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县级城市实体书店现状考察报告

听风听雨

来自:听风听雨
2013-01-04 18:13:3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Peano

    Peano (请叫我轩哥) 2013-01-04 18:18:49

    挺认真的报告,也不见得就是悲哀,实体书没落是必然的

  • xingZzz

    xingZzz 2013-01-04 18:21:35

    我这里的新华书店,教辅+考试+畅销书占了90%

  • 阿尔山的穆尔

    阿尔山的穆尔 (坚持梦想,咬牙熬成伟大) 2013-01-04 18:38:04

    这就是中国的现状,没有人阅读,出版社就没动力出好书,越没有好书,越没有人阅读

  • 猛喝牛奶君

    猛喝牛奶君 (牛奶万岁!) 2013-01-04 18:58:09

    你确定年轻人不逛书店不是因为能网购?

  • Orlando

    Orlando 2013-01-04 19:09:10

    我家也是小城市。我已经很久没在书店买过书了,偶尔能淘到一本,但是几率极小。 教辅占了近50%,然后是一些青年作家的言情,玄幻等一类我统称为“网络小说”的书,还有各种版本的世界名著,大概占了25%。剩下的部分,又多数被菜谱,一些合集,占据。但是剩下的几个书架还是有看头,收藏宗教心理学诗歌一类都有独立的书架。

  • 拂衣可同调

    拂衣可同调 2013-01-04 19:11:27

     一是“小资”类图书,这个分类可能不太准确,总之就是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丽江的柔软时光》之类的书;二是经管、职场类图书,例如《货币战争》、《杜拉拉升职记》、《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三是成人绘本类,例如几米,高木直子

    ……这三种不看也罢

  • 妈说我是神经病

    妈说我是神经病 2013-01-04 19:18:51

    桂林幸好有刀锋

  • 听风听雨

    听风听雨 楼主 2013-01-04 19:30:53

    你确定年轻人不逛书店不是因为能网购? 你确定年轻人不逛书店不是因为能网购? 猛喝牛奶君

    经常网购书的估计比逛书店的更少,至少我接触到的家乡那些年龄跟我相仿的人当中,业余生活要么打麻将,要么看电视上网。偶尔碰到一个说经常看小说的,一问都是在网上看网络小说的。

  • 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2013-01-04 23:35:08

    希望楼主去当地图书馆考察一下也写个类似报告

  • 大犬

    大犬 (Summer has come and passed) 2013-01-04 23:56:35

    通信和交通闭塞时,生活太无聊乏味,去书店看书既是消遣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现在有了电视电脑互联网,甚至出门也方便多了,五光十色的世界都在眼前摆着,还需要去书店里找什么?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大部分人不再去书店的原因。

  • excusus

    excusus 2013-01-05 03:16:08

    买过超值白金版-鲁迅,那么大一本,真便宜,看了半学期。 还买过李泽厚的三本思想史,真不知道小县城里有谁会看。

  • sasa

    sasa 2013-01-05 08:53:50

    先顶后看,这种长文最难得!

  • 小刀

    小刀 2013-01-05 09:12:43

    这个文章不错

    楼主观察总结的教辅,少儿,生活实用,文学

    这几类书籍,我觉得在中国所有城市都是主流

  • 小刀

    小刀 2013-01-05 09:15:12

    桂林幸好有刀锋 桂林幸好有刀锋 妈说我是神经病

    不如说桂林幸好有那么多大学,呵呵

  • 明瑞

    明瑞 2013-01-05 09:32:12

    这个“县级市”怎么跟我家乡那么像呢~说不定是一个地方。

  • tiggor

    tiggor (何以解忧,唯有买书。) 2013-01-05 10:03:25

    "一个二十来万人口的城市,竟然养不活一家像样的书店,那么我觉得,这不仅是家乡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

    我所在的大学,堂堂在校生一万二千人,居然没有一家书店。原来的几家书店现在只剩下一家仅仅卖考研的不能算书店的书店。不仅是大学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了吧。

  • 妖妖大人

    妖妖大人 (学而不缀,行而不颓) 2013-01-05 10:59:49

    大概小城市的书店都是这样的,记得N年前,想买稍微学术或小众的书,即不是教材也不属名著的书,就得专门让书店的人给订购了。市场小,他们不敢屯太多,这是实情。至于实体书的没落,我想,大概是市场细分和转型吧,教科书是永在的,高端书也会越来越多……有点像铅笔的现代化发展。

  • 吃土少女的忧郁

    吃土少女的忧郁 (抱着猫咪过冬) 2013-01-05 12:01:43

    我做过小城市的书店。因为比较集中的缘故,有时候这样一家书店一天的营业额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大全集那个一天能卖掉一两百本。╭(╯^╰)╮

