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与唐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Icarus2022

Icarus2022(1)
2008-06-02 16:53:2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Pe.gwka

    Pe.gwka 组长 2008-06-06 10:34:25

    唐楷与魏碑之区别 李 松 唐楷与魏碑统属楷书体系。魏碑产生在北魏时期,唐楷产生于唐朝时期。二者皆以产生的时期而命名。先有魏碑后有唐楷,两者之间有着递进的关系。 魏碑是由鲜卑族进入中原后,学习汉文化,并将汉字用于日常生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书体。留存下来的文字主要在墓志、造像和刻石之中。由于文字是刻于石头上的,并不是原生态的字形字样,所以,就有一个二度创作的问题。以洛阳龙门石窟的文字最为典型,大量的墓志与刻石也有这样的特征。主要的风格是方峻古朴,天真烂漫。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笔画多为方笔,有棱有角。 唐代书家学习了魏碑并将魏碑的用笔与结体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与创造,形成了法度严谨,风格整饬,体势端庄的具有庙堂之气的楷书。在用笔上,主要以圆笔为主。 唐楷与魏碑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它们的最大差异和区别也就在笔画的形态和笔画的造型上。

  • Icarus2022

    Icarus2022 (1) 楼主 2008-06-06 14:23:54

    不过魏碑犹有神意,但唐楷却是神采全无,只留下法度严谨的可让普通人可师法的骨架了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8-06-06 16:58:09

    [内容不可见]

  • Pe.gwka

    Pe.gwka 组长 2008-06-06 17:00:23

    所以很多人建议是先从唐楷入手学法度,然后去魏碑中寻神韵。 老实说,看完魏碑再看唐楷只会觉得实在是呆板。楷至唐已经定型,定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失去了变化的生命力,如果你想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就该往唐以上寻找,还至本源。但是法度还是要学的~建议再看点钟王,碑有些是刻出来的才这么陡峭雄劲,锋芒毕露,求其笔意便可~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8-06-06 17:04:41

    [内容不可见]

  • Pe.gwka

    Pe.gwka 组长 2008-06-06 17:07:06

    呵呵,我是自己加上去的,最近是刀大杀人多,为这次豆瓣地震的死难者志哀而已~

    只能写字啊!!

  • Icarus2022

    Icarus2022 (1) 楼主 2008-06-06 23:56:09

    说到学法度,我真不以为一定要从唐楷中学,,金文,或者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等等那些二王以前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法度--法度不等于失去神意(区别于神采)。说到这里,我以为王羲之之所以千古独步,在于他正类似于达芬奇,--刚从神权的中世纪走入文艺复兴发出人性的微笑,而王羲之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文字也是一种敬畏而谨严的心态下创作出来。而到魏晋的风流时代,到二王哪里终于自我意识觉醒了。。
    而魏碑,本是北朝丧乱之余,与南朝的“文艺复兴”不同,仍然是从古代的谨严一脉传下来,所以谨严的法度当从魏碑中学。 唐代自古被看作中华最强盛的时代,但也是堕落的开始,比如科举制度。思想的控制和僵化已经在潜流中萌芽了。在书法上的表现,就是这个唐楷。

    以上我个人之见

  • 小飛人卡爾松

    小飛人卡爾松 2008-06-18 17:10:24

    突然浮想联翩,唐已远离小国寡民的时代,盛世之下不乏内忧外患,唐揩在严谨刚劲中更多隐忍之意,与前代汉隶魏碑如少年般的淳朴自然美丽相对照,更接近撑起家国重担的中青年人。或许去三代愈远,迷惑愈深。

  • Icarus2022

    Icarus2022 (1) 楼主 2008-06-19 20:29:55

    读过吐鲁番墓志,虽然时代和北魏差了50-100年,地理上更是遥远,然而魏碑体却是完全的一致---可见所谓魏碑体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的规范字帖,这也是为何南朝书法好的地方。

    但不知,唐楷之隐忍之处在哪?

  • 也同样听音乐

    也同样听音乐 2008-07-11 17:24:29

    魏碑是由鲜卑族进入中原后,学习汉文化,并将汉字用于日常生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书体。 上面的说法不妥。魏碑不是鲜卑的发明,是中国文字衍行,是书体变化的趋势。汉字从来都是应用在日常生活的,三代铭文,先秦陶文,不都是文字用于生活的实例吗? 钟繇的小楷,有着浓重的隶书意味,这是楷书的初级阶段,晋代不崇尚刻碑,但在遗留的残纸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楷书还是有隶书意思的。到了南北朝,刻碑盛行,而刻工大多没有文化(这也是在碑刻中多有错误的原因),为了省事,把许多转折等本来圆转的地方直接用刀切出来,这就是魏碑多方笔的原因。不能认为它是正常的书法形态,那只是把书法进行再加工的产物。 像魏碑最后的捺多是峻峭的,其实还原到书写状态应该是有隶书的意思在里面的。不过,魏碑不也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笔法与形式吗? 魏晋,到南北朝的碑刻,到隋朝的《龙藏寺碑》,到唐初的欧阳询、虞世南,一直到盛中唐的唐楷极致,之间是有一个清晰的线索的,从历代写经和残纸中会明显地知道楷书发展的脉络,逐渐地从历史的特点里剥离出来。

