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谈谈口袋本或者说文库本吧

北青阅读

来自:北青阅读 管理员
2012-10-29 15:06:1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群山

    群山 (多读闲书,少说闲话。) 组长 2012-10-29 15:32:22

    这个出版社的人士似乎对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市场缺乏全面了解。从读者的角度说,现在生活节奏加快,除非专业研究人员,一般很少有大块时间坐下来读书的,尤其是爱读书但又不喜欢电子书的书虫们,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包包里装上一本不厚、不重、不大的好看的纸质书,无论是坐公交还是外出旅游,随时可以展读,住家离单位远的,比如昌平、通州、顺义等等地域的读书人恐怕更有这种心理;至于这位人士说卖得不好,我不知道立论依据是什么,”依托了午夜文库的品牌“就可以断定卖得不好?逻辑上似乎不同,”口袋本“为什么要依托呢?它不可以创出自己的品牌么?所以”依托品牌“不能支持”卖得不好“的观点。总之,我不支持这位人士的观点。

  • 介末花花

    介末花花 (site.douban.com/211721/) 管理员 2012-10-29 15:41:24

    口袋本的出现应该与人的阅读习惯和对待书的态度有关。从阅读习惯上来说,口袋本应该是适合于外出的路途中阅读,但中国人在路上更习惯于读报,而不是书,现在由流行看手机或电子书、平板,所以,在习惯上就一直没有给口袋书留下存在的空间。而从对待书的态度来说,口袋书不适合于收藏,所承载的内容适合于可娱情但无深度的流行作品,而中国人大多数人买书是为了坐下来阅读,并希望阅读后还可以收藏,以备后来再看或转让或干脆不看就摆着。从这点上来讲,口袋本也难以生存。如果再附加一点的话,口袋本实质上除了便于携带外,它还是一种廉价本的代名词,但在中国,廉价本的代名词是盗版本。所以,中国特色的盗版书更是口袋本的天敌。 另,我所知道的比较有名的口袋本是三联出过的金庸全集。由于炒作的原因,如今价格已颇为可观。但这是一个特例。

  • 書魚

    書魚 (无我智。) 2012-10-29 15:59:21

    个人很喜欢口袋本。

    关键还是编辑思路,我觉得除了小说外,诗集、漫画、学术书,都很适合做口袋书。但口袋本对装帧要求也挺高的,既要方便还要结实。

  • 群山

    群山 (多读闲书,少说闲话。) 组长 2012-10-29 16:01:54

    说的有道理。关于收藏问题比较复杂,似不可轻易否定口袋本的收藏价值吧,这一点我们可以回头看看更早些年头的“晨光本”、“良友本”和商务的“小精装”,阁下所谈到的“三联金庸”也可做一例。书的优劣主要在选题、制作和价格,这就是所谓的性价比吧。至于阅读习惯,我觉得是另外一回事,习惯在车上看报纸或电子书的人,你就是把书做成皮面烫金,他们大概也不会买纸质书的。

  • 兩小無猜㍿

    兩小無猜㍿ (言者不知知者默) 2012-10-30 20:13:28

    口袋本确实很方便,但是我觉得跟文库本比起来国内的口袋本普遍字太小,比如午夜文库那套字就偏小,三联那套口袋金庸更是小到极致了,颠簸中看很毁视力,而且横排本身需要一直把书完全展开,没有竖排读起来省事。 另外说实话试一下帝都早晚通勤地铁最拥挤的比如一号线,即使是口袋本读起来也很费劲,人贴人不说,有时候根本就是灯光被完全挡住的状态,所以还是用手机这种小巧又不需要灯光的电子阅读工具更方便也更实际——同时也防止手机被偷。。。

  • 老姜

    老姜 (豆瓣是我的书架) 管理员 2012-10-30 21:21:52

    文库本也适合家里储藏,见过专门摆放文库本尺寸的书架。好像普通日本人家里并不宽敞,这个可能也是日本出版人所考虑到的问题吧。文库本制作并不简单,很多是无线胶装,用纸要软,否则小书硬邦邦的不宜翻开。

  • 介末花花

    介末花花 (site.douban.com/211721/) 管理员 2012-10-31 08:31:52

    文库本也适合家里储藏,见过专门摆放文库本尺寸的书架。好像普通日本人家里并不宽敞,这个可能也 文库本也适合家里储藏,见过专门摆放文库本尺寸的书架。好像普通日本人家里并不宽敞,这个可能也是日本出版人所考虑到的问题吧。文库本制作并不简单,很多是无线胶装,用纸要软,否则小书硬邦邦的不宜翻开。 ... 老姜

