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诚意之作! 富士X-E1试用报告
来自:Bertho
原文来自:http://blog.pchome.net/article/647496.html 作者:春卷 和索尼a99一样,富士X-E1的出现是完全没有悬念的。当富士在今年9月初发布这款X系列的新机时,我们并没有什么吃惊的感觉。正如我在题图上所写的那样:期待许久、意料之中。 其实,早在富士当年发布XF镜头卡口时我们就已经可以确认X-E1的出现,因为如果想要指望富士X-Pro1的混合式取景器来对付新款变焦镜头甚至是长焦镜头那显然是不适宜的。旁轴光学取景器应对60mm以内焦距的定焦镜头还算方便,但焦段更长一点那取景器里的画面就有练习眼力的作用。要是再碰上一个变焦头...啧啧,估计用户也只能自行脑补不断放大缩小的取景范围框线了。另外,考虑到富士混合取景器的结构相对复杂,制造成本高昂,因此一款纯粹采用EVF甚至只有LCD取景的XF卡口富士机身就成为一种迫切需要了。 我曾经在富士X-E1发布当天就写了一篇博客来谈谈自己对于这款产品的看法。是的,的确有很多用户对于X-E1的定价依然觉得有些偏高,这主要是将它与其他品牌APS-C微单/无反相机做比较的结果。不过按照富士自己的定位,X-E1既然是属于高端的X系列中的一员(金属材质机身、全功能设计、日本本土制造)那么价格肯定就低不下来。而且我们也注意到这款产品事实上除了没有混合式取景器外,其他功能和规格都基本与X-Pro1相同。当年富士方面实际是在私底下把索尼NEX-7作为X-Pro1的直接竞争对手来看待的,而现在这款X-E1自然可以算作是索尼NEX-6的同级产品。 即将上市的X-E1最终销售版包装很可能就是这样 我对于X-E1并没有太大的疑问,基本上就是想要了解一下这款产品与X-Pro1在功能和画质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其次是在它的价位上有哪些竞争对手可以比拼。事实上,由于我们已经得知X-E1和X-Pro1使用的是几乎完全相同的感光元件和处理器电路,因此似乎直接就可以得出两款XF卡口相机画质基本相同的结论;而由于目前索尼NEX-6的国内售价上不明朗,而且我们手头也缺少可以进行画质对比的最终销售版本样机,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能先从参数上简单对比一下。 富士X-E1与18mm F2广角镜头 目前在我手上的这台富士X-E1相机虽然已经有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像是最终销售版本的外包装,而且机身版本号也达到了1.00,但富士公司方面依然提醒我这台样机只是“工程样机”。所以,我不能对于其画质做结论性的评定,也不方便把100%尺寸的原图放给大家观看,这一点敬请各位网友谅解。(尽管我自己认为这台相机必定和最终销售版本没有什么区别) 另外让我略感遗憾的是,我非常关注的那支XF卡口新套头“FUJINON LENS XF18-55mm F2.8-4 R LM OIS”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支真正可用的样品。所以,我目前只能使用当年随X-Pro1一起发布的三支定焦XF卡口镜头来配合这款新机身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富士X-E1的机身。 总体来看,富士X-E1的机身的确是要比X-Pro1小巧一些,这也使得相机的便携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即使在索尼还没有买断“微单”这个名词时,我们当时也从来没有把这个名字加到富士X-Pro1身上去过,毕竟这货的体积和徕卡M8/9差不多大,重量方面也差不多有一斤重。这次虽然还是采用镁合金来做前面板和顶盖,但由于整机缩小所以X-E1的重量也要比X-Pro1轻了100克(带电池350克左右)。 富士X-E1与X-Pro1合影 我这里有两款XF卡口相机的合影,左面黑乎乎的是大哥X-Pro1,右面银白色的是X-E1。