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圈子(第五周PPT)陈容

小贝壳、我捡捡

来自:小贝壳、我捡捡
2012-10-06 15:46:4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Noel

    Noel (戒急用忍) 组长 2012-10-07 12:15:35

    圈子本质上就是社会心理学里所谓的社会群体划分,而从自我概念的角度,社会同一性是“自我”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总是要从群体身份中获得自尊的满足、安全感,等。这是俗称的“圈子”的心理基础。 即时你们现在还没开社会心理学,但涉及到相关部分时,你们也要学会从社会心理学里面来寻找相关的专业解释。大学学习理应自学为主。

  • darling-mm

    darling-mm 2012-10-09 14:27:15

    我也认为在困难的时候求助中圈比求助内圈的人效果好。原因如下: 内圈的人是自己人,都是与自己亲密生活在一起的那些,在生活上也几乎是固定的方面和范围,同时内圈的人与我们自己几乎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相似程度比较高,互补性不强。而中圈的是自己熟悉的人,一般包括了社会上各个行业,涵盖了各个方面,与自己的互补性比较高。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求助于中圈,能够得到帮助的渠道多了,了解信息也更全面了,从而解决问题也更简单了。因此,相比于内圈的人,在与多啊困难的时候,中圈更能全面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子,尽可能与外圈交往,更好的丰富我们的中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方便自己也在方便别人。

  • darling-mm

    darling-mm 2012-10-09 14:28:36

    我也认为在困难的时候求助中圈比求助内圈的人效果好。原因如下: 内圈的人是自己人,都是与 我也认为在困难的时候求助中圈比求助内圈的人效果好。原因如下: 内圈的人是自己人,都是与自己亲密生活在一起的那些,在生活上也几乎是固定的方面和范围,同时内圈的人与我们自己几乎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相似程度比较高,互补性不强。而中圈的是自己熟悉的人,一般包括了社会上各个行业,涵盖了各个方面,与自己的互补性比较高。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求助于中圈,能够得到帮助的渠道多了,了解信息也更全面了,从而解决问题也更简单了。因此,相比于内圈的人,在与多啊困难的时候,中圈更能全面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子,尽可能与外圈交往,更好的丰富我们的中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方便自己也在方便别人。 ... darling-mm

    前面的字打错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好意思,嘿嘿。

  • 若惜,年少

    若惜,年少 2012-10-09 14:52:08

    在遇见困难时求助于中圈好于内圈的原因是:内圈的人皆是自己人,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亲密,因此在涉及一些与利益相关的问题时会存在顾虑,并且中圈的人相较于内圈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涉及的行业、圈子更多,而且由于只是普通的朋友关系在帮助自己时也不会受到不好的评论(如“裙带关系”),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中圈的人会在不损害自身、他人的利益时举手之劳而帮助自己,更通过帮助你进一步加深你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多结交不同圈子的朋友拓宽人脉,这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 欣欣

    欣欣 2012-10-09 14:56:27

    我认为求助中圈的人成功率更高。原因如下: 1、我们与中圈的人相处的时候,更多的是使用“人情法则”。我认为“人情法则”,就是说你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不是亲密得像自己人一样。一般人都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打破你们之间的友好的关系。所以,当自己遇到困难向中圈的人求助的时候,如果都是力所能及的事,那么中圈的人一般是不会拒绝的,同时碍于“人情法则”也不好拒绝,所以成功率就比较高。 2、同时,帮助他人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尊,因此中圈的人也会很乐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也是相对于内圈的人来说的,因为内圈人之间用的是“需求法则”交往,他帮助了你,很可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所以内圈人很可能拒绝提供帮助,尤其是你经常向他求助或者在需要花费一些他自己的时间、金钱的事情上。 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中圈的人求助成功率会高于向内圈的人求助;当然在有困难的时候,人们可能也会更愿意向中圈的人求助。

