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夏目漱石的東方與西方:以《三四郎》為例
来自:write in winte(r)
国立交大的视频,由台湾大学日文系范淑文老师主讲,链接在这里↓↓↓ http://ocw.nctu.edu.tw/course_detail_3.php?bgid=19&gid=0&nid=257#.UM3Ljz-6OSo 演講摘錄 夏目漱石這位大文豪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三四郎》是其自傳式的小說,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 演講概述 一、 夏目漱石生平(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生於江戶的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么子。1874年,七歲,入淺草壽町的戶田學校。夏目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志以漢文出世。 23歲,夏目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現東京大學)。1889年,就學期間的夏目因受好友正岡子規等人影響而開始寫作;同年9月9日,他的漢文暑假遊記《木屑錄》脫稿。《木屑錄》不僅是漱石最早彙集成冊的作品,且署名為「漱石頑夫」。漱石二字來源於唐代《晉書》的故事漱石枕流,一開始是子規的筆名,為夏目借用,並最終成為了他的正式筆名「夏目漱石」。1895年,在愛媛縣松山中學任教,後又去熊本縣執教;這段經歷後來體現在他的小說《少爺》中。1896年,夏目在家人的安排下與貴族院書記官長中根重一的長女鏡子結婚。這一時期夏目在俳句界較為活躍聲名鵲起。 1899年10月28日,33歲的夏目抵達倫敦,開始了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留學生活。1902年12月5日,夏目啟程歸國,結束為期兩年的留學生活。夏目歸國後,在東京帝大講授英文,並開始文學創作。1905年的《我是貓》令他一舉成名。1907年,開始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包括《虞美人草》、《三四郎》)。 暮年的夏目漱石追求「則天去私」的理想。1911年,他曾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1916年,因胃潰瘍去世。夏目死後,家屬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 二、《三四郎》梗概 《三四郎》是夏目漱石的長篇小說,寫於1908年,與《其後》和《門》構成了愛情三部曲。書中主人公小川三四郎從熊本的高中畢業後,考上了東京的大學。來到東京這個與他以前的認知完全不同的世界後,在現代文明和現代女性的衝擊下,他彷徨迷茫,不知所措。他被三種世界同時包圍,一是故鄉熊本,二是野野宮和廣田老師所在的學問的世界,三是浮華世界。三四郎越來越被他暗戀的物件——美彌子所在的浮華世界所吸引。三四郎對美彌子一往情深,可美彌子的態度卻曖昧含糊。她數次向三四郎提過「迷途的羔羊」這一詞語,卻最終與哥哥的朋友結婚。平凡的青年人在與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中,也慢慢得到成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是猫 哪个版本翻译的好? (疑惑)
- 纪念拍卖🧧夏目漱石书法册页、代表作《我是猫》初版复刻本 (独乐斋主人)
- 《我是猫》,第十一章太精妙 (n次)
- 求问 《草枕》(旅宿)哪一家出版社的比较好 (虫二)
- 夏目漱石 的《行人》不知道哪位友友有呢 (ohhappy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