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恋爱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牟攀慧
摘要:学习编制简单问卷,对大学生依恋类型做一个简单调查,大学生依恋类型与谈恋爱情况有无直接关系。依据大学生关系问卷中文版(RQ),编制依恋类型简单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和冷漠型的比例最大,惧怕型比例最少。在恋爱方面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恋爱次数较少,冷模型依恋的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最大。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情况;依恋类型 1 引言 1.1 问题来源 依恋是指婴儿时期与父母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他人和自我的一种心理表征。依恋理论强调婴儿依恋发展的共同特点,随着认知功能的发展,婴儿会把与抚养者的重复交往经历内化成一些“活动模型”,依恋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即使在成人阶段,也会表现出如儿童依恋一样的个体差异。成人依恋有四种原型:安全型(积极的自我和他人模型积极)、倾注型(自我模型消极、他人模型积极)、轻视型(自我模型积极、他人模型消极)、害怕型(自我和他人模型都消极)。后三种均为非安全模型。(吴剑,2009) 1.2 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止,依恋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儿童研究领域,直到1987年,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家们的加入,才使得依恋的研究拓展到了成人阶段,典型的标志是H azan和Sh aver发表了一篇题为《浪漫的爱可以看成是依恋过程》的论文。他们认为A inxvorth等人提出的三种依恋类型同样也能应用到成人的恋爱过程中。因此,他们在A inxvorth等人对婴儿依恋模式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自我报告量表。在这个测量中,受测者要求从三个有关依恋类型的描述中挑选一个最能够反映他们在恋爱中经常有的感觉和想法。如安全型的描述以“信任对方,喜欢保持亲近”为特征,而回避型的描述是“缺乏信任,喜欢跟对方保持情感上的距离”,焦虑型的依恋类型的典型特征是“对恋人的情感效用性缺乏信息,有一种强烈的、而又不太满意的与对方亲近愿望”。此后,有关成人依恋的量表不断涌现,并极大地推动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1.3 提出假设 依恋类型为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初恋时间可能较早,恋爱行为可能更亲密。 2 研究方法 2.1取样 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0份,收回问卷22份,除回答不完整及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90.9%。样本中,男生9人,女生11人,均为在校大学生。 2.2研究工具 依恋类型问卷由《关系测量问卷》(RQ)中文版和几道恋爱基本情况的调查组成。《关系测量问卷》包括四段短文,分别描述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惧怕型、专注型、冷漠型),要求被试从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的依恋类型目组成。恋爱基本情况根据调查者的实际情况填写。 2.3统计工具 Excel 2.4实验材料 大学生依恋问卷 2.5实验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依恋类型和恋爱基本情况做一个简单调查,看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恋爱情况有没有关系。 3 结果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得到下表: 表1 不同依恋类型的人数 组别 人数 安全型 7 惧怕型 1 专注型 5 冷漠型 7 表2 20例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恋爱者恋爱次数、初恋时间及发生性行为构成 人数 恋爱次数 初恋时间 发生性行为 1次 ≥4次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安全型 7 3 0 0 0 2 4 2 惧怕型 1 1 1 0 0 1 0 0 专注型 5 1 1 0 2 2 0 3 冷漠型 7 3 0 0 0 4 3 4 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和冷漠型的比例最大,惧怕型比例最少。在恋爱方面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恋爱次数较少,冷模型依恋的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最大。在初恋时间方面,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初恋时间较晚,基本是在高中后才恋爱,在大学时开始谈恋爱的比例最大,专注型依恋的大学生在初中就开始恋爱。 4 讨论 问卷比较简单,调查人数较少,数据不具有代表性。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是在电脑上进行的,对于最后一道比较隐私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顾及到问卷会被看到,而隐瞒了真实答案。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恋爱时间较晚,亲密行为较低。 参考文献: 林玲.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03)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吴薇莉.方莉.成人依恋测量研究IJI.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 12(2): 217 – 219 李同归.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2).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