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一下四重整体(天地人神)?

kairo

来自:kairo
2012-12-05 20:07:4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06 01:55:00

    天空代表澄明,大地代表遮蔽,二者的争执构成存在的真理,神代表神秘的价值或者说神圣,而终有一死者就是人。

    将这四方聚集在一起的物提供一种不同与西方人现在的思维的方式。通过物,存在的真理可以传递,神也被迎接,被传递者和迎接者就是有死的人。因此,海德格尔说四重整体必须聚集到物。

    这个思维的实质是海德格尔受到道家思想的启发,以另外一种模型分析西方是思想的实质。表面上,四重整体聚集到物,人们通过以物的思维摆脱西方的认知的思维,其实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能够实现的只是让人们知道西方思维的实质到底如何。

  • kairo

    kairo 楼主 2012-12-06 20:24:48

    谢谢楼上★ddx★的答复。我分3点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几点疑问。

    第1点:

    关于天地人神的“定义”,海德格尔在《物》中也有表述,摘录如下:

    “大地(die Erde)承受筑造,滋养果实,蕴藏着水流和岩石,庇护着植物和动物。当我们说到大地,我们同时就已经出于“四方”之纯一性而想到了其他三方。

    天空(der Himmel)是日月运行,群星闪烁,是周而复始的季节,是昼之光明和隐晦,夜之暗沉和启明,是节日的温寒,是白云的飘忽和天穹的湛蓝深远。当我们说到天空时,我们同时就已经出于“四方”之纯一性而想到了其他三方。

    诸神(die Göttlichen)是暗示着的神性使者。从对神性的隐而不显的支配作用中,神显现而成其本质。神由此与在场者同伍。当我们说到诸神,我们同时就出于“四方”之纯一性而一起想到了其他三方。

    终有一死者(die Sterblichen)乃是人类。人类之所以被叫做终有一死者,是因为他们能够赴死。赴死(Sterben)意味着:有能力承担作为死亡的死亡。只有人赴死。动物只是消亡而已。无论在它之前还是在它之后,动物都不具有作为死亡的死亡。死亡乃是无之圣殿(der Schrein des Nichts);无在所有角度看都不是某种单纯的存在者,但它依然现身出场,甚至作为存在本身之神秘(Geheimnis)而现身出场。作为无之圣殿,死亡庇护存在之本质现身于自身之内。作为无之圣殿,死亡乃是存在之庇所(das Gebirg des Seins)。现在,我们把终有一死者称为终有一死者——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尘世的生命会结束,而是因为他们有能力承担作为死亡的死亡。终有一死者是其所是,作为终有一死者而现身于存在之庇所中。终有一死者乃是与存在之为存在的现身着的关系。”

    从“定义”角度看,其实比较模糊的是“诸神”。什么是“暗示着的神性使者”?我不懂德文,所以查了英文版。那句话是这样的:“The divinities are the beckoning messengers of the godhead.” 汉译应为“诸神是神性的召唤使者。” 我个人觉得这样来理解诸神比较有意义——诸神是存有(对物)的召唤。

    ★ddx★兄的“神代表神秘的价值或者说神圣”这个说法根据在何处,可否明示一二?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09 10:17:47

    首先表明一下我解读海德格尔的思路:解读海德格尔是不可能根据文字的表面意义进行的,需要在一个大的背景之下了解海德格尔在提倡什么。

    海德格尔的这篇文章的大背景是反对西方近代的表像式思维导致的虚无主义的问题,这种思维的最大问题是再也无法对神圣有直接的理解。神圣是不能变成表像的。

    因此,这篇文章的实质是一种关于“神圣”的认识论问题,而在海德格尔那里所有认识论都是以基础存在论为根底的。海德格尔在进行所谓的存在之思的时候,实际上进行的是认识论的反思。

    他自己进行的是存在的追问,可他通篇批评的都是西方的表像性思维模式。

    我按照这解读思路,就必须认为你引用的这些“定义”实质上的作用只是让文章涉及相关内容的时候不过于干瘪,与它们的实际意义关系不大。比如对于天空和大地的“定义”。你的引用的话中,实质的是关于“死亡”的描述。“无之圣殿”,对于“无”的理解就是对于“存在”的理解,而这就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表像思维的“看”,但是却能被“看见”,也就是它可以自身显现。

