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骨笔记】1.0-泛泛又看了次原文
来自: 凡提柯基(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
记些感想和疑惑点下来,以及可能要看的书。如果有人推荐书目资源感激的说。不想写历史故事,但是完全没了解瞎写也是不行的,先做些粗泛的笔记吧,有时间再细化研究。 原文是指抽屉的《蜜蜂嗡嗡》《青颊骑士》等。 ------------------------------------------------------------------ 允常(?─前497年)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青颊骑士》中,“襄子,他与允常、伶子的相遇……三十年后有个人向他学琴,此后三千年人们都知道了鲁国曾经有个磬乐官,也擅弹琴……这名徒弟,他的父母将在两年后向仲尼山企子祈祷归途中与时日无多的伶子有一面之交……人们尊称他为——孔子。” 孔子父母回家的时候应是抱着小孔丘,这时伶子时日不多,猜测伶子死于第二年(前550)年寒食节(春祭上?),生于公元前566年。 在位国君是:鲁襄公姬午(前575年─前542年),鲁国正卿为季孙行父,死后谥号文子。那季子是这位了? 好像网上的鲁国国君年表有问题,查了个孔子传,孔子出生是鲁襄公二十二年,那么伶子生活的确实是鲁襄公的年代。 姬午四岁即位,伶子允常十三、四岁的时候这位国君还没到25岁。我……萌了。 鲁成公573年去世,鲁襄公575年继位,中间空一年是做啥?礼制么?(待查) 蜜蜂嗡嗡的: 1. 夷则之钟定调——夷则之钟,怎么搜索都是清代乐制,意思是一个正在敲夷则这个调的钟么? 2. “襄子从磬官的位置换到前右席的空出的琴师座位”——伶子是琴师吗?但是祭祀音乐不都是敲打类么,丝竹据说不雅;接下来他们继续《鲁颂?泮水》,这个祭祀发生地点是在泮宫吗? 3. “行了吗?”鸠阳冲进房间,“季子三家已经开始联合搜捕探丸郎。”——是指叔孙、季孙、孟孙? 我现在重新看,并不觉得少艾多爱伶子——估计其中随便哪个死了,都该为之大哭一番的,哭完便又是另一回事了,不能当真。 ---------------- 越人精于计算,鲁人重义轻利……伶子在允常系列中的死,投影是“朋友的死”,引申向最后一样懦弱而死的飞廉,“伶子死去这么多年我才明白,他是为了给另一个人让出位置”允常这么说的时候表明他对伶子的死(少年阴影)颇有遗憾,不过在能够做出修正(赎回飞廉)的时候理智战胜情感,飞廉以伶子类似的方式死去,这造成允常一生的再无法修正。(头颅骨一直带在身边) 不过我的侧重点是伶子,以上不是那么重要。允常是伶子生前重要的朋友,但不是伶子致死的重要原因,当然伶子的悲剧也不是他一个人的。 鲁国人祖先是善射好勇的东夷人,如后羿,蚩尤…………可惜被周礼教化了,不过平时斯文有礼,大难当前可以一人顶起千斤顶(孔子他爹),这反差太美好了呀!! 郊天祀地——只有周天子可以祭祀天地,鲁国能郊天祀地大概因为国君也是姬姓宗亲的缘故?那么旧版《蜜蜂嗡嗡》中允常说我的郊天祀地仪式都由你来唱,伶子反驳你没有宗庙——就算有宗庙,越国也不能祭祀天地,允常这么说是因为年少轻狂,是因为礼崩乐坏的端倪,而伶子是因为刚睡醒一时迷糊还是出于气弱不想一口将允常打击? 伶子是弱气的一方,但我想他的弱在于把希望寄托在允常身上,在海狼一样的允常激发出伶子东夷血统的回响时,他错以为这是越国人独有的魅力(孩子其实你也有呀),于是想成为强者身上的哪怕一部分附庸,一旦抱持这样的梦想,他的立场必定是弱的。 伶子无法成为允常,又不能再忍受鲁国的繁文缛节固步自封,他是个圣人胚子的失败品这点……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崩坏的礼乐……如果伶子继续活下去,他或许是个更开明的人,一个可以简略繁文缛节提炼礼乐之美的人。 当时的社会并不是中央集权制,时间再往后,周天子式微,礼教赋予贵族的神话感渐渐薄弱,下层民众活跃到一定地步,到了战国时期“士”的形成,跃层的机会来了,但是对伶子来说太晚了。这点似乎不能怪他,然而——机会的形成向来是力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形成的突破口,懦弱的人又怎可能“等”到机会的到来? 另一方面,当时鲁国礼乐传统能“化成民俗”,说明它的传统有生命力,不能用现代的眼光认为那都是形式而已。如果有些化为民俗的传统,在改朝换代后依旧延续了很长时间,那么礼乐就不再是鲁国国力的象征(和维持手段),而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而鲁国文化的传承,是否仅能归功到孔子一个人身上? 又有一说鲁国尚文尚武。尚文尚武并不冲突吗?不过这个国家一直感觉很庸庸碌碌。 等读了《周礼》《春秋》《左传》再继续妄自猜测吧~还有孔子的东西。抽抽叫我把《礼记》也看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去年的大事是领了伶子娃娃回家 (凡提柯基)
- 桃年好 (.)
- 【同人图】咳咳……红桃锦迷…… (病友D)
- 【同人图】(●v●)我是真诚地想…… (病友D)
- 【红桃】大魔王温泉by凡提 (凡提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