从这两张合影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相机在体积方面的差异(不要考虑镜头因素)。无论是高度、厚度还是宽度,富士X-E1在搭配18mm F2广角定焦后终于勉强可以像X-100那样塞到男士大衣口袋里了,而富士X-Pro1还是“想都覅想”。 有关于新机的色彩问题,富士的首席设计师河原洋先生声泪俱下的表示他好容易才把X-Pro1的金属外壳染成如今的黑色,为什么你们却都喜欢富士X-100那种银光闪闪的样子?厄,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谁让你把X100的外观设计的那么复古好看?!要知道有不少用户之所以不选择索尼NEX三星NX而选择富士,并不是真正觉得富士画质怎样怎样好,而就是因为它的复古造型看起来特别亮骚特别有文艺气质。既然是要拿出来做“装饰品”的,那么黑色版本版本未免有“闷骚”的嫌疑,而复古的银色机身显然更能吸引大众眼球。 好吧,所以现在富士X-E1有两种颜色可以选。在其官网上是这么说的:黑色版本“能让拍摄对象忽略相机,是纪实摄影的最佳选择”;银色版本“非常适合时尚一族在聚会中脱颖而出”...这可真不是我杜撰的!其实我也喜欢亮骚的银色... 富士X-E1与X-Pro1合影 很幸运,我手头还有一台同样是工程样机版本的索尼NEX-6,虽然也不能放样张原图出来,但是拿来和X-E1工程样机拍张合影对比一下大小还是可以的。很显然,索尼在体积控制方面要比X-E1做的更好,NEX-6整体显得非常紧凑扎实,体积虽然比X-E1还要小上一圈,但由于其突出的手柄部使得用户拿捏在手中的手感也非常出色。 富士X-E1与索尼NEX-6合影 特别需要替索尼吹捧一下的是,由于新款E F3.5-5.6 PZ 16-50mm OSS电动变焦套头采用了相对“饼干”的设计,困然索尼NEX系列多年的“头重脚轻”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目前来看,搭载了PZ电动套头的NEX-6在便携性上比富士X-E1毫不逊色。这两款相机一个走的是传统复古路线,一个则坚定在时尚简约道路上远行下去,大家会更喜欢哪款产品的外观造型呢? 富士X-E1与索尼NEX-6合影 让我们来看一下富士X-E1的正面外观。由于取消了混合取景器而单独采用EVF取景,因此在富士X-E1机身正面不再有光学取景窗口。另外,由于要考虑到搭载中长焦镜头,因此富士X-E1虽然采用了内置闪光灯设计,但该闪光灯平时是收折于机身顶部而不像富士X100那样直接安装在机身正面。所以,我们会多少觉得X-E1机身正面有些太光洁。好在X-E1的产品logo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机身正面上半区的空白。不过我想知道的是,X-E1 logo和机顶上的富士、富士龙logo里的黑色还是像X100那样靠人工填入釉料而成吗? 富士X-E1与X-Pro1使用完全相同的X-trans CMOS 总体来看,富士X-E1机身正面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覆皮的材质和手感与X-Pro1完全相同、按键与AF辅助灯位置与X-Pro1几乎完全相同、镜头卡口当然也相同,最关键的是里面使用的那块APS-C尺寸X-Tans CMOS传感器与X-Pro1那块也相同。嗯,一样的6*6 RGB排列,一样的无低通滤镜设计,这实际也是我们对于X-E1画质有极大信心的来源。 富士X-E1内置闪光灯和Mic输入端子 既然前面已经谈到了内置闪光灯,那么我先提前把这个部件说一下。富士X-E1的内置闪光灯采用比较传统的弹出式设计,弹出高度并不是太高,指数为7(iso 200)。虽然是一个很中规中矩的部件,但对我而言,有这个东西的确要比没有内闪设计的X-Pro1好用很多啊!无论是晚上和朋友聚会还是白天临时强制补光,内闪这个东西就是平时用不到但真到用起来的时候,如果没有就会觉得很麻烦。我平时也不会拿着X-Pro1出去干活,所以也就没有给它配外闪,有时候环境光线太暗就会觉得拍照很吃力(比如上次去某夜店参加森海塞尔新耳机的发布会)。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内闪,情况就会好很多。