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角色对人际关系影响
来自:宋美学
摘要 为了验证大学生社会角色(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对人际关系是否产生影响,采用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随机抽取在校学生共30名,为了一一对应,选取其中学生干部10名,非学生干部10名,则有效被试20名。然后使用excel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得出:在大学生中,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比非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要好一点,但差别不大。 关键词 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学生干部 1 导言 1.1问题来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适应不了大学生活,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上。但是一些班干部、社团干部阳光健谈,好像表现的相对普通学生活跃,他们是表面上因为工作所需表现的相对自信呢,还是他们本身对人际关系处理就很上手?普通学生是不是对比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处理较弱呢? 1.2文献综述 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因素的研究上,主要围绕大学生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人格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而很少提及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对他们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这个针对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调查很有必要。 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程度。从历史上考察,其外延很广,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等(林崇德,1999)。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大学生与校内外各社会成员、群体、阶层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具体来说,其基本构成包括寝室成员关系、班级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成员关系、恋人关系、个人与班级关系等。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社会阅历的增加以及步入社会的临近,良好人际关系的创建越来越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现实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对将来适应社会、拓展事业也不无裨益(杨忠生,2010)。 1.3提出假设 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得分较普通学生低。 2 方法 2.1 主试被试 随机抽取乐山师范学院各年级学生30名,得到有效被试20名,其中学生干部10 名,非学生干部10名。 2.2 实验变量 自变量:学生身份(干部与非干部) 因变量:量表得分 2.3 统计工具 Excel2003 2.4实验材料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2.5实验程序 主试向被试发放问卷。 施测开始。 主试收问卷,施测结束。 主试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统计。 得出结果。 3 结果 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得出: 表1 大学生社会角色与人际关系描述性统计结果(N=20) 社会角色 样本容量 平均数 标准差 标准误 得分 非学生干部 10 7.1 3.25 1.03 学生干部 10 6.7 3.06 0.97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非学生干部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得分比学生干部的高,得出非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从整体上比学生干部较差一点。 4 讨论 4.1 结论 问卷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相对于非学生干部要好一点。但是区别并不是很大。非学生干部的平均得分仅比学生干部的平均得分高了0.4,说明学生身份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部分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学生干部人际关系较普通学生处理的好,可能是因为学生干部的工作锻炼的结果,而且由于工作所需,必然和老师同学多打交道。除了身份因素,可能存在性格因素,愿意当学生干部或许选上学生干部的学生,性格可能本就比较活泼开朗,没当学生干部的学生,可能由于自身性格本就不擅张扬,所以人际较差。 4.2存在问题 由于时间仓促,被试样本较少,可能导致结果不明确。 参考文献: 林崇德.1999.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 杨忠生.2010.浅谈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职业教育.242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