  • Gans

    Gans 2012-10-09 15:04:36

    对于向内圈、中间圈和外圈的人求助,我认为像借钱这种求助在外圈很难得到帮助,而在内圈和中间圈相对容易得到帮助;若非此类求助,我认为向圈外人求助更易得到帮助,原因有三点:1、量的问题,圈外人明显要比自己的圈内人多,自己可能认识的人肯定比自己知根知底的人(亲密的人)多,从而涉及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机会要大些。2、相似问题,圈内人在一定程度上与自己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好朋友,与好朋友之间大多年龄、背景及成就等都相同,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同样在好朋友那里也许也不能办到,因此求助多不能得到帮助。而圈外人却各种各样,在我们认为很难的事情,可能就是他们的特长,从而轻而易举就帮我们解决了。3、自我实现问题,内圈人因为太熟悉,所以他能不能帮到自己大多都有结果了,而圈外人在一定程度上的帮忙并不会麻烦到自己同时还能得到一定的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 Noel
  • 浪漫奇想

    浪漫奇想 2012-10-09 17:26:39

    我认为向中间圈求助比向内圈求助成功率更高,原因:中间圈是人情原则,我认为人情原则就是有借有还的,而大部分人都是利己主义的,这样既保存了情面,自身又不会有很大的损失,至少算是一举两得的是吧。而内圈是需要原则,有求必应也是要分事情大小的,小事还会帮你,但一遇到大事,有可能是太熟悉了吧,不会那么的有借有还,而同样出于利己主义,这时会找各种借口来推脱。

  • 李昕

    李昕 2012-10-09 17:31:57

    向内圈、中间圈或外圈的人求助,在中间圈更容易得到帮助,其原因如下: 一是中间圈比之内圈的人数更多,范围更大,在自己和内圈人士看来难以解决的事情,可能对某些中间圈人士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二是中间圈比之外圈多了一份熟悉,在中国这个注重人情的国家中,有所交情但交情不深的情况下很难拒绝对自己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请求,中间圈比之内圈交情不深,他们会担心一旦拒绝是否会破坏这份交情,破坏一部份人际网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三是中间圈人士会更乐于让人欠下人情债,以便以后带来更大的益处。以上

  • 大白菜

    大白菜 2012-10-09 20:29:16

    我认为向中间圈的人求助比向外圈跟内圈的人求助更容易成功。 首先,内圈的人都是自己人,都是自己亲密的人,当有困难向其求助,按常理都是有求必应,但是这个圈的人际关系要靠巩固和发展,如果圈内的人帮不了你,那么你们之间就会有隔阂,关系就不易维系下去,因此还是尽量不向其求助的好; 其次,外圈的人都是外人,也就是不熟悉的人,对于你的情况他不太了解,他的情况你也不太了解,而且交情也很少,因此谈不上可以向其求助的程度; 而对于中圈,我们俗称的熟人,介于亲近的人与外人间的人,这种圈子用人情法则维护,为了以后的交往,通常他会竭力帮你,这样你会欠他一个人情,方便你的同时他也方便了自己,而且他帮助你也会让他的自尊得到满足,因此向中间圈的人求助更易成功。

  • 火星美少年

    火星美少年 (我的喜欢,与你无关) 2012-10-09 21:39:31

    我认为向中圈的人求助成功的概率大于内圈。 我的个人意见如下:首先,内圈是属于亲密范围的人,我们可以对其予取予求,更加容易将本性表现出来,相比于中圈人的感情需要维系,在内圈人面前,我们更容易说“NO”,正所谓越亲近越容易暴露人性的弱点,在这样一群人面前,我们往往会很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心声,不会遮掩,有时候正是因为怕这种直白的拒绝,所以宁愿向内圈之外的人求助; 其次,中圈的人往往交际范围更广阔,可以利用的关系人脉都比内圈多的多,比较于内圈就那么不变的几个人,人脉有限,即使愿意帮忙也出不了多少力,而且中圈的人比外圈亲近却疏远于内圈,碍于情面和日后关系的维持,我们往往不会轻易的拒绝,俗话说的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你轻而易举的事能卖给别人一个人情,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些简单却永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因此,中圈的人大多会选择帮忙。

  • 小贝壳、我捡捡

    小贝壳、我捡捡 楼主 2012-10-09 22:41:16

    谢谢同学们的回复,我也认为向中圈的人求助的可能性大于内圈,各种理由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我也非常赞同上面的理由。非常感谢大家的发言,嘿嘿

