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乔伊斯小说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来自:二十三岁的夏树

1904年,乔伊斯写了一篇题为《一位艺术家的画像》的散文,并向杂志《Dana》投稿,却遭到拒绝。于是,他决定将其改写成一部小说,拟定题目《英雄斯蒂芬》,后更名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1年,在遭遇多次退稿之后,事业的不顺让乔伊斯大为灰心,竟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原稿投入火炉内,幸而被妹妹艾琳抢救起来。1916年到1917年,小说终于在美国、英国先后集书出版。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描写了青年艺术家斯蒂芬•迪达勒斯(Stephen Dedalus)的成长过程,表现了他成长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冷漠、家庭生活的平庸、宗教的压力和民族的闭塞所进行的斗争与反抗,最终拒绝以宗教为终身职业,摈弃了天主教信仰,脱离祖国,远走欧洲探索艺术事业。书中主人公斯蒂芬,即影射乔伊斯本人。他的意识流技巧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表达了他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更多关注。 全书共分五章,主要叙述主角斯蒂芬•迪达勒斯由童年、少年、青少年乃至于青年时期的各阶段成长,走向成熟,包含他被毒打、与一位少女的邂逅,最后这位青年看清都柏林社会、宗教、文化不可能容忍他这样的艺术家,终于不顾一切远走高飞。乔伊斯接下来的巨著如《尤利西斯》与《芬尼根守灵夜》都是本书的续篇。 小说内容概览: 斯蒂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在家庭的圣诞聚会上目睹了他的长辈们在宗教和爱尔兰领袖帕纳尔问题上互相争执,各不相让。在教会学校,他受到同学和耶稣会教士的冷漠对待,尤其是神父多兰,斯蒂芬对其进行了奋勇抗争。青春期的斯蒂芬非常敏感,逐渐意识到来自道德、政治及精神等各方面的压迫。一再的挫折和隔离使得斯蒂芬把满足自己的生理欲望当成了发泄口。但同时他的道德罪恶感折磨着他,他对宗教布道中描述的最后的审判和地狱的惩罚感到恐惧。为了减轻痛苦,他忏悔了自己的罪恶,最终拒绝了牧师一职。在看到海边少女的那一刻,斯蒂芬顿时明白了艺术追求才是自己真正的使命。他越来越坚定地保持自己的自由,为完成艺术使命,斯蒂芬决定抛开所有束缚他的力量,离开爱尔兰。他在日记中写道:“欢迎你,噢,生活!我将千万次地去接触现实,去获取经验,在我灵魂的熔炉里铸造出我的民族尚未创造出来的良心。”正如他的名字迪达勒斯所暗示的那样,斯蒂芬希望也能为自己打造出一对翅膀,最终飞越所有的障碍,成为一名艺术家。 小说结构安排: (1)《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结构基于一个敏感的男孩如何从少年到成年的三维成长过程,即生理的、心理的以及艺术的成长。该书使用了对称结构,围绕斯蒂芬内心经历的三大矛盾及其结果展开:即他的强烈的肉体愿望与精神上初恋失败的矛盾导致他犯下了肉体的罪恶;他宗教上的虔诚和后来对教会生活的绝望导致他拒绝课圣职;他对艺术的探索追求与对社会束缚于压迫力量的反叛斗争导致了他的自我流亡。乔伊斯用心刻画了主人公的无干扰的意识流-----下意识的冲动、压抑和隐藏的欲望,这些都从主人公躁动的内心涌出。斯蒂芬的外在生活和内心世界同时展现在读者眼前,读者可以生动而具体地看到斯蒂芬内心意识的成长和思想冲突过程。通过运用主观现实主义和意识流技巧,乔伊斯不仅刻画了斯蒂芬的自然成长过程---生理上从婴儿到成年,心智上从无知到博学,语言上从简单到复杂,而且还令人信服地描述了斯蒂芬的心里成长过程---从幻灭到公然反叛。同时,乔伊斯也探寻了斯蒂芬从艺术上的胚胎期到成熟期,到艺术家最后的诞生过程,具有象征意义。 (2)为了避免结构上的松散,乔伊斯采用了蒙太奇手法来布局整部小说。他从斯蒂芬成长过程中挑选了17个独立的重要场景,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第九个场景,也是最中间的一个是在V字底部,即斯蒂芬听到布道中对地狱的描述后感到万分恐惧,开始对上帝产生虔诚的崇拜。但是从那以后,斯蒂芬慢慢丧失了这种信仰。按传统的眼光看,这似乎是一种堕落,但对斯蒂芬而言,这是朝向光明和自由的起飞。在这里乔伊斯发展了艺术家的浪漫想法,即作为反社会乃至上帝的形象。 小说主题与象征意义: (1)从主题来看,《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属于成长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斯梯芬•迪达勒斯年轻时的痛苦经历和最终的艺术追求和精神解放的过程。尽管《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但它蕴含课多重解读方法,比如:研究反叛的无用性,对青春期性格中自我欺骗的审查,揭示一个爱尔兰年轻人经历的背叛、绝望以及隔离,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思想活动以及以为艺术家产生过程的象征性刻画,等等。其主题丰富,例如:约束和限制,逃离(乔伊斯借用神话中的发明家迪达勒斯来刻画该主题这也是该小说中最重要的象征和暗指);美、敏感和想象---小斯蒂芬的敏感性和想象力最终演化成一种几近强迫性的对美和艺术技巧的思考。 (2)乔伊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使用了神话主题,这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的名字中---斯蒂芬•迪达勒斯。迪达勒斯是神话中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为迈诺斯网修建迷宫,但被迈诺斯囚禁。他为自己造了一对翅膀,飞离了迷宫挑战了权威。这一神话名字具有丰富的内涵,暗示斯蒂芬也会像神话中的发明家一样,以艺术创造为己任,打造出艺术的翅膀飞离孤岛监狱---爱尔兰。 (3)宗教象征的使用,也与乔伊斯艺术“顿悟”理论相一致。斯蒂芬的名字让人想起第一位基督教的殉难者---圣•斯蒂芬,象征着斯蒂芬会像他的同名人一样,成为文学中的圣人。通过象征和意象,乔伊斯还将斯蒂芬和帕纳尔、耶稣基督联系起来、另一个宗教象征的范例出现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几乎用寓言的方式让人联想到神圣的星期四,这在罗马天主教圣周礼拜仪式中有记录。斯蒂芬早餐饮用的淡茶和面包皮也与圣餐和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创造的圣餐变体奇迹联系起来,背叛的主题也因此得到体现。 (4)乔伊斯好使用了许多其他意象和象征,例如:鸟、水、玫瑰、女人、不同的颜色。等等,这都使小说的象征主题得到了强化。 (转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小站)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商夏周除了出版的五本作品外,还有其他的长篇连载吗! (kswl)
- (转载)范晔:《百年孤独》的畅销与我无关 (二十三岁的夏树)
- (转载)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授奖词全文 (二十三岁的夏树)
- (转载)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 (二十三岁的夏树)
- (转载)乔伊斯小说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二十三岁的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