    以以上解读为背景,就可以得出众神与其他三方的关系,众神是“神圣”的具体的代表,当众神在有死者的期待中光临的时候,“神圣”就得到了理解。我在思考“神圣”的时候,不是以海德格尔的文字为依据,而是在思考,如果真的存在“神”。他们会光临,对我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唯有神圣本身才是重要的。只有“神圣”本身能够因为某种基础存在论而得到体会,对于现代的虚无主义的克服才是可能的。而具体是否有人真的通过“物”而迎接到了神,则毫不重要。一个没有被体会到“神圣”的神就不是神。神的来临一定伴随着“神圣”。

    我的质疑就在于至少任何一个哲学家不能代表“神圣”说,“它存在”。因此海德格尔既要暗示“神圣”存在,因此神可以期待,另一方面,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又公开说,解救我们的只有“神”,也就是神是否光临,完全在于神而不是通过人的努力。

    在写作《物》这个阶段,海德格尔希望通过让物作为物出现,让人迎接到“神圣”,以达到对于虚无主义的克服。

    以认识论的思路思考海德格尔这篇文章,才会避免纠缠于那些具体的“定义”,才能理解“终有一死者乃是与存在之为存在的现身着的关系。”

    既然物让我们去与存在保持“现身者的关系”,那么“众神”,就是我们在现代苦苦思索的“神圣”的具体代表。众神出现的地方就是“神圣”得到了真正的理解的地方。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没有以对于“神圣”的理解为前提,众神真的出现时,我们也不认识它们。作为现代的表像时代的人,我们还能像古人一样求助于奇迹吗?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09 10:28:02

    关于“神圣”,我赞同后现代的思路,“神圣”到底存在与否根本不能由人来决定,从人实际历史来看,“神圣”并不“神圣”,后面一个神圣是形容词。以“正义”的名义,我们要去尊重那些我们看起来不“神圣”的对于神圣的追求。

  • kairo

    kairo 楼主 2012-12-17 06:56:08

    首先表明一下我解读海德格尔的思路:解读海德格尔是不可能根据文字的表面意义进行的,需要在一个 首先表明一下我解读海德格尔的思路:解读海德格尔是不可能根据文字的表面意义进行的,需要在一个大的背景之下了解海德格尔在提倡什么。 海德格尔的这篇文章的大背景是反对西方近代的表像式思维导致的虚无主义的问题,这种思维的最大问题是再也无法对神圣有直接的理解。神圣是不能变成表像的。 因此,这篇文章的实质是一种关于“神圣”的认识论问题,而在海德格尔那里所有认识论都是以基础存在论为根底的。海德格尔在进行所谓的存在之思的时候,实际上进行的是认识论的反思。 他自己进行的是存在的追问,可他通篇批评的都是西方的表像性思维模式。 我按照这解读思路,就必须认为你引用的这些“定义”实质上的作用只是让文章涉及相关内容的时候不过于干瘪,与它们的实际意义关系不大。比如对于天空和大地的“定义”。你的引用的话中,实质的是关于“死亡”的描述。“无之圣殿”,对于“无”的理解就是对于“存在”的理解,而这就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表像思维的“看”,但是却能被“看见”,也就是它可以自身显现。 以以上解读为背景,就可以得出众神与其他三方的关系,众神是“神圣”的具体的代表,当众神在有死者的期待中光临的时候,“神圣”就得到了理解。我在思考“神圣”的时候,不是以海德格尔的文字为依据,而是在思考,如果真的存在“神”。他们会光临,对我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唯有神圣本身才是重要的。只有“神圣”本身能够因为某种基础存在论而得到体会,对于现代的虚无主义的克服才是可能的。而具体是否有人真的通过“物”而迎接到了神,则毫不重要。一个没有被体会到“神圣”的神就不是神。神的来临一定伴随着“神圣”。 我的质疑就在于至少任何一个哲学家不能代表“神圣”说,“它存在”。因此海德格尔既要暗示“神圣”存在,因此神可以期待,另一方面,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又公开说,解救我们的只有“神”,也就是神是否光临,完全在于神而不是通过人的努力。 在写作《物》这个阶段,海德格尔希望通过让物作为物出现,让人迎接到“神圣”,以达到对于虚无主义的克服。 以认识论的思路思考海德格尔这篇文章,才会避免纠缠于那些具体的“定义”,才能理解“终有一死者乃是与存在之为存在的现身着的关系。” 既然物让我们去与存在保持“现身者的关系”,那么“众神”,就是我们在现代苦苦思索的“神圣”的具体代表。众神出现的地方就是“神圣”得到了真正的理解的地方。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没有以对于“神圣”的理解为前提,众神真的出现时,我们也不认识它们。作为现代的表像时代的人,我们还能像古人一样求助于奇迹吗? ... ★ddx★