  • 妈说我是神经病

    妈说我是神经病 2013-01-05 12:22:20

    不如说桂林幸好有那么多大学,呵呵 不如说桂林幸好有那么多大学,呵呵 小刀

    可惜没一个叫得响的

  • 腰精儿~

    腰精儿~ (请柔情似水以对~) 2013-01-05 12:23:41

    文学领域死水一潭 文化领域一潭死水

  • 名字写在水上

    名字写在水上 (出门惘惘知奚适,白日昭昭未易昏) 2013-01-05 14:20:31

    强烈同感。楼主,见微知著;大概中国任何一个县级城市的书店都是这样的。真的,没多少人再读书了。人们都在想着发财,出名,网游,泡妞,哈韩哈日,娱乐至死……即使看书也是看畅销书

  • 太阳翼

    太阳翼 2013-01-05 14:22:25

    哪个县级市啊?20多万。。。我们镇上就20多万

  • 太阳翼

    太阳翼 2013-01-05 14:23:43

    lz。。。我是射洪的。。。

  • 放蜂人

    放蜂人 2013-01-05 15:04:57

    新华书店变成了一个卖壮阳药的地方,教辅和成功学的书籍占了大部分,虽然书名不一样,但我看来都是卖的一种书

  • 如若初识

    如若初识 (安然恬静 不语不伤) 2013-01-05 15:05:30

    我们这边也差不多,感觉人都特别浮躁,看书的人很少,我周围的朋友中,基本上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书店话除了几家新华书店的话,都是教辅书店,还有一家特价书店,那里面都那种折扣很大的书,但是出版社都不怎么样的,都是小出版社。 新华书店的话,前一阵子去看了一下,外国文学方面,人民文学和上海译文的书基本上看不到,古籍的话,上古和中华书局的也基本上看不到。。。

  • 江南渔者

    江南渔者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谈天) 2013-01-05 15:07:17

    完全对头 这就是中国书店的现状 中国人的素质不强的原因就在这一细节里呀 想想日本人虽然发达可阅读看报看书率还是我们的几倍哪

  • 小刀

    小刀 2013-01-06 11:16:15

    可惜没一个叫得响的 可惜没一个叫得响的 妈说我是神经病

    广西师范,桂林电子,桂林工学院,桂林航天,都如雷贯耳啊!

  • 侯克思

    侯克思 (怀旧代替了抑郁) 2013-01-06 11:27:26

    我家也在四川的一个县城,城里人口十几万,那里的实体书店的情况,基本和LZ说的差不多。我读高中时也经常买书,在小书店也买到王小波和卡尔维诺的,现在清一色的教辅书,要么就是畅销书。县城里以前有一个图书馆,花5毛钱,就能在里面看书,后来撑不下去改成了一个网吧,名曰“电子阅览室”。诶,还好,现在能网上买书,不然,情况更糟。另外说一点,我感觉这可能与四川人“小富即安”的生活态度有关,每次回家基本都是整天打麻将、吃饭、K歌,相对而言,大家更注重物质享受,地方越穷越是这样。

  • 告根硕

    告根硕 (离开群体才有自由) 2013-01-06 11:44:40

    挺认真的报告,也不见得就是悲哀,实体书没落是必然的 挺认真的报告,也不见得就是悲哀,实体书没落是必然的 Peano

    关键是网络书店也可以统计一下……各个类型的书都是什么人在消费……集中于哪些地区……

  • 天地万物无

    天地万物无 2013-01-06 11:50:37

    很怀念很多年前,和好友一起逛书店的情形。

    现在外文书店已经变成国美电器了~

  • 妈说我是神经病

    妈说我是神经病 2013-01-06 12:56:59

    广西师范,桂林电子,桂林工学院,桂林航天,都如雷贯耳啊! 广西师范,桂林电子,桂林工学院,桂林航天,都如雷贯耳啊! 小刀

    小刀是行内人?桂林的高校你还漏了一所桂林医学院,从小到大我看病都是去他家附属医院的~~~不过只能说,桂林高校重量不重质,连所211都没有,听说原本师大有跻身的名额,后因某些原因,最终花落广西大学。。。