  • 丸子

    丸子 2012-10-09 22:50:38

    我觉得向中圈人求助更容易成功。 首先,相对于中圈人,内圈人与自己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都彼此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在求助于对方之前就知道对方是否能帮到自己,但由于铁的关系在那,对方更容易由于种种原因拒绝提供帮助。而中圈人却不是那么容易say no 了,毕竟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其次,内圈人之间不存在或者存在较浅的人情债关系,而中圈人就不一样了,求助于他们就等于欠了一个人情,总有一天是要还的,如果又恰恰是举手之劳,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一般内圈往往远小于中圈。内圈人就那么几个,再好的关系力量就那么大,而中圈人际网宽广,包含了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总有一个能够提供帮助。 所以我认为,相较于内圈人,中圈人更容易提供帮助。

  • 梁婆婆

    梁婆婆 2012-10-09 23:28:59

    我觉得在当外圈、中圈以及内圈的人都能帮上忙时,中圈的朋友更倾向给予帮助。原因如下:1.内圈的人与求助者相对更熟悉,当然也更了解你本人的缺点,或许你身上的某个缺点会被放大,比如你需要他介绍你去担任某个职位,因此他在帮助你的同时会担心你如果不能胜任或者这个单位老板对你不满意又或你对工作不满意,而且又因为关系亲密会经常见面,以后见面难免尴尬,或许还会影响相互之间的感情,这并不利于巩固发展双方关系,所以干脆就不帮!而这对于中圈的朋友来讲因为感情不像内圈那么亲密就不存在!2.中圈朋友为了保持朋友关系的和谐,不好拒绝并且心理负担也会相对小一些,帮得上就当做个人情,帮不上也不会使对方埋怨,因为求助者会自我安慰:毕竟关系不是那么亲,别人也没必要必须这样帮我!3.外圈那就更不用说了,他和你非亲非故,又不认识,完全没必要要帮你!对于外圈的人你和其他他所不认识的人而言都是同样的。所以三者相比较而言中圈求助成功概率最大了!

  • T-MAC

    T-MAC 2012-10-10 19:00:39

    我的观点也是认为中圈的朋友提供帮助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是:1.面子问题,即自尊心,内圈的人通常都是和你关系比较好的、对你比较熟悉的,当你向他求助时,他的顾虑就会多很多,如果结果不让你满意或者你并没有从他的帮助中解决你真实的困难,他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也会担心你对他有不好的评价!而中圈的人则没必要担心这些,因为他和你根本不是很熟,即使出了纰漏也不会对他的“面子”有影响,没有顾虑;2.中圈的关系面更广,你获得机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帮助你对他而言难度较小,所以对你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大,在中圈形形色色的人中,遍布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你的帮助只是举手之劳。所以还是求助中圈的人比较好!

  • Fo1yuanh@

    Fo1yuanh@ 2012-10-10 19:15:25

    我认为求助中圈的人更易成功。 首先,内圈的朋友是我们人际关系中最近的朋友,对于我们,而在向中圈的人求助时,我们会考虑到朋友会不会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尽心尽力地帮我们。如果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我们将会失望;而在内圈的朋友看来,则会担心帮不了或不能让你满意,怕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友谊,因而帮忙则会谨慎得多;其次,中圈的朋友则会更加珍惜这个机会,帮忙帮得好,二者关系就更近一步,以后互相帮助对方的机会就增加;即使没能帮成,对双方的影响也不大,中圈朋友的心理压力要低于内圈朋友,因而找中圈朋友帮忙更易成功;最后,由于外圈朋友跟我们的关系较疏远,我们有事也不太容易开口,而且外圈朋友也会认为以你们这种疏远的关系来费心费力地帮你是毫无必要的!终上所述,求助中圈的人更易成功!

  • 萸頭。靈

    萸頭。靈 2012-10-10 20:59:57

    我赞同遇事求助中圈的朋友,成功机率更高,但也不否认内圈的人对我们提供的帮助,而且个人认为这两个圈不能简单的这样比较。首先,中圈的朋友一般比内圈的朋友多,信息广,联系的密切程度一般,内圈的朋友少,但都属于很密切的,在数量上和能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上来说,中圈的朋友就优于内圈的朋友;其次,中圈的朋友不能为你提供帮助是他们会果断拒绝,在他们答应为你提供帮助的时候,基本已经确定能成功帮助你,或许他们只是举手之劳;而内圈的朋友即使没有能力帮助你,也可能会尽自己的努力,比如找其他朋友帮你等等,虽然不一定会成功,这就使我们觉得中圈的朋友什么都能帮助我们,而向内圈的朋友求助不一定会有结果。再说,要生不熟的人相对于熟人来说比较不好意思拒绝人家的请求。但是扩大中圈,结识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对我们肯定是有好处的。。朋友多了路好走的嘛。。