    多谢你花时间写这么多回复。

    我认真读了很多遍。问个问题。你说:“对我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唯有神圣本身才是重要的。只有“神圣”本身能够因为某种基础存在论而得到体会,对于现代的虚无主义的克服才是可能的。”

    我比较模糊的是:何谓“神圣”?如果它能够帮助克服虚无主义,或者根本上解救我们,我就更想弄清楚它的真实含意。可以解释一下吗?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17 12:03:10

    神圣是什么?如果能定义,还有神圣吗?

    如果你真的关心宗教,你自然可以知道什么是神圣。虽不是对于神圣的直接体验,但也知道那是宗教的一个可能的关键因素。

    而海德格尔的<物>这篇幅文章恰恰是认为宗教的“神圣”这个因素在西方的询问“是什么”这种表象性思维中隐匿不见了。唯有通过四重整体,人才能重新与神发生直接的关系,也就是如实地体会到“神圣”本身。

    关于神圣到底是什么,我能做的就是给些提示,仅此而已。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17 12:22:39

    如果非要用表像思维解释一下“神圣”本身,那就要从“神圣性”入手,既然它是一种性质,它就是来自于对于另外一个事物的描述的需要。显然这来自于对于一个已存在的宗教的描述。

    问题在于我们想理解一个宗教的“神圣”(我给神圣加引号,是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它是否存在)本质的时候,恰恰需要我们基于对“神圣”本身的直接理解,有了对于“神圣”的直接理解,我才能知道宗教是真的以神为中心的,而不是来自于人的功力性的实际需要。一旦我们从人的角度思考宗教,那宗教的中的神一定会隐匿不见了。

    神是个具体的东西,但什么是神呢?创世者就是神吗?会显奇迹的就是神吗?在我认为的海德格尔的思想中,不是如此的,这些都是外在的表像,不能对于宗教起支配作用,因此在现代思维之下不堪一击。真正的神是有神圣性的,这种神圣性不可表像,不可描述。而到底是什么是神圣性的,那要基于我们对于“神圣”本身的直接体会。只有这种体会存在,那么什么是神,什么是神圣性,才是可能得到体会的。

    我认为海德格尔的《物》就是为对于“神圣”本身的直接体会提供一种可能,以此人才能知道什么是有神圣性的,什么就是神圣的。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17 12:31:23

    当然,我在做上面的表述的时候,不参考任何实际的宗教研究,不参考德文和英文对于“神圣”这个词的使用。因为那些恰恰是一种表像性的研究的方式。

    当然我不认为海德格尔的关于神的看法是有效的,我只是在试图表明他的思路。我本身是虚无主义一方的。我想知道海德格尔如何克服我的虚无主义思维。所以如果一个人首先认为神圣是存在的,是具体的,我就毫无办法了。

    我的发言恰恰是认为“神圣”在目前依旧毫无显现,那些所谓的神圣性的东西,都与“神圣”本身毫不相干。而人类认识“神圣”本身是毫无可能的,通过所谓的“物”的思维以迎接神,更是鬼扯。《物》这篇文章能起的作用只是告诉我们现在关于宗教的认识仅仅是表像思维之下以人为中心的理解,是实用主义的态度。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17 12:31:56

    为何啊?《物》就是反对这种表像思维的。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17 12:33:52

    你是想理解宗教,还是想理解《物》这篇文章?从海德格尔的宗教背景出发对于理解《物》这篇文章毫无作用。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18 18:11:44