  • 张小不乐子

    张小不乐子 2013-01-06 14:06:32

    写得好,人才外流,这是core

  • 听风听雨

    听风听雨 楼主 2013-01-06 21:36:21

    桂林幸好有刀锋 桂林幸好有刀锋 妈说我是神经病

    桂林不是小城市好吧

  • 妈说我是神经病

    妈说我是神经病 2013-01-06 22:15:20

    桂林不是小城市好吧 桂林不是小城市好吧 听风听雨

    嗯,不是小城市,是大县城。

  • 听风听雨

    听风听雨 楼主 2013-01-12 14:15:22

    我们这边也差不多,感觉人都特别浮躁,看书的人很少,我周围的朋友中,基本上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我们这边也差不多,感觉人都特别浮躁,看书的人很少,我周围的朋友中,基本上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书店话除了几家新华书店的话,都是教辅书店,还有一家特价书店,那里面都那种折扣很大的书,但是出版社都不怎么样的,都是小出版社。 新华书店的话,前一阵子去看了一下,外国文学方面,人民文学和上海译文的书基本上看不到,古籍的话,上古和中华书局的也基本上看不到。。。 ... 如若初识

    看书的人哪儿都少,只不过大城市的人口基数大,所以显得看书的人要多一些。小城市的阅读人口数量简直就是杯具。

  • 听风听雨

    听风听雨 楼主 2013-01-12 14:15:45

    嗯,不是小城市,是大县城。 嗯,不是小城市,是大县城。 妈说我是神经病

    NONONO~根据国家标准,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就是大城市鸟~

  • log

    log (与世界交手这些年来风采依旧) 2013-01-12 17:52:23

    教辅和少儿书籍在三、四线城市一统天下好多年了。 以前每个城市都有新华书店,感觉那个时候书的供给也是计划的,有些书没人买也会上架,中学时新华书店承包给了个人,于是教辅比例高速提升。 结合自己工作后每年的读书量,觉得确实是正常的。

  • Susan

    Susan 2013-01-12 18:09:52

    楼主不错

  • 小刀

    小刀 2013-01-12 19:50:17

    小刀是行内人?桂林的高校你还漏了一所桂林医学院,从小到大我看病都是去他家附属医院的~~~不过 小刀是行内人?桂林的高校你还漏了一所桂林医学院,从小到大我看病都是去他家附属医院的~~~不过只能说,桂林高校重量不重质,连所211都没有,听说原本师大有跻身的名额,后因某些原因,最终花落广西大学。。。 ... 妈说我是神经病

    呀,竟然忘了桂医,我第一次去桂林玩就是桂医的同学带我逛的,我在桂林五大高校都有同学,哈哈

  • 小刀

    小刀 2013-01-12 20:00:30

    看书的人哪儿都少,只不过大城市的人口基数大,所以显得看书的人要多一些。小城市的阅读人口数量 看书的人哪儿都少,只不过大城市的人口基数大,所以显得看书的人要多一些。小城市的阅读人口数量简直就是杯具。 ... 听风听雨

    不全是人口基数问题,还有人口比例问题

    举个例子,2011北京电影票房10.8亿,天津是1.9亿,相差6倍,它们的人口差别没有6倍吧?3倍都不一定有

  • Figo

    Figo (谁也不用给我一个美好时代) 2013-01-12 20:48:59

    说的很在理 其实哪怕在大城市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 妈说我是神经病

    妈说我是神经病 2013-01-12 22:04:15

    呀,竟然忘了桂医,我第一次去桂林玩就是桂医的同学带我逛的,我在桂林五大高校都有同学,哈哈 呀,竟然忘了桂医,我第一次去桂林玩就是桂医的同学带我逛的,我在桂林五大高校都有同学,哈哈 小刀

    下次再来桂林我带你逛哈哈

  • 听听风吹

    听听风吹 2013-01-12 22:19:28

     一是“小资”类图书,这个分类可能不太准确,总之就是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就是想停下  一是“小资”类图书,这个分类可能不太准确,总之就是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丽江的柔软时光》之类的书;二是经管、职场类图书,例如《货币战争》、《杜拉拉升职记》、《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三是成人绘本类,例如几米,高木直子 ……这三种不看也罢 ... 拂衣可同调

    经管可以看下吧,楼主例子不算,除了货币战争那俩不算。

  • 听听风吹

    听听风吹 2013-01-12 22:19:52

     一是“小资”类图书,这个分类可能不太准确,总之就是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就是想停下  一是“小资”类图书,这个分类可能不太准确,总之就是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丽江的柔软时光》之类的书;二是经管、职场类图书,例如《货币战争》、《杜拉拉升职记》、《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三是成人绘本类,例如几米,高木直子 ……这三种不看也罢 ... 拂衣可同调