  • Icarus2022

    Icarus2022 (1) 楼主 2008-07-12 16:09:27

    为了省事,把许多转折等本来圆转的地方直接用刀切出来,这就是魏碑多方笔的原因。不能认为它是正常的书法形态,那只是把书法进行再加工的产物

    隶书也是种省事。

  • Pe.gwka

    Pe.gwka 组长 2008-07-12 16:13:28

    要學好魏碑不多看漢朝那些隸書恐怕還是不行的

  • 玄光

    玄光 2008-08-18 04:59:09

    收藏!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8-09-19 01:30:25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8-09-19 01:30:54

    [内容不可见]

  • 我想我是海

    我想我是海 (||想做一只蜗牛~) 2008-09-19 22:17:11

    ……唐已远离小国寡民的时代,盛世之下不乏内忧外患,唐揩在严谨刚劲中更多隐忍之意,与前代汉隶魏碑如少年般的淳朴自然美丽相对照,更接近撑起家国重担的中青年人。或许去三代愈远,迷惑愈深——这句写的真好,特别是少年和中青年那句。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8-09-20 01:16:19

    [内容不可见]

  • 长远

    长远 (FOREVER YOUNG) 2009-12-17 06:45:42

    魏碑现在属于楷书的一种,严格说它是一种过度字体,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魏碑就是演变过程中还未最终成型的书体,有隶书的味道,整体以楷书为主。

  • 羊肉泡魔

    羊肉泡魔 2010-01-19 10:57:27

    魏碑更能承接上古人的审美 唐人真正把汉字方正化了 所以我们今天从小就被格子框起来 每个字都是克隆人 而魏碑每个字都有独特的个性 感觉那时人们的性格还没有被束缚住

  • Pe.gwka

    Pe.gwka 组长 2010-01-19 17:27:05

    我现在写字总是很缺乏想象力,无法改变每天面对的印刷体的印象。一旦想到一个字自然而然就写成了印刷体,所以有一段时间在想,是否是宋以后的活版印刷制约了大规模出现书法家的可能?

  • 齊

    2010-01-19 20:25:35

    不知道这个问题能不能从南、北的地域和文化传统差异角度来回答

  • Pe.gwka

    Pe.gwka 组长 2010-01-19 22:59:17

    嗯,怎么说呢?

  • 黑甜

    黑甜 2010-01-22 13:35:04

    茶鬼兄说印刷体那些话很新鲜,想想也有道理。

    孩子是自家好,老婆是人家好,字呢,字也是人家的漂亮。每个写字人都有觉得手段匮乏时,像启功这种大名家也总说:下笔有古人便无自己,有自己便无古人。

    最近练练隶书,突然觉得字体递嬗真不是古人乱说,隶书→北碑→唐楷,自然流衍水到渠成,前后关系很显明。唐楷是太规整肃穆了,参酌隶书、北碑才不至于刻板。

  • 沿途

    沿途 2010-05-22 12:05:50

    [内容不可见]

  • 小飛人卡爾松

    小飛人卡爾松 2016-02-08 20:54:42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現在我對唐的看法有所改變(內憂外患那一句)。最近有兩處印象深刻的文字,說不太清楚,直接列出吧。1.千字文中,何遵約法,韓弊煩刑。2.章天亮《笑談風雲》中春秋戰國部分。(這個需要翻出去看) 最後,雖然我們不能直接看到自身的輪迴,但是歷史現象、家族綿延中理念與行為方式的傳遞或可發现輪迴現象。順祝新年快樂!

  • 盖聂瞪荆轲

    盖聂瞪荆轲 2016-09-02 15:44:18

    打小就不爱唐楷,看上去都是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族长形象,魏碑和唐楷,正好比提起李白,永远没有暮年,说到杜甫,从来没有少年。

  • 农夫没有田

    农夫没有田 2023-04-13 15:09:36 上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轻的杜甫也是很牛13的。

  • Pe.gwka

    Pe.gwka 组长 2025-02-17 21:14:50 中国香港

    这居然是接近20年前的讨论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63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