    我的意思是作为基督徒,海德格尔相信 神确确实实存在。

    这是你的说法,我认为需要深化它,然后再看看海德格尔的可能思路。

    这必须被归结为哲学以信仰为基础,还是对于信仰的研究要以哲学为基础。

    我的看法是信仰归信仰,海德格尔信什么那是他个人的事情。而他对于信仰的研究本身是没有以任何实际的信仰的为前提的。

    而虚无主义的时代信仰总是很成疑问的,是个人的心灵的事情,与“神圣”无干。从施莱尔马赫那个时代起,宗教就已经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了。

    而海德格尔对于道家思维的使用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些他对于道家思维的相像而已。这让他与西方思想拉开一点距离,是为了比较的需要。

    他关于古希腊的思想也是基于他自己的相像,而不是基于实际的历史研究。

    他对于他使用的那些资源的解读是当不得真的,真正严肃的内容是问题本身。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解读海德格尔,那就是把他当成了一种权威了,而让海德格尔试图研究的问题溜走了。

  • nous

    nous 2012-12-18 21:32:44

    [ 卫兵神圣,不可侵犯 ] ...

    外行求教,“神圣”这个词在西方语言里,也跟“神”直接字面上有关吗?

  • kairo

    kairo 楼主 2012-12-20 14:05:40

    我还是觉得我在上面提到的那句翻译“诸神是神性的召唤使者。”能够让我比较清楚地知道海德格尔在说什么。“诸神”(Divinities)只是“神性”的使者,也就是说“诸神”不等于“神性”,而是“神性”派驻于物的“使者”。那么,“神性”所指为何?应指本有。因为我们不能说本有是什么,所以在这个意思上,你说“神性”不是什么,是对的;以这个思路来理解你说的“众神是“神圣”的具体的代表,当众神在有死者的期待中光临的时候,“神圣”就得到了理解。” 在这一点上我感觉你我的理解相近;

    另外,“诸神”与天地人一起都是存在者,而不是存有本身。海德格尔设定“诸神”这样一个存在者来显现存有,是不是试图在说:人不再是存有的“代言人”,而是“诸神”——也就是神性自己派了使者来璋现神性自身?

  • kairo

    kairo 楼主 2012-12-20 14:09:09

    如果非要用表像思维解释一下“神圣”本身,那就要从“神圣性”入手,既然它是一种性质,它就是来 如果非要用表像思维解释一下“神圣”本身,那就要从“神圣性”入手,既然它是一种性质,它就是来自于对于另外一个事物的描述的需要。显然这来自于对于一个已存在的宗教的描述。 问题在于我们想理解一个宗教的“神圣”(我给神圣加引号,是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它是否存在)本质的时候,恰恰需要我们基于对“神圣”本身的直接理解,有了对于“神圣”的直接理解,我才能知道宗教是真的以神为中心的,而不是来自于人的功力性的实际需要。一旦我们从人的角度思考宗教,那宗教的中的神一定会隐匿不见了。 神是个具体的东西,但什么是神呢?创世者就是神吗?会显奇迹的就是神吗?在我认为的海德格尔的思想中,不是如此的,这些都是外在的表像,不能对于宗教起支配作用,因此在现代思维之下不堪一击。真正的神是有神圣性的,这种神圣性不可表像,不可描述。而到底是什么是神圣性的,那要基于我们对于“神圣”本身的直接体会。只有这种体会存在,那么什么是神,什么是神圣性,才是可能得到体会的。 我认为海德格尔的《物》就是为对于“神圣”本身的直接体会提供一种可能,以此人才能知道什么是有神圣性的,什么就是神圣的。 ... ★ddx★

    哦,我楼上那一段是给你的回复和问题。

  • kairo

    kairo 楼主 2012-12-20 14:11:25

    我个人还是觉得海德格尔的思属于类似“哲学”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另一种宗教类神秘言说。

  • kairo

    kairo 楼主 2012-12-20 14:13:56

    我对华严经不熟悉,能否多说一点你说的举一反三?