  • 梅梅

    梅梅 (朋友和情人一样,需要缘分) 2012-10-10 22:32:22

    我也认为向中圈的人比内圈的人更容易成功。理由如下,1、内圈的人与“我”比较熟悉,接受的信息也有很多相似性,而中圈的人接受的信息与“我”差异较大,相对于同一个需解决的问题,内圈的人可能穷思竭虑也举步维艰,而中圈的人可能游刃有余。2、内圈的人与“我”联系密切,交往多,向他们求助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成功感,而对于中圈不太熟悉的人来说,他们会认为提供帮助会显示他们的重要性,有较多的自我满感。暂时就想到这些,随时关注!

  • 漪水流云

    漪水流云 2012-10-10 23:09:55

    我认为求中圈的人比求内圈的人相对而言较为容易。总结了几点原因如下: 1 首先人与人能够成为一个圈子的人必定是因为利益和需求(当然这里不是单纯的指金钱上的利益,还有情感或情感寄托,信息的需求等)因为这些利益和需求就有了摩擦进一步就有了交流,以致后来成为一个圈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内圈的人叫中圈的人而言他们之间的利益更为紧密,也正因为如此,在求内圈的人的时候,他们对你的帮助往往会对自身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这种损人利己的事不是大多数人会做的。但中圈的人和他们的利益不是明显的,存在的近乎只有人情,可类似与举手之劳。但对外圈的人而言,更多的只是相识,并不存在所谓的人情,所以他们不会帮助你。 2 内圈的人而言比中圈的人的关系更为的密切,你们之间的信息相对的而言就近乎类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们的认知等等方面可能大多都处在不相上下的水平,然而中圈的人呢,你们或许只是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但各自又有其他的圈子,因此所拥有的人际就更广,能帮助的能力就较大。 3 圈内的人都是很熟悉的人,大家都知根知底,对于求助人本人而言,可能碍于面子觉得自己求他感觉丢人,自己不如别人,毕竟人都不愿意做弱者,也比较难开口。对于被求的人而言,如果有人求他,又是这么好的关系,如果答应了就觉得一定要做到,没做到的话,不仅丢了自己的脸,而且也许朋友都不会原谅自己,所以还是不答应得好。中圈的人而言,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顾虑,也就更容易答应。

  • 小贝壳、我捡捡

    小贝壳、我捡捡 楼主 2012-10-10 23:11:23

    群体是社会分工与协作的产物,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的大多数行为都以某种方式与群体行为相联系。群体可以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人际关系的需要和地位的需要,也使单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得以完成。群体是社会的构成单位,也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它对群体的成员、其它群体乃至整个组织都有极大的影响。 群体并不是单纯的人群集合体。候车室的乘客、商场的顾客、影剧院的观众、节日广场上的游人等萍水相逢、偶然聚在一起的人,虽然在时间、空间甚至在目标上有某些共同点,但他们之间在心理上没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而不能称为群体。群体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有其独有的内容和特征。群体不是若干个体的相加,而是使个体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力量,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群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共同目标的,在心理上相互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的人群集合体。著名心理学家霍曼斯(G.G.Homans)认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情感。 “圈子”实际上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如汽车发烧友可以加入“汽车圈子”,数码产品发烧友可以加入“数码圈子”,甚至喜欢喝酒的人都可以加入“酒圈”等等。   事实上,很多圈子的形成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特征自然形成的,如“社交圈子”,“IT圈子”,“演艺圈子”等。   而这种圈子的划分,实际上就是对人群进行了一次分类划分,即分众的模式。 以上是我对圈子与群体的理解,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借鉴下下、、、

  • 小碎

    小碎 2012-10-11 17:33:55

    我认为求助于中圈的人成功的几率更大的原因有这些:

    1.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求助于我们的亲人,他们肯定会比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更尽心尽责,但是我们的亲人数量和能力是有限的,这样往往造成亲人对我们的困难力不从心。所以导致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的成功率低。 2.很赞成楼上所说的“人情法则”。而且我们所认识的中圈的人肯定要相对多,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举手之劳,这就导致中圈的人帮助我们的成功率较高。 3.外圈的人和我们交情不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把我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所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的成功率也不会太高。

  • 吕井

    吕井 2012-10-12 23:23:47

    一.从求助者方面: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求助时往往偏向于求助于中圈范围的人,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圈的人往往和求助者是同龄人或年龄相差不大,易于交流,沟通。 2.求助者往往认为物质利益会影响和考验他和亲属的亲密关系,他不愿意冒险,当得不到亲属的帮助时,会给他和亲属之间的亲密关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当他向外圈人求助失败后他可能更倾向于原谅对方,因为毕竟中圈的人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3.亲属的能力有限。 二.从帮助者方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中圈人更愿意帮助我们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往往要给外人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2.中圈的人往往和求助者是同龄人,日常生活中交往较为密切,帮助你会对他有利,因为这次他帮助了你,下次他来求助时,获得帮助的几率就会很大。 3.有些事对于和中圈的人往往是举手之劳。 所以,无论是从求助者的选择还是帮助者这两方面来看,当我么遇到困难时,向中圈人求助成功的概率更大。

  • zxy小飘

    zxy小飘 2012-10-13 19:34:51

    "向内圈、中间圈或外圈的人求助,在中间圈更容易得到帮助."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明,求助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它的涵盖面广,且具有复杂性。如果以时间为基准的话,并不是说中间圈的人更容易帮助我们。不知道我这样讲,会不会偏离主题了。在我们进入社会之前(宽泛的指在青春期之前,包含青春期),我们获得的帮助大多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师长与朋友。这是为了满足生物、安全,归属与爱的基本需要,最为直接与有效的方法。并且从施助者角度来看,也是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与培养。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中间圈的形成还不成熟,因为被父母等权威型的人,限制住了我们的社交范围与对象。 因此,在个体步入社会,我们渐渐的进入了离巢期,脱离了父母的掌控与呵护,在陌生而复杂的社会里摸爬滚打,那么各种不同的人,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根据心理相互作用的大小,我们逐渐形成了内圈,中间圈,外圈的人际关系系统。之所以说求助于中间圈易于内圈,也是基于这个时期独特的个体行为与成长条件的改变。 1.就在内圈而言,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血亲关系作为纽带的亲属,一部分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他们的共通之处就是与我们非常亲近,接触时间久,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近似等。在个体逐步向成年发展的时候,自尊心也在发展,内圈的人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安全感,但是我们在求助对方,遭到拒绝后,我们自尊心更容易受挫。当然或多或少的会伤害之间的感情,换句话说,这个精神层面的求助代价比较高。 再者,内圈的相似性就影响了我们信息量的来源,在Granovetter的理论中,我的理解是在强联系当中,我们获得的信息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生活的琐碎,如果是强联系告诉我们的,我们自己也有可能发现,也就是说,这个圈子在形成之时,也限制了我们的认知、思维与行为方式等的改变,我们相对而言迫于群体的压力而活动,不会背离内圈主流价值观,也就是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利于个体的发展。 其次,内圈的人“好说话”,当然相对也就是“好拒绝”,就因为太过亲密的关系,自然而然在考虑得失之后,会趋向于选择“NO”,利益在人际关系中是把双刃剑,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更容易暴露人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 最后,处于内圈的集合中的个体,助人能力是有限的,处于这个集体中的我们自己都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其他又能怎样?因为背景、文化层次、经济水平、智力经验等的差不多,在这个集体中是不能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说明问题的。 2.对于中间圈的施助者来说,一是本着,他人有求于我,必是我具有他没有的优势,简单而言,“我的利用价值便是我的价值所在”,这是一种能力与社会竞争力的表现,可以满足个体对于成就的需要,是自尊与自信的极大的满足。 二是本着“人情债”好欠不好还的原则,在施助的同时为自己今后的利益打好铺垫,积极踊跃的拓宽“人脉”。在这个过程中尝到好处,那么就会循环往复的继续下去,在这个情境中,我们是求助者,在下个情境中,我们会扮演施助者的角色,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交际圈。 对于求助者而言,针对这个并不是特别熟的“弱联系”群体,可以发现,他们掌握了很多我们所没有的信息。也正是源于和我们的不同,他们才更有可能的在某些方面强于我们。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对他们而言就可能是优势。 如果我们在中间圈求助的时候,遭到拒绝,精神上受挫的程度也会小于内圈群体,因为完全可以找借口说“他不帮我,因为我们又不是很熟嘛”来进行自我安慰。 (以上就是本人浅薄的认识和理解哈~~~~)