此外,对比X-Pro1,富士X-E1还在机身侧面增加了一个Mic输入端子以方便用户为相机外接mic拍摄视频。不过我相信用富士相机拍摄视频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多吧? 富士X-E1机顶部分几乎与X-Pro1完全一致 这里还有一张富士X-E1的机顶照片。好吧,如果撇开内闪(还有热靴前的两个不起眼内置mic口)的话,那么对于它的评价就请直接参见X-Pro1评测吧。完全相同的布局,完全相同的功能,就连我吐槽过的±2EV曝光补偿旋钮也是一样的。河原洋大大你能不能把这样一款定位中高端的机器曝光补偿弄得范围更大一些呢?±3EV可以吗?哦,还要插一句:不知道是新机的关系还是什么,我觉得这台富士X-E1的开关拨杆要比我那台X-Pro1紧一点。这样,放在包里被误触发开机的几率多少也降低了一些——我那台X-Pro1从包里拿出来时至少有1/3的机会是开着机的... 机背部分其实变化也不大,主要是原来在右手大拇指部分的回放按键现在移动到机背LCD左侧去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富士和尼康果然有一腿。另外,原本在机身中部的存储状态LED小灯也被移动到了AEL/AFL键上方。还有一个和开关拨杆差不多的改进就是机背拨盘的阻尼感比X-Pro1有了一定提升,档位感也更清晰。我当时用这个拨盘搭配Q键调节白平衡时总觉得有些太过油滑,容易拨过头,而在富士X-E1上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这属于眼睛看不见的小改进——变化虽不起眼但对于用户体验而言却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富士X-E1机背部分按键布局 相对X-Pro1,富士X-E1最大的硬件“缩水”当属机背LCD屏幕了。从原来3英寸的123w像素变成如今的2.8英寸46w像素,我只能说着是富士为了可以拉开两款产品之间的定位差异而做的手脚。好吧,虽然我相信很多X-E1用户未来还是会以EVF为主要取景手段,但屏幕的像素减半的确让我们在感觉上有些不舒服。不过,我也要坦率的说,如果不是把两款相机放在一起做对比,单独看富士X-E1的LCD屏幕感觉也没有什么问题,无论是取景还是回放都OK。这种差异么,就当是看惯了“牛排”突然重新让你用iPad2吧。另外,我发现新机的这块屏幕在默认设置下,色温比X-Pro1略低一点,色调略暖一点。 富士X-E1采用的2.8英寸屏幕比X-Pro1略小 富士方面对新机最自豪的配置,应该算它的这个236w像素OLED面板EVF。首先,它是目前业内最高水平的EVF取景器,其次它拥有富士自己开发的双非球面目镜,第三它具备X-Pro1上所没有的屈光度调节。 富士X-E1使用的236w像素OLED EVF 富士在X-E1的特别网站上有下面这样一张示意图,显示其EVF的结构之复杂,视角之宽广。在官网上,他们特别使用了“自然观看”这个词来形容EVF的明亮和宽阔视野。 富士官方网站对于X-E1 EVF结构介绍 很显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到了索尼正在使用的那个EVF同样也是采用236w像素的OLED,我们也可以相信这两家企业之间至少在这个部件上也有一些勾勾搭搭。那么,到底是富士X-E1的自然观看EVF效果好呢,还是索尼的XGA OLED Tru-Finder效果更好呢? OK,我们来现场对比一下: 富士X-E1(上)与索尼NEX-6(下) EVF实拍对比 上面就是我把两台相机排排坐,同时把镜头(调节到差不多焦距)对准窗外同一个场景后,用一台卡片机微距翻拍EVF得到的景象。请无视下面NEX-6取景器边缘的色散,这是因为卡片机镜头还不够小无法拍摄到NEX-6 EVF边缘的关系。两个EVF的像素相同,从理论上精细度也是相同的,但出来的效果差异明显: 1、索尼NEX-6的EVF画面看起来要比富士X-E1的画面更大一点。我已经把两者调整到相同的屈光度上,且卡片机翻拍时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也是相同的; 2、索尼NEX-6的EVF画面边缘横平竖直而富士X-E1的边缘是拱形的,有一点我们把平板液晶电视和CRT电视放在一起对比的感觉。