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艺——实验诗剧《向日葵》
浮生一木
剧组信息: 《向日葵》剧组 编剧:李轻松 导演:吴慧彬 演员表: 男朗诵者:曹戈男 女朗诵者:章熙娟 男人(精神病医生):单泽宇 葵花:杨馥玮 魔鬼:王皓伟 疑似梵高:陈炜烨 众白大褂(4至5人):吴慧彬,刘桐阳,(另却二人有意者联系导演) 建组时间:11月7日 阶段目标: 11月15日走全场,准备初审 (语艺今年定在什么时候,社长给个准信儿啊) 去年在小剧场《操场》剧组尝试了导演工作,但是基本上都是自己摸索,我脑中的导演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都很不专业,更不用说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实验诗剧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没有写过所谓的剧本分析。无奈我坐在椅子上对着电脑长时间只能处于便秘阶段,真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看完叵咄的那篇剧本分析,我........... 我只能尽量了。 《向日葵》改编剧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帮我修改也没有人跟我讨论,这点让我很不安,所以演员们有对剧本有什么意见或者想法可以直接跟我交流,尽量在第一阶段可以定下合适的剧本。 改编本和原本有点出入。但是人物基本性格不会差很多。所以我建议无法准确把握角色的演员可以去看《向日葵》原本。 关于原作者为何创作诗剧《向日葵》 : 《向日葵》是首都师范驻校诗人李轻松的实验诗剧。她坚定地使用莎翁式的诗化语言,努力寻找诗歌的其它表现形式,并对诗歌的戏剧化呈现,音乐、歌吟、形体、时空的多重表达进行了深入而大胆的探索,使那些僵硬的、枯燥的诗句拥有自己的体温与呼吸,变得可感可知、有血有肉、可以触摸。 总而言之,她想要打破固有的诗剧模式。 而之所以选择向日葵这一主题,我想原剧本中的一句反复吟唱的台词可以很好的解释说明——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对自由的渴望。” 关于原剧本: 向日葵原剧本是个长达六幕的诗剧。主要讲述的是精神病医生即男人在精神病院里遇见女精神病人葵花,他不断努力想要把葵花从疯狂的幻想世界拉回现实世界,而在时光反复倒转的过程中逐渐揭露葵花疯狂的真正原因,交代葵花和男人以及他的妻子之间的纠葛,期间伴随男人的自身精神的不断变化。 葵花是男人的情人,在某次和男人偷情的过程中被男人的妻子撞破,男人的妻子挥刀想要与葵花一决生死,男人的妻子是院长女儿,在关键时刻男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与名誉而夺刀刺向了葵花。葵花在惊愕与绝望中疯了,并产生错觉以为是自己失手杀死了男人。男人在葵花疯掉之后重新与妻子即院长女儿重归于好,但是从此却被魔鬼缠上。男人为了赎罪而治疗葵花,但在治疗过程中,男人被葵花的自由精神所吸引所抚慰,他的爱情被重新点燃,他对于自由的渴望也重新被唤醒。但是面对世俗权力的压迫,他不得不一次次向妻子低头。最终,葵花被唤醒,而回到世俗世界失去自由精神的葵花选择了自杀。男人则选择了发疯,并被妻子关进精神病院。妻子虽然作为唯一的正常人,但也是可怜的失败者。魔鬼无法选择该带走谁,最后只带走了梵高的一只耳朵。 《向日葵》有几种读法,而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寓言,是社会关系的象征剧。没有什么比精神病院更能隐喻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男人,内心里有潜伏着一个时刻可能让我们离经叛道的魔鬼。葵花是我们所渴望而难以企及的理想,而妻子是我们厌恶却无法逃离的世俗世界。那条反复出现的鱼代表我们本能的欲望即自由。它在我们的体内产卵,它每一次出现都在诱惑着我们也在逼问着我们。 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被葵花和妻子朝两边反复拉扯。我们自慰,梦想,规范,忍耐,内心里的渴望和痛苦没有出处,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在白天努力顺应这个世界以免遭惩罚,但是到了夜晚,那个魔鬼却又叫嚣着让你不得安眠。 生命该如何继续下去?《向日葵.》