  • ヤ籹亽ぃ

    ヤ籹亽ぃ (莪们像糖,甜到哀伤~) 主持人 2012-10-13 21:52:07

    为什么向中圈人求助更易获得帮助呢?在ls提问的时候,我没有经过思考就回答了中圈。后来想想,类似的选择题我想大部分人也会选择中间选项吧!(ps:个人想法)我个人认为,向中圈人求助更容易得到中圈人的帮助,原因有:1.lz的PPT里面也讲到了,对于中圈人所采取的是“人情法则”,人情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个人觉得还有部分“面子”因素在里面。2.中圈人,一定是有着一些共同点或者共通性的东西的,所以更能够引起共鸣。3.从求助者的角度来讲,由于“中圈”里面的人大家都几乎是同一水平的,所以得到的帮助一定也不会是太跌份的。(其实个人觉得其中似乎还有点点虚荣心的味道。)手机没电了,先这样。以后想到什么再说吧~嘻嘻。

  • daiqin1220

    daiqin1220 2012-10-14 22:30:12

    嘻嘻,我和培元师姐的想得差不多诶,当老师问的时候,我想凡事不能绝对所以我选中间,看了那么多同学的想法以后我突然觉得要看什么类型的求助吧。。。我觉着啊,当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的时候内圈人绝对比中圈人靠谱些,因为内圈是俗称的'有求必应”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赴汤蹈火的那种,因而在大事上我觉得求助内圈人成功的几率大些。 中圈是人情法则,给我的感觉就是酒肉朋友一样,有福可享但有难不一定同当,或者是举手之劳可以,一般事可以帮,大忙不一定忙,要是有损他的利益就不会帮忙;属于是墙边草一样的,如果中圈人不是这种,能值得求助的话,我想是不是可以上升为内圈呢,其实吧,我觉得内圈可以用“亲信”来形容,而中圈呢就是“同党”,综上我觉得当遇到重要问题时向内圈求助成功的几率更大,而不重要的问题则可以问问中圈人,不过这重要还是不重要不好判定,这也是不好把握的。还有主动向中圈人求助说不定会让对方感觉自己很被需要,从而有一种成就和自豪感,这会有助于对方向你伸出援手。

  • 静。blue

    静。blue (混迹豆瓣,留下“豆”痕。) 2012-10-16 21:22:51

    向中圈朋友求助成功几率大于向内圈朋友求助,我认为这是符合社会交换理论的。社会交换理论包含着公平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人际间双方体验到的贡献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基本相同时,人际关系是很愉快的。而人际关系存在两种形式,即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基于公平理论的交换关系主张当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权衡付出与收益是均衡的时候,个体会体验到更愉悦的人际交往。而我们与中圈朋友的关系大多属于交换关系,即朋友间会礼尚往来。当我们向中圈朋友求助时,他们会遵循这种礼尚往来的准则而向我们提供帮助。因为他们知道下次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会伸出援手。而内圈朋友大多就属于共有关系了,由于非常熟悉和感情深厚,我们大多不再追求等值交换,而是考虑到朋友能向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或是自己能向朋友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此时,与内圈朋友的关系转变为了共有关系。处于共有关系中的个体,往往会忽视对方的求助,因为偶尔一次的拒绝,对自己与内圈朋友的交往不会造成大的伤害。而且,拒绝的人会认为当自己有帮助的时候,属于内圈朋友的被拒绝者依然会伸出援手。我想这就是背后的原因吧!