请相信我,肉眼看也是这样的差异; 3、同一个场景,都是默认的机身设置(包括白平衡、色彩模式、EVF亮度)索尼NEX-6的EVF画面色彩偏黄而富士X-E1则更青翠一些。而且,富士X-E1的画面对比度和立体感似乎也要比索尼更强一些。而现场实际用肉眼观察到的景物色彩,更接近富士而非索尼这种古典油画的“酱油色”; 4、在两款相机镜头前挥动双手,索尼NEX-6 EVF的流畅度好于富士X-E1; 5、富士X-E1可以让用户完全自由的定义EVF画面显示的各种信息元素,自由度较大;索尼NEX-6则可以选择EVF/LCD是否显示设置效果(如选是,则在手动曝光时可能会出现EVF/LCD取景画面过暗),而富士则一律无视参数设置,只考虑最佳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如果两款工程样机的EVF与最终销售版本在效果上并无不同的话,我的结论是: 虽然两者都各有强项(索尼优势项目更多一点),但在电子画面显示效果与真实环境之间差异问题上,富士的EVF做的更好。不过,这个优势恐怕和富士自己宣传的双非球面镜片大视角什么的并没有什么关系。 富士X-E1的电池带有橙色标签 最后说一下电池和存储卡,基本与X-Pro1相同。按照官方资料,好像富士X-E1在使用同样的NP-W126电池时能比X-Pro1多拍50张(从300张上升到350张)——反正对我而言这两个成绩都不理想,看来多备一块电池是必须的。不过,这里还有一个类似拨盘阻尼感增加的小改进:要知道之前由于NP-W126的造型太方正,两面几乎完全一样,而X-Pro1的电池仓又没有防呆设计,我有很多次都把电池装反,特别耽误事。而现在富士X-E1所搭配的NP-W126电池尾端多了一个橙色的小标签,用户可以利用它和机身上的那个橙色小卡扣对应,快速正确的安装电池,不会再有装反的情况出现!(我立即给自己X-Pro1的那块电池上也贴上了一个自制标签。) 我在写富士X-Pro1时就表示懒得写菜单功能这个章节,因为它的布局和X-100差异不大。如今我更是不想再重复了,因为富士X-E1和X-Pro1的菜单相似度更高,就算有区别也大多是和混合取景器有关。比如在X-Pro1上有OVF AF框位置修正菜单,在X-E1菜单内自然没有这种选项;比如X-Pro1可以分别调节OVF/EVF的显示内容,而到了新机身上就只有EVF一层。另外,由于已经给富士X-Pro1做了新固件升级,所以两款相机在菜单内都已经有了关于防抖的项目,只不过由于目前我手头没有防抖XF卡口镜头,所以这个菜单条是灰色不可选。 富士X-E1与XF 35mm F1.5镜头 好吧,下面三个GIF动画大家自己去参照着X-Pro1的评测看吧,有不懂的来问我。(画外音:你这个是什么态度!) 富士X-E1拍摄菜单GIF动画 简单补充一下吧:X-E1和X-Pro1目前的感光度自动都已经有ISO 6400这档可选(X-Pro1必须升级到最新固件);两者图像质量当然都有RAW可选,不过按照我们历来的测试,富士的JPEG和RAW画质差异很小,通常我都是JPEG直出的;我通常习惯使用ASTIA胶片模式,另外把相机锐度和色彩各提高一档,高光则设置为柔和,当然这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 富士X-E1设置菜单GIF动画 由于没有光学取景器,所以X-E1也没有省电模式菜单,但同样有一个诡异的快速开机模式。按照官方说明,标准开机是1秒而快速开机是0.5秒。不过这种开机模式可能会略微多消耗一点电池。好吧,我有两块电池我怕谁? 还要说一句的是,不知道是谁造谣说富士没有CMOS清洁功能。汗,菜单里那么去明显的一行“传感器清洁”会视而不见?富士采用的是和奥利巴斯一样的超声波清洁模式,这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清洁方式。 富士X-E1快速设置菜单与AE/AF 相机对焦点还是49个,AE/AF和Q快捷菜单都和X-Pro1完全一样;Drive键按下去后可以选择全景拍摄和视频拍摄,这种索尼恨不得全部摆到台面上来展示的模式在富士这里却是深藏在两层菜单下,这多少展现了两个企业对于自己产品定位的不同。 下面是样张时间。 