    楼主开家门面吧,可以做大。

  • 小刀

    小刀 2013-01-12 22:36:47

    下次再来桂林我带你逛哈哈 下次再来桂林我带你逛哈哈 妈说我是神经病

    好,到时给你发豆邮 所以你别弃用现在这个ID啊,不然到时找不到你==

  • 听风听雨

    听风听雨 楼主 2013-01-13 12:06:55

    不全是人口基数问题,还有人口比例问题 举个例子,2011北京电影票房10.8亿,天津是1.9亿,相 不全是人口基数问题,还有人口比例问题 举个例子,2011北京电影票房10.8亿,天津是1.9亿,相差6倍,它们的人口差别没有6倍吧?3倍都不一定有 ... 小刀

    电影跟书还是有点不一样的,看电影的群体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几乎没有去电影院的,所以年轻人比较越大的城市,看电影的人就会越多,而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最大区别就是大城市的年轻人比较多。

  • 小刀

    小刀 2013-01-13 14:49:45

    电影跟书还是有点不一样的,看电影的群体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几乎没有去电影院的,所以年轻 电影跟书还是有点不一样的,看电影的群体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几乎没有去电影院的,所以年轻人比较越大的城市,看电影的人就会越多,而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最大区别就是大城市的年轻人比较多。 ... 听风听雨

    上回给的数据有误,2011年,北京电影票房应是13.3亿,天津是2.9亿,前者是后者的4.6倍,北京跟天津的人口之比应该没有4.6倍

    如果说天津不是典型中心城市,我们再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典型中心城市的2011年电影票房做一比较,http://tieba.baidu.com/p/1800365673

    北京:13.3亿 上海:10.7亿 广州:6.2亿 深圳:5.8亿

    这4个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分别为: 北京:1961.2万,http://www.bjstats.gov.cn/rkpc_6/pcsj/201105/t20110506_201581.htm 上海:2301万,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105/218819.html 广州:1270万,http://www.gzstats.gov.cn/tjgb/glpcgb/201105/t20110517_25227.htm 深圳:1035万,http://www.sztj.com/main/xxgk/tjsj/tjgb/pcgb/201105127231.shtml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的人口之比==1.89:2.22:1.23:1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的票房之比==2.30:1.85:1.07:1

    从上面可以看出,电影票房之比跟人口之比是有差异的,上海的人口是北京的1.17倍,但票房却只有北京的80%

    这个差异,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1,人口基数的不同 2,城市GDP和人均GDP的不同 3,人口对电影或者读书的偏好不同 4,商品价格的不同

    考察以上各因素,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GDP和人均GDP的差别才是造成消费品市场繁荣程度差别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消费品市场既包括汽车电脑,也包括书籍和电影

    我们无法从人口之比推断出电影票房之比,但我们几乎可以从GDP之比中推断出电影票房之比,而这种推断往往跟事实相差不远。事实上,全球GDP前十的国家,它们的电影票房也是前十,而且票房排名跟GDP排名几乎完全重合。

  • 听风听雨

    听风听雨 楼主 2013-01-13 15:24:52

    上回给的数据有误,2011年,北京电影票房应是13.3亿,天津是2.9亿,前者是后者的4.6倍,北京跟天 上回给的数据有误,2011年,北京电影票房应是13.3亿,天津是2.9亿,前者是后者的4.6倍,北京跟天津的人口之比应该没有4.6倍 如果说天津不是典型中心城市,我们再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典型中心城市的2011年电影票房做一比较,http://tieba.baidu.com/p/1800365673 北京:13.3亿 上海:10.7亿 广州:6.2亿 深圳:5.8亿 这4个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分别为: 北京:1961.2万,http://www.bjstats.gov.cn/rkpc_6/pcsj/201105/t20110506_201581.htm 上海:2301万,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105/218819.html 广州:1270万,http://www.gzstats.gov.cn/tjgb/glpcgb/201105/t20110517_25227.htm 深圳:1035万,http://www.sztj.com/main/xxgk/tjsj/tjgb/pcgb/201105127231.shtml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的人口之比==1.89:2.22:1.23:1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的票房之比==2.30:1.85:1.07:1 从上面可以看出,电影票房之比跟人口之比是有差异的,上海的人口是北京的1.17倍,但票房却只有北京的80% 这个差异,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1,人口基数的不同 2,城市GDP和人均GDP的不同 3,人口对电影或者读书的偏好不同 4,商品价格的不同 考察以上各因素,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GDP和人均GDP的差别才是造成消费品市场繁荣程度差别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消费品市场既包括汽车电脑,也包括书籍和电影 我们无法从人口之比推断出电影票房之比,但我们几乎可以从GDP之比中推断出电影票房之比,而这种推断往往跟事实相差不远。事实上,全球GDP前十的国家,它们的电影票房也是前十,而且票房排名跟GDP排名几乎完全重合。 ... 小刀

    哈哈,小刀真是认真~可以做篇论文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9328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