  • 左星

    左星 2012-10-16 22:44:03

    我认为在遇到问题时向中圈求助成功的概率会比内圈高。内圈的人都是自己很亲密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内圈的人大多都是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差不多的朋友,我们遇到的困难对他们来说可能也特别困难,就比如摘一个苹果掂起脚都 摘不到,那么脚垫断了也摘不到,那么我们何不求助于多他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中圈的朋友来帮我们摘呢,中圈的人脉多,他们所处的圈子不一样,所接触的事物更广,那么可以利用的资源自然也更广,就大大提高了成功的概率,所以在选择上可能就会更倾向于中圈人。在向中圈的人求助的时候如果能做到的话一般都不会拒绝,一来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本来就不用费太大的力气,二来帮了你之后彼此的关系可能要更近一点,以后有事请你帮忙的时候你也就更好说话了。三来可能是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拒绝(说的就是我这种),他们这也是为自己积累人脉,广的人脉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所谓是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嘛。而且我们在求助中圈人的时候已经衡量,一般都是有能力帮到你的人,所以成功的概率就提升了。

  • maidenhair

    maidenhair 2012-10-17 23:26:12

    看了大家的观点,觉得很多都好有道理啊,我个人的观点是遇到问题求助能否成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求助对象是圈内人或者是圈外人以及中圈的人,但还有一点也相当关键,那就是我们向别人寻求帮助的是什么事。前面很多同学都提到了无论是从获得帮助的可能性还是获得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来看,都是中圈人更具有优势。但都更倾向于赞成中圈人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信息和机会的结论。但在互联网时代的现在,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并不是完全依靠认识的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互联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求助的范围就不单纯是多元化信息的获得,而是诸如借钱、物质获得、情感安慰之类的实质性帮助。当我们需要向别人借大额欠款的时候,内圈人因为跟我们更为熟悉联系更为密切,对于借还问题更有保障,相对于中圈人和外圈人,向内圈人求助可能更为容易。同时内圈人和我们是一类相似度极高的群体,所以,在情感安慰的获得上,他们更了解我们的需要,明白我们的困惑,更能够和我们产生共鸣,也就更可能给我们提供我们需要的帮助。在求助能否成功的问题上,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求助的对象是属于哪个圈,而是我们求助的问题的性质和困难度。当然,我也不是说求助的对象就不重要,而是相比而言,我认为后者更为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注意和不同圈子人的交往,结交外圈,扩大中圈,牢固内圈。在自己面临困难需要向别人求助时,首先要对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进行评估,再决定到底是向内圈人、中圈人还是外圈人求助。这样才能更好的决解困难获得帮助。

  • 蛋花姐

    蛋花姐 2012-10-21 13:47:13

    对“向中圈求助成功几率大于内外两圈”的观点表示赞同,虽然本人在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向亲密的内圈群众寻求帮助,但也如楼上所说,具体事务分情况而定。首先,内圈的人分为“直接拒绝”和“爱心传递”,他们在经过衡量之后发现自己所不能及,会直接拒绝你,为你节省更多的时间寻找下家,或者让你放宽心,一切交给他,他再去寻找他所在的中圈力量。其次,中圈的人会更乐意以“交换原则”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铺路,眼前利益只是一时,长久打算更为靠谱。最后,外圈的人儿则不必多说,信任感和责任感较弱。

  • 廖廖

    廖廖 2012-10-21 21:43:28

    我认为在需要帮组的时候求助中圈比求助内圈更容易成功,原因如下: 1.圈内人不好开口,人们会顾于面子而不向内圈人求助,而对于中圈人,可能会像开玩笑提出,也许别人会因此答应,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求助. 2.内圈人多半是亲密关系,就拿借钱来说,内圈人多半会认为自己把钱借给亲密关系的人是很不容易收回来的,而中圈人考虑这点会相对没有那么严重,大不了不用交这个朋友. 楼上的都说的很好啊,把我想说的都说完了....嘿嘿

