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心:态度与行为
来自:爆米花
当人们看到某人有某种言谈和行动,就认为他持有某种与之一致的态度,或认为已知一个人对某事持有某种态度,也就一定会有某种一致的行为紧随其后。这种简单的、不大合乎实际的、将态度与行为混为一谈的推论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准确的,但是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却是极为普遍的。 课堂回忆:早在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拉皮尔(R.T.Lapiere,1934)曾进行过一项著名的现场研究,他协同一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夫妇在美国西海岸旅行一万多英里,住宿过66家旅社,在184家餐馆用饭,受到很好的接待,其中多数甚至以"比平常更关心"的方式子以款待,只有一次遭到拒绝。当时的美国普遍存在着对黑人与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特别是在很少有东方人居住的地方更是如此,所以预计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出现的情况使研究者感到非常意外,为此促使他继续作深入调查。六个月后,他分别向上述光顾过的250家餐、旅馆分别寄去了两种问卷。问卷中都有如下问题:"你是否愿意在你们的商店中把中国人作为顾客来加以接待?"为了避免对方因接待过华入而生怀疑,以致作出不真实的回答,特给其中的一半餐馆、旅馆寄第二种掩护性问卷,其中除上述问题外又插入一些是否愿意接待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等的问题。同时,他给许多未光顾过的餐馆、旅馆也寄发了问卷,把它们当作控制组。在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回收了128份问卷。在这些问卷中,有118份问卷表示他们不会接待中国客人,有9份表示要视情况而定,只有1个汽车旅馆的妇女很肯定的说她曾经在夏天接待了一对中国夫妇。可见,餐馆、旅馆的主人们对此问题的行为与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分离。 Q:哪些因素会导致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出现分离呢?请举例说明~ 同学们请结合社会心理学知识及你们的生活经验谈谈你们的看法~随便说~但是一定要有例子哦!!谢谢你们~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