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龙应台应该是lz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文字可以犀利得直指人心,抑或也可以温柔如水。有同爱龙应台的文字的么?
在学校的时候反复看了两遍,很感动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嗯,很喜欢这本书,支持大家读一读,我先买的这本,后来买的她的其他书
更为动人的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前几天收拾书,恰好翻出这本《目送》,而豆瓣的有声小站恰好是一个声音很甜的妹子在读书中的第一篇文章~不过,最喜欢的是《龙应台评小说》《写给台湾的信》比较早期的作品~
我是来标新立异的:这本书,我看不下去,白买了。。。。。
我是先接触她的《野火集》,批评80年代台湾的社会阴暗面与人们的不作为,和现在的大陆社会及其相似,推荐大家读一读
很早之前看的目送。印象比较深刻,有一天夜里我用手机上天涯,翻到了老帖,我要回到1997年了你们有什么话需要我告诉当时的你的。(类似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看过)然后就哭得稀里哗啦,为别人也为自己。 第二天上午我恰好看了目送,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人生没有R档,一下子击中了我,和头天夜里看的帖子相互呼应。
人生是不可能倒回去重来的,所以,与其总是悔恨过去,不如珍惜现在。
虽然很真实,可是不免做作..我的理解..我妈也这么理解,作为一个20出头的男生,其实感触真没我妈那个年纪的人多。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读过这本书,除了有些句子很感动外,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也许是我人生经验不够,没有经历过人生的生死离别吧!现在为止,也没有真正远离父母过。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也看不下去,送人了..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就因为这句话才买的,买后发现其他的文字不喜欢...
嗯。。同时也证明了,我不喜欢看矫情的文章。。。。。或者煽情的。
同一楼、那段文字很温暖
每一篇都很好看,最后一篇每次读都落泪,是不是不够坚强。。。患老年痴呆真的很痛苦啊,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爱他的人。
后来又买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无感。。。
刚买的时候经常半夜看看一篇两篇,然后就忍不住哭得像个sb= =
高二的某天一口气读完的,读到她写年老的父亲的段落,忍不住哭了
差不多我也是。
同sb T_T
我一个对亲情厌恶或无感的人读着觉得特矫情。
不喜欢。美化不必美化的东西,让人对人性的认识流于幻想中的美好里,永远不能带着批判眼光对待亲情,是一种美好的危险。
也许,不是文字问题。而是态度暧昧。腻人。
第一篇,《目送》,我是读出声来的,读着读着眼泪就流出来了。。。。好奇怪,但感觉感情没有很大的波动,就是不自觉流出来了。
[内容不可见]
前几天刚读完
这本书在龙的众多作品中女性化很多但是与其他的女性作家相比文风还是比较硬(读太久或许更柔软的部分我已经忘掉),你把作者想成男的感觉也差不多能写出这样子来。有些女性作家真的是非常非常女性化,一读就读出差别,比如霍达
读读她别的书就觉得这本目送 实在不必再带有批判的眼光 否则龙应台真的是整天拿着长矛在战斗人生找不到点温柔的地方了
完全没看下去.....
我以前也是挺喜欢她的。后来也是有机会就会去听她的讲座。记得工作的时候和她有过几天的接触,这个人啊,唉。。。。。可能文人自相轻,也可能是她rp的问题,不多评。
同感,这让我想到一个笑话,很早以前不只龙应台其人,读老版本的《野火集》封面的龙应台让我一直以为她是爷们,没想到居然不少人和我一样有此误解。。呵呵
没接触过她本人,希望她不是余秋雨那种有文没品的文化人吧
没接触过余秋雨,不好相比较。为数不多的接触,让我觉得她是比较傲气的那种人,有点不尊重人。
同感~有些失望。都是亲情,出自吴念真笔下却是真挚感人
难道看书真得像钱钟书先生所说‘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呵呵,也许你误解了她,抑或她就是那样的人,希望她不是那样的人吧,如果真是,作为读者也没办法去改变
还是亲爱的安德烈好一点
是稍感做作的。。
感觉,他们已经不是普通人了,这种夹杂很多现实生活感想的文章,本身就带有很强烈的阶级感。。
龙应台是女的啊。。。。(+﹏+)~狂晕。。。
挺喜欢的。单纯的觉得她文笔好
买了以后一直放在书架上 觉得自己还是静不下心来
真心觉得没太多感觉, 看了也记不住
有机会买来看看!
是啊。龙应台这种人离我们就很远,何况是安德烈呢?
可能就是这样的,好多事情不如不见。参加过两次香港书展,见到好多作家,很多跟之前想象中的不一样,除了四娘,哈哈哈。
四娘。。看来您是外貌协会的嘛,哈哈
嗯,这种书读起来有点辛辣而又不失味美,呵呵
哈哈,不是不是,只是他口碑不是一直很差么,见到后,真的是这样的。。。。。
最喜欢的就是这句。
还有孩子你慢慢来,当时看这两本书的时候,我都哭了…………我是不是太夸张啦!
熬夜看完的,看的时候会有点揪心,看完了赶脚不想看第二遍了。
作为文艺小青年,理解理解,呵呵
哎,买了两年了,一直没怎么看。当和对象分手时才想回到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会努力看书的
出彩的文章都在前头,可能是审美疲劳吧,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是在凑篇数 最喜欢《目送》、《寂寞》、《寒色》、《最后的下午茶》
《人在欧洲》。没记错就是这个。
蛮喜欢龙应台的,能买到的书基本都买了。陆陆续续都有关注她的演讲和个人发展历程。个人觉得目送只有几个篇目出彩些,更喜《亲爱的安德烈》。
马克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