  • kairo

    kairo 楼主 2012-12-20 14:15:32

    [ 卫兵神圣,不可侵犯 ] ... 外行求教,“神圣”这个词在西方语言里,也跟“神”直接字面上 [ 卫兵神圣,不可侵犯 ] ... 外行求教,“神圣”这个词在西方语言里,也跟“神”直接字面上有关吗? ... nous

    不太清楚你的问题的准确意思。可以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一点吗?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21 01:45:03

    我还是觉得我在上面提到的那句翻译“诸神是神性的召唤使者。”能够让我比较清楚地知道海德格尔在 我还是觉得我在上面提到的那句翻译“诸神是神性的召唤使者。”能够让我比较清楚地知道海德格尔在说什么。“诸神”(Divinities)只是“神性”的使者,也就是说“诸神”不等于“神性”,而是“神性”派驻于物的“使者”。那么,“神性”所指为何?应指本有。因为我们不能说本有是什么,所以在这个意思上,你说“神性”不是什么,是对的;以这个思路来理解你说的“众神是“神圣”的具体的代表,当众神在有死者的期待中光临的时候,“神圣”就得到了理解。” 在这一点上我感觉你我的理解相近; 另外,“诸神”与天地人一起都是存在者,而不是存有本身。海德格尔设定“诸神”这样一个存在者来显现存有,是不是试图在说:人不再是存有的“代言人”,而是“诸神”——也就是神性自己派了使者来璋现神性自身? ... kairo

    你觉得好理解,恰恰是因为那符合你的相像。我敢说你没有去了解海德格尔关于本有到底说了些什么。仅仅是刚好有那么一个空闲的位置,你就把它给了你相像中的本有。海德格尔关于本有的思考是为了让人思考存在真理的历史性,以及把存在之思与言语和作诗联系起来,而不是给本有赋予了神秘的力量。

    无论你引用的那句翻译的话中的“神性”也好,还是我说的神圣本身也好,都不是研究的结果,而是一种设定。是哲学首先认定了神性或者我说的神圣本身的存在。

    再有,中西方语言存在很大差别,关于神性这个翻译,我觉得会带来误导,在中文中它意义太明确了,我们会难以体会到“神性”是悬而未决的。所以解读应该基于我们的日常思维,我们都能理解神圣感,也能理解什么角神圣性。以此我们就可以思考,到底有没有神圣本身呢?当神圣本身现身的时候,我们根据它来确切地理解什么是神圣的。

    同样,我们可以思考反面的例子,费希特在《试评一切天启》之中,把天启基于人的理性。这实际上是取消了神性以及我说的神圣本身。康德和费希特哲学之中对于神的思考,深深地隐藏着功利主义,因此也是虚无主义的。

    海德格尔既然想克服虚无主义,他就要在认识方式上另辟蹊径,因此形成他的独特的论述方式。无论怎样,关于神性也好,神也好,还是我说的神圣本身也好,都只是基于我们的日常思维的。只要把虚无主义的观点反过来,就可以得出海德格尔的那些设定。

    所以海德格尔的研究是想指出人的其他的存在的方式,也就是无非是对于周围世界不同的体验。所以他才会从近和远的思考开始《物》这篇文章。

  • nous

    nous 2012-12-21 23:18:31

    不太清楚你的问题的准确意思。可以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一点吗? 不太清楚你的问题的准确意思。可以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一点吗? kairo

    像“神圣”这个词里面有“神”这个字,而英语里“holy”“sacred”并不跟“god”在字面上有联系,然后我就想问德语里是怎样的情形,海德格尔讨论的以及你们讨论的神圣,究竟是"holiness""sacredness"还是"divinity""godliness"。

  • nous

    nous 2012-12-21 23:31:08

    ddx的两句话让我觉得有些矛盾,一方面,人类认识神圣本身是毫无可能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你真的关心宗教你自然可以知道什么是神圣。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21 23:35:47

    像“神圣”这个词里面有“神”这个字,而英语里“holy”“sacred”并不跟“god”在字面上有联系 像“神圣”这个词里面有“神”这个字,而英语里“holy”“sacred”并不跟“god”在字面上有联系,然后我就想问德语里是怎样的情形,海德格尔讨论的以及你们讨论的神圣,究竟是"holiness""sacredness"还是"divinity""godliness"。 ... nous

    海德格尔使用的词是以德语的神Gott为开头的,不过我分析的文章中没有关于“神圣”本身的明确说法,我的说法属于解读。

    而实际上海德格尔怎么用词并不重要,关键是理解海德格尔思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按照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的思路,他的用词仅仅是让你看见同样的现象的一种指引。如果不能直接直接面对问题本身,仅仅试图根据海德格尔提供的一些词语进行理解,将一无所获。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21 23:38:54

    ddx的两句话让我觉得有些矛盾,一方面,人类认识神圣本身是毫无可能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你真的 ddx的两句话让我觉得有些矛盾,一方面,人类认识神圣本身是毫无可能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你真的关心宗教你自然可以知道什么是神圣。 ... nous