由于厂商方面不允许放工程样机的100%原图,所以ISO测试就只能先略过,等到NEX-6和X-E1的正式销售版测试机到位后再做对比吧。我在长假期间带着富士X-E1和大家熟悉的三款XF镜头拍摄了一些样张并且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当然,在发表时是抹去EXIF参数并不谈使用的相机型号的。关于这两篇博客,请大家访问: http://blog.pchome.net/article/647347.html http://blog.pchome.net/article/647345.html 富士X-E1与现有的三款XF镜头合影 下面是一些使用富士X-E1和这三款镜头拍摄的样张。与博客中图片不同的是,它们大部分还是首次与大家见面且保留了原始的EXIF参数。所有图片都仅仅是用ACDSEE软件进行批量的resize处理而无任何其他后期,因此可以很清楚的展现这台工程样机版本X-E1的画面效果。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拖入新窗口内观看1200px边长大图,下同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由于长假期间上海天气相当给力,因此拍摄出来的样张也比较能体现富士相机的色彩风格。比如对于天空的蓝色、树木的绿色等。另外,由于富士相机一贯出色的曝光宽容度,所以这些画面在高亮与暗部的细节也都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在拍摄时,我通常使用的是P档,不过有时候也会使用一些A档来手动控制光圈以求达到更浅的景深效果。一般情况下,富士相机的测光还是相当准确出色的,但我发现无论是X-E1还是X-Pro1(包括当年X100)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相机对自己的高感光性能自信满满,在自动ISO模式下动不动就上到感光度上限。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比如我有时候使用60mm镜头拍摄人像,明明现场光线很好,但相机硬是会把感光度升到自动ISO上限值来拍摄——上限设到400它就用400,设到800它就果断用800。此时相机的快门速度竟然可以高达1/3000s,有必要用这么高的快门速度吗?!因此,虽然我对于富士X-Pro1和X-E1的高感性能表示满意,但通常也只把自动ISO上限定在400而很少用800或者1600。这恐怕和厂商的测光算法之类有很大关系,建议富士方面能够适当的对这种不加节制的偏好自动高感光度的特性进行修正。 顺带说一句,类似情况在M43里也有:比如同样一个场景都用自动模式拍摄,奥林巴斯相机拍会采用中小光圈+慢速快门组合,而松下相机就会偏好使用大光圈+高速快门...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在这两天的拍摄中,我使用的感光度最高是ISO 1600。从画质角度来看,和X-Pro1表现的确没有什么差别,X-Trans CMOS的高感光性能可以算是APS-C幅面中的翘楚,这一点已经被各大媒体和网站评测反复证明,毋庸多述。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富士现有的三款XF卡口镜头素质也非常令人惊叹(索尼好好学学!),特别是我最常用的35mm F1.4,光圈全开画面中心和边角的画质都同样犀利,焦外则拥有相当美好的虚化。现在我们还不清楚新18-55mm F2.8-46套头的素质如何,但我对于富士龙镜头的品质还是充满信心的——这支变焦头或许难以达到定焦头这样卓越的成像质量,但整体评价得一个“好”字应该并不难。 富士X-E1 工程样机 实拍样张 有关于富士X-E1的更多样张,会随着我们评测的深入陆续增加,敬请各位网友期待。 虽然我们现在只能在一款工程样机的基础上来对富士X-E1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X-E1做一个初步的评价。为什么?因为我相信在使用同样的感光元件、同样的电路(理论上是)、同样的镜头情况下,富士X-E1的画质表现和X-Pro1不可能有本质的区别。 