    是的,技术和用料也是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我有一套朱锷主编的《书装设计》,广西美术的,64开,一共8本,每本64页,因为经常翻,现在都散碎得不成样子了。

  • 北青阅读

    北青阅读 管理员 楼主 2012-10-31 12:08:13

    国外的书都有先出精装本,几个月或更晚之后推出廉价的平装本、文库本的习惯。而我们做书都是一锤子下去就完了,之后不过是加印,再版换封面,最多是同时有精装和平装本。 日本的文库本题材广泛,也不只是流行读物,经典读物也有大量做文库本的,还会有一些专为文库本而做的衍生产品。我见过文库本的书皮,软羊皮的,很精致。 也许,精装、平装、口袋本是相互依托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是需要培养的。我们的出版社口袋本做一做,卖得不好就放弃,那么口袋本的市场就永远不会有。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又怎么能指望出版社砸钱去培养市场呢? 谢谢大家宝贵的意见。

  • 淡月

    淡月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2012-11-04 13:02:33

    我个人并不喜欢文库本,首先我觉得现在市场上的书体积并不大,放在包里携带并不困难;然后是文库本的字都很小,这个问题上面也有人提到,颠簸中阅读眼睛太累,相比起来手机阅读可以自己调节字的大小就轻松很多

  • lonelyplanet

    lonelyplanet (弄花香满衣) 2012-11-06 08:48:10

    我觉得以前三联出金庸的时候,也出过口袋本吧?貌似现在花城也出了。 我不是特别喜欢文库本 为什么呢? 因为文库本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廉价 这种书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收藏价值,随看随扔 其次,文库本从开本上给人的感觉是:轻阅读 让人以为和这种书挂钩的往往都是“网络小说”“言情小说”等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文字。

  • 老姜

    老姜 (豆瓣是我的书架) 管理员 2012-11-06 09:55:11

    文库本的类型是很多的,历史,文学,画册都有文库本的发售。从内容到尺寸到装帧,中国没有出版过文库本这类书籍。 至于轻阅读重阅读,都是读者自己给按上的标签,有的书在你看来是轻阅读,但在他人看来可能会是重阅读,反之也是。

  • 兩小無猜㍿

    兩小無猜㍿ (言者不知知者默) 2012-11-06 18:55:09

    我觉得以前三联出金庸的时候,也出过口袋本吧?貌似现在花城也出了。 我不是特别喜欢文库本 为 我觉得以前三联出金庸的时候,也出过口袋本吧?貌似现在花城也出了。 我不是特别喜欢文库本 为什么呢? 因为文库本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廉价 这种书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收藏价值,随看随扔 其次,文库本从开本上给人的感觉是:轻阅读 让人以为和这种书挂钩的往往都是“网络小说”“言情小说”等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文字。 ... lonelyplanet

    日本的话,也会把名著甚至是大部头出成一套n册文库本的,随身携带方便,价格也便宜。所以说把文库本和轻阅读划等号不科学。 再说文库本初衷就不是为了收藏,只是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才会有人收藏啊

  • 群山

    群山 (多读闲书,少说闲话。) 组长 2012-11-06 21:06:55

    是的,开本大小似乎与阅读的轻重无关,更与书本身的文化含量相去甚远。记得中华书局曾出版过一套“历史知识小丛书”,作者可都是大家,读来受益匪浅,至今怀念不已。。。。。。。。

  • 老姜

    老姜 (豆瓣是我的书架) 管理员 2012-11-07 00:28:50

    包括五角丛书,也是延续了民国时期的一角丛书的概念,书虽然比文库本要大一些。中国目前也正是缺少这种形式的读物,可以把阅读的人群和阅读的区域扩大一些,也可以改变现在人均4.3本/年的阅读状况(日本是人均40本/年)。

  • 岁月的泡沫

    岁月的泡沫 2012-11-14 13:51:07

    [内容不可见]

  • 中原一点红

    中原一点红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2013-03-08 15:55:50

    个人很喜欢口袋本。

  • 种瓜得瓜

    种瓜得瓜 (碌碌有为) 2013-03-15 17:56:39

    最近因为工作的变动,很多书都是在车上阅读的,所以小开本或者口袋本还是不错的。但问题是,小开本和口袋本必须厚薄适中,这就限制了他的内容,而就浅阅读而言,又不会选择书,所以除非口袋本或者小开本做成精装的多册一种,如果一册一种,那在选题上其实很费脑筋

  • 江介

    江介 (重估一切价值) 2014-06-30 19:26:05

    其实口袋书更接近于普及与实用。如果用来收藏,追求的则是精致大气典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31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