    不矛盾啊。我后面提示,关于神圣是一种设定。你总是知道会知道一些,但是否能直接面对神圣本身,需要某种条件,海德格尔提供的一种条件是让物作为物出现,以此期望神圣作为神圣出现。

  • nous

    nous 2012-12-21 23:40:00

    海德格尔使用的词是以德语的神Gott为开头的,不过我分析的文章中没有关于“神圣”本身的明确说法 海德格尔使用的词是以德语的神Gott为开头的,不过我分析的文章中没有关于“神圣”本身的明确说法,我的说法属于解读。 而实际上海德格尔怎么用词并不重要,关键是理解海德格尔思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按照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的思路,他的用词仅仅是让你看见同样的现象的一种指引。如果不能直接直接面对问题本身,仅仅试图根据海德格尔提供的一些词语进行理解,将一无所获。 ... ★ddx★

    谢谢,难怪我一直觉得读海德格尔的书收获不大,虽然他也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云云。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21 23:47:52

    人类认识神圣本身毫无可能,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海德格尔有不同的看法,他试图论证如何让神光临。

    所以如果你关心宗教自然应该知道宗教中什么是神圣,而你关心哲学就应该知道宗教中的神圣是有疑问的,而海德格尔哲学试图让你面对没有疑问的神圣本身。

    关心宗教给你提供问题,关心哲学给你解决问题。前面通过思考宗教问题,你可以理解的是神圣作为问题,后面我告诉你不可能的是神圣作为神圣自己显现。当然你可以有不同意见,可以认为通过情景的改变,神圣可以现身。就看你能提供多少说服力了。而我显然认为海德格尔的说法没有说服力。因为按照现象学的标准,他应该描述出自己已经看到的东西。而事实上他什么都没有看到。他只是在试图看到而已。甚至我认为他也根本没有试图真的去看神圣本身,而只是吐槽西方的思维方式而已。

  • nous

    nous 2012-12-21 23:58:23

    我有点懂了,就是说神圣的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神圣之成为问题,这件事本身才是问题所在。那么就像你说的,这问题是在于表象思维,等等。而西方哲学是那么深陷于表象思维,把神看作人自身的投射,把天启基于理性,以致取消了神圣本身。

  • ★ddx★

    ★ddx★ (微信 fitviaddx 微博在我的主页) 2012-12-22 00:14:39

    神圣无法直接显现。也就是说以西方的表像思维方式是没有可能接近神圣本身的。其实我认为海德格尔的物这篇文章就是说出了这一点。他设定了另外一种思维模式,让物作为物出现,以此四大——天,地,神,人在物之中环化,以一方映射其他三方。

    通过这种方式,海德格尔就把神圣这个问题衬托出来了。如果有人反对海德格尔的方式,那么表像的思维就更没有可能与神圣本身产生关系。采用研究的态度希望神再次光临的被设定为幻象。

    以这种比较,可以为非理性打开大门,神圣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是神秘的。神圣作为一种可能性,本身要当成毫无根基的沙漠。到底走向何方根本不应受人的规划,甚至哲学都应该远离宗教。

  • nous

    nous 2012-12-22 02:13:16

    神圣无法直接显现。也就是说以西方的表像思维方式是没有可能接近神圣本身的。其实我认为海德格尔 神圣无法直接显现。也就是说以西方的表像思维方式是没有可能接近神圣本身的。其实我认为海德格尔的物这篇文章就是说出了这一点。他设定了另外一种思维模式,让物作为物出现,以此四大——天,地,神,人在物之中环化,以一方映射其他三方。 通过这种方式,海德格尔就把神圣这个问题衬托出来了。如果有人反对海德格尔的方式,那么表像的思维就更没有可能与神圣本身产生关系。采用研究的态度希望神再次光临的被设定为幻象。 以这种比较,可以为非理性打开大门,神圣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是神秘的。神圣作为一种可能性,本身要当成毫无根基的沙漠。到底走向何方根本不应受人的规划,甚至哲学都应该远离宗教。 ... ★ddx★

    赞!这几句说得相当清楚了。受教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059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