从外观做工上来看,新机在沿袭了诸如镁合金顶盖前面板等特性前提下,成功的进行了瘦身,使得相机的便携性有了较大的提升,这对大部分用户而言无疑是件好事。而同样是日本制造的机身现在加入了银、黑两种色彩可供选择,也更符合我们的期望了。当然了,当年觉得X100手感太轻飘,希望旁轴机都能和徕卡M9那样用黄铜底板的用户估计还是会吐槽X-E1手感太差,这个河原洋先生你就继续痛哭流涕去吧; 富士X-E1 从功能上来看,为了更好的适应变焦镜头和未来的中长焦镜头而取消了混合式取景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富士X的一大卖点,而从简化机身结构/降低制造成本的角度来看是有益的。新款EVF虽然没有能在各方面都战胜竞争对手,但至少在取景画质这个关键点上赢得了胜利。在其他方面,由于和X-Pro1过于接近,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 我必须在这里指出:X-E1搭配目前三款XF镜头的对焦速度似乎和升级到最新2.00版本固件的X-Pro1没有什么差别——即使有也只是理论上的,我感受不到。但是,富士已经承诺在搭载了新款变焦头后,AF速度能够达到0.1s(与上代M43的最高纪录相同,这一代M43也不过就是进化到0.08-0.09s而已),相信等新镜头到位后X系列一直被人诟病的AF速度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 至于画质,我前面已经谈到了,姑且认为X-Pro1和X-E1画质相等吧,属于APS-C中的上流水准。如果再考虑到镜头因素... 富士三款使用APS-C规格感光元件X系列相机合影 最关键的当然还是价格。 目前富士X-E1在锐意网上的行货机身价为6600,而富士X-Pro1的行货机身价格为9989元,两者有约3400元的差价,几乎就是一枚XF镜头的价钱。而有网友刚刚从香港买了万元港币的X-E1+35mm F1.4套装回来,总价极为诱人!应该说,富士对于X-E1的定价是有诚意的,毕竟这两款用料相同且都是Made in Japan的中高端机型的画质从理论上说是没有差异的,而236w像素的OLED EVF虽然没有混合式取景器那么科技感十足,但实际使用起来其实更方便——特别你还得为未来的变焦头做准备。虽然有人会觉得LCD规格有缩水,但我还得提醒你已经得到了内闪作为补偿且机身更加轻巧便携。 富士三款使用APS-C规格感光元件X系列相机合影 其实,富士的这种定价策略也是很多公司都使用过的:先是一款高性能的旗舰产品定一个高昂的价格,然后再出一款参数上略打一点折扣但在关键性能上毫不含糊的产品,把价格定得低一些显得“性价比”很高。于是买了高端旗舰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吃亏,而大部分人会兴高采烈的去选购次一级的那款产品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我们现在还不清楚索尼将为NEX-6制定一个怎样的售价,但想来估计6XXX应该是肯定的。虽然NEX-7对决X-Pro1有价格上的优势,但未来如果NEX-6和X-E1售价近似的话,我觉得整体形势应该会对富士更有利一些。当然,我并不是说富士X-E1的出货量会超过索尼NEX-6,但至少两者的销售数量比会更加接近,这对于富士而言就已经足够了。事实上,我身边已经有朋友出掉了X-Pro1而持币待购X-E1。因为他觉得X-Pro1是那种类似徕卡M9那样讲情调,不慌不忙的休闲摄影机种,而富士X-E1则更像是一台能够让他在C/N/S之外找到“干活”感觉的机器。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出售 fuji Xpro1 + 35mm 1.4 + 14mm2.8 (Bradshaw )
- 「出相机」富士XE2,xf18-55 (永烁星光之喵)
- Fuji X-E1 说明书 (碎光)
- 求个m42-fx和dkl-fx转接环 (小饭那逼孩子)
- 【出】美能达MD口58 1.4+MD-FX接环 (saba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