文字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乔伊斯像个古怪的英雄一样,既严肃又固执。而且他又是一个极度自大的天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身边的人受到伤害。 那些来到乔伊斯身边希望帮助他的人,那些了解他的重要性的人,那些忍耐着他的固执己见的人,似乎更值得我们同情。英国女人哈里特·肖·韦弗(Harriet Shaw Weaver)在经济上资助过乔伊斯,从1914年直到乔伊斯去世,帮助乔伊斯处理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乔伊斯创作过程中,她还能领会乔伊斯作品的真正含义,韦弗女士的确是富于智慧、有耐心、慷慨大方的人。同样,在乔伊斯最需要帮助的那几年中,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慧眼识人,并尽一切努力使乔伊斯被世人所知,就像第一个出版了乔伊斯的名作《尤利西斯》雪维儿·毕奇(Sylvia Beach)一样。 乔伊斯的小说集《都柏林人》花了八年时间才得以出版,因为书中的内容会使出版商受到人们的谴责,出版商们都不愿意冒险为之。同样地,《尤利西斯》在出版二十多年后才得以在英语世界自由传播。乔伊斯的敌人不仅包括审查官员,那些傲慢的文学圈中的人也对乔伊斯的作品大加指责,如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教授乔治·彭特兰·默哈弗,他就曾经说过“詹姆斯·乔伊斯是活生生的论据证明我是对的:为这片岛屿上的原生居民——为那个往利匪河(Liffey)吐吐沫的毛小子另建一所大学是错误的。” 从1922年乔伊斯出版《尤利西斯》开始直到十七年后《芬尼根守灵夜》的出版,乔伊斯这段时期的生活对于传记作家鲍克来说是最难处理的,因为这段时期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有据可查的。乔伊斯在这段时期一直生活在困境里,其中包括出版《尤利西斯》时的艰苦斗争,乔伊斯的女儿不断恶化的精神疾病,乔伊斯经历的许多次眼疾手术,节日期间无节制的狂欢、晚宴、派对活动,和他正在努力创作《芬尼根守灵夜》。 鲍克的整部书使用《芬尼根守灵夜》里的句子使读者以一种有益但分散的方式了解乔伊斯的生活。我们很容易理解在以后的章节中为什么传记作家鲍克希望更专注个人生活而不是文学问题,试图把《芬尼根守灵夜》中美好的人生和幻想中的激情生活编织到作者的平常生活当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应该说即使爱尔曼也不曾做过这样的尝试。 最后我们得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艺术创作者乔伊斯的晚年生活是支离破碎、悲哀痛苦、宿醉不醒、狂傲自私的,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个满心创作叙事小说的作家。传记作家鲍克示意读者“在家人心中……乔伊斯就像是时常出没的一只奇怪的吸血鬼”,他并不是那个富于想像力、可以成为楷模的伟大文学家。事实上任何一位传记作家在处理传主的信息时都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从传记中我们得知,乔伊斯创作小说时会“从上午8点一直工作到12:30分,仍后又从下午2点工作到早上8点,”但是我们从来不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除非我们能亲眼见到草稿或者确实见到了已经完成的作品。那个经历痛苦的乔伊斯和那个在书桌前具有大家风范的乔伊斯之间的距离是如此遥远,又如此神秘。在这里乔伊斯的故事以蕴含神韵、慢条斯理的方式向我们讲述,无疑,在前人乔伊斯传记的巨大压力面前,这部最新的乔伊斯传记同样会以全新的视角吸引着我们。 译注: -------------------------------------------------------------------------------- ①Richard David Ellmann (1918 – 1987)美国杰出文学评论家,乔伊斯、王尔德、叶芝的传记作家。他的乔伊斯传记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并且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好的一部传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 INHERITANCES|2.遗产继承 (花生今天吃什么)
- 翻译:Here Comes Everybody|人人皆来 (花生今天吃什么)
- 1: SOLEMNISATIONS/1.庄严庆典 (花生今天吃什么)
- 译林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何时出 (爱读书的猫)
- 各位读尤利西斯能记住吗? (高山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