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你可以选择像葵花那样燃烧自己以保全自己的理想,也可以像男人那样成为一个疯子来逃避你所恐惧的世界,或者像妻子那样,成为一个世俗世界的捍卫者,抓紧你的钱袋和口粮。 谁是疯子?那些不顾一切世俗礼教仅仅遵循自己的心的人是疯子?还是那些装聋作哑灭绝人性的睁眼瞎是疯子?没有绝对标准可以判断谁疯谁醒谁生谁死。只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全剧最后,主角们异口同声的说: “疯并不是我们的病,死也不是我们的选择。不能怪我们的疯,也不能怪我们的死。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孤儿,我们都有一颗备受压榨的心灵,我们都在疯与不疯之间摇摆。没有人能够拯救我们,所以还得让精神的苦难继续下去,让这出戏继续演下去…” 李轻松自己这样解释原本:这是一个发生在精神病院里的生死爱欲的故事,它是虚幻的,也是现实的;是冷酷的,也是激情的;是疯狂的,也是清醒的。在这部关于生与死、正常与异端、疯与不疯的戏剧里,我不想做任何的道德判断,而是要给每一个人理由,不想解决情感问题,而是要观照精神。 虚幻,现实,冷酷,激情,疯狂,清醒。 基本上就是整个剧的氛围了。 《向日葵》不同于一般的诗剧。语言绝对非世俗化、韵律感、仪式感、节奏感。它要有一种气息,饱满的甚至是性感的,直指心灵的甚至是虚幻与空灵的。 整部剧集朗诵,表演,歌唱,舞蹈于一体。不过舞蹈这一点我还没想好怎么在改编本里实施。 另外,带有隐喻的反复出现的鱼的投影。只有葵花能看见的鱼,它每一次出现都强烈影响着葵花的情绪。 关于改编本 由于语言艺术大赛对于节目时间的限制,我只能从长达六幕的剧本中截选改编。 基本氛围和语言基调遵循原本。 改编本主要从从葵花—男人—魔鬼这条线来,砍掉了妻子和梵高。主要讲男人为了赎罪而要治疗疯狂的葵花,而魔鬼不断煽动和刺激男人背离他所选择的世俗权力,而最终男人被葵花和魔鬼拉进了疯狂而自由的世界。改编本突出的是葵花,包括她的疯狂,她的痛苦,她的快乐,以及她对男人的治疗和抚慰。代表世俗的众白大褂抓住她压倒她,男人无情的诊断和恐吓,这些都不能压抑住葵花自由奔放的灵魂,甚至最后男人也被卷进她的世界,随着她一起烽火自然,疾病连天。 梵高虽然游离于剧情之外,但他的两段台词是贯穿全剧的一条线索。 改编本遵循同一个主题: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也就是葵花在句末不断呐喊的那句:你的药可以禁止我发言,但不能禁止我爱! 关于表演 不管是疯子还是魔鬼,都是很情绪型的角色。他们的思维和情感都不遵循正常的逻辑。特别是疯子葵花和梵高。葵花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幻想世界中,她的台词有很强的画面跳跃感,情感的变化起伏很大。有时候是冷漠的杀手,有时候是天真热情的少女,有时候是被伤害被压迫的受虐者,有时候是冷静聪明的大辩论家。梵高则基本上处于近乎神经质的亢奋状态。魔鬼凌驾于所有悲喜剧之上,玩世不恭,以折磨人心为乐,嘲讽,煽风点火,残忍无情地揭人疮疤,他的情绪也是转变较快的那种,上一句还在笑着嘲讽下一句可能就是发狠的威胁。男人内心波涛汹涌表面强装镇定。这个其实表演难度很大。他就算采取激烈的语言反击但是心里也还是没底的。这个除了情感的克制以外还需要表情眼神已经身体的微动作来表现。众白大褂要表演两种状态,先是颓废的精神病患者然后又要瞬间转为冷漠的白大褂。最后必须说说男女朗诵者了。朗诵者是一个容器。他们有时候是表演者的内心独白,有时候代替所有人发问代替所有人说出他们的愿望。朗诵者需要小幅度的肢体表演,声音需要有穿透力,感情的话.......再讨论。朗诵者是每一段的节点,是奠定氛围开启故事的动点,也是中途可以让观众思考的静点,还是制造高潮表明主旨的终点。 具体角色塑造: 葵花——自由奔放 葵花为什么会疯狂?从表面上看是男人的背叛让她疯狂,是爱情让她发了疯。但是究其根源,是这个社会对她的压迫,欺骗,伤害,束缚让她最终难以承受以致疯狂。梵高画作上的向日葵像是燃烧的太阳,即便面对死亡也毫无恐惧,它代表的是激情,自由,蓬勃的生命力。疯掉的葵花便是梵高笔下燃烧的向日葵。而这把烈火最终把企图浇灭它的男人也点燃了…… 省略号代表…… 我困了......明天继续啊亲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5年 2021级毕业戏《错位》 (文三元)
- 2025年 2021级毕业大戏《万尼亚舅舅》 (中有庭树)
- 2024年社庆戏《游·蓝》 (荔枝味)
- 2024年新秀戏《当爱被刻录进电路板》 (韩昶)
- 2022 年【 2018级毕业戏 】原创剧 《 群芳 》 (仿若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