  • 露露

    露露 2012-10-31 10:20:26

    向中间圈求助比内外圈得到的效果更好。1、向外圈求助,外圈可以以一个很简单直接的理由“我跟你很熟吗?我为什么要帮你!”这样的理由直接拒绝。因为关系中确实不存在可以要保护的成分,可能就只是点头之交,别人也的确有节约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给予帮助的理由。2、向内圈求助<1>首先内圈的人可能因为要维护这层关系而不好回绝,所以很明显的内圈的人更能接受你发出的求助信号。<2>内圈的人是和你相似性很强的人,也就是你们有太多认知、信息、各种资源的重叠的部分,因此内圈求助你不会被拒绝,但是你并不能通过求助得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3>竞争是我们生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法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人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己的一定的私心,或者偏见。因此内圈的人并不一定会比中圈的那么毫无戒备的掏心置腹的帮助你。<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维护自己自尊的需要,这就使得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那么愿意拉下脸来,让周围经常见面的人看见自己的弱像。3、向中间圈求助。<1>获得的资源和信息更多。<2>可能通过这种帮助促进关系的紧密。<3>当你向中圈人求助的时候,别人是感觉很优越的,我有帮助人的能力,还有人愿意找我帮忙。很有自尊的一件事。<3>中圈的人,相对较少的直接利益的冲突,所以更多的是帮助你强大之后你也会成为我强大的资源。<4>中圈的人不同于内圈的人的交往模式,他们不是依赖生活经常见面建立,而更多的是对对方的赞同和欣赏。这样的关系相对于表面的一些东西建立的关系更为牢固。即使生活中没有很多的互动,他们也能在很久的一个电话感觉到心的距离拉得很近。

  • 敏敏

    敏敏 (诗意是在你心里,谁都破坏不了!) 2012-10-31 17:05:55

    "麻烦中圈"原则.哎...对于内圈"亲人",一方面因为关系很深,喜欢讲道理,为了自尊,我们多半不会去求助.另一方面,我们更加珍惜这层关系,认为即使天大的事情,都不会去求助.再来说,我们人都自私,可能因为求助会麻烦亲密朋友,也可能损害其利益,从而我们多半不会求助内圈.而求助中圈,成功率更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更愿意去求助中圈,因为这样我们的心理压力更小.另一方面,中圈朋友处于一般关系,相互利用.有借有还.这样大家互利互惠,没有相差!其次,中圈朋友因为相互利用的原则,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

  • 敏敏

    敏敏 (诗意是在你心里,谁都破坏不了!) 2012-10-31 17:08:25

    不得不吐槽我的手机. 接上.对于外圈朋友,因为关系疏远,泛泛之交,不信任.懒得麻烦.

  • 代亮

    代亮 2012-11-04 12:30:07

    80 圈子是个非常不错人际的话题 在圈子方面谈的比较全面

    如果能参照下布朗芬不伦纳的的生态系统理论 把其归纳到微观系统

    在升华到中介系统 在进一步升华到其对外界系统的影响 和作用(即有利于控制社会资源等) 那么专业性就凸显了··

  • 苏辛

    苏辛 (Be cool, Be fucking cool) 2012-11-21 22:25:39

    我觉得这个ppt看上去很舒适,内容还是很好的,,不过好像字数有点多。。呵呵呵。。大家都发表了那么多观点,我就不来丢人现眼了哈。。赞一个。。闪…………

  • yiyi

    yiyi 2012-12-15 15:12:15

    首先我想讲的是容姐的PPT的整体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明了。只是内容多了一点点,以至于在课上没能精讲,只是粗略地讲解了一下。其次我要说的是对于向内圈、中间圈和外圈的人求助,我认为求助于中间圈比求助于内圈更容易得到帮助,至少在我生活环境中是这样的。理由如下:首先是内圈自己人,采取的是需求法则,自己人虽然说是和自己最亲密的人,但是有的时候不免有利益关系存在。还有不是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嘛,远亲不如近邻,远水解不了近渴。中间圈的人,虽然不是我们自己人,但是他们会为了人情而更乐于帮助他身边的中间圈的朋友!

  • 张豪

    张豪 2012-12-15 16:04:53

    看了看前面的评论,不由发出感叹,陈蓉着人气,真是没的说啊。讲课的时候被你的内容吸引,都没看PPT,现在看了以后才发现PPT也是如此精良啊。最后只能说一句:圈多基友少啊。不知你是否觉得。

  • 娄立威

    娄立威 2012-12-31 19:02:39

    内容很丰富,总结的内容好的…… 对于内圈、中间圈、外圈三种朋友,我也认为向中间圈求助更靠谱。理由是外圈的不是很熟,张口都不好意思,而内圈的有太熟,说不定大家都困扰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中间圈刚好处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去求助是否成功,对自己的自尊不会太大影响。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2-12-31 19:17:58

    [内容不可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13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