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

大龅牙

来自:大龅牙
2013-02-09 06:20:2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09 06:27:03

    其中道理,书呆子只会看书,或许懂得了字面意思,却不会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有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 此贴为自勉,也和大家分享以共勉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09 07:33:58

    一席话让身边的学生站了起来,这就是孔子要的效果。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这个场景中并没有教育,有的只是不安的传递。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09 08:40:29

    一席话让身边的学生站了起来,这就是孔子要的效果。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这个场景中并没有教育 一席话让身边的学生站了起来,这就是孔子要的效果。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这个场景中并没有教育,有的只是不安的传递。 ... 山里人

    老师在课堂上要你回答问题,学生会起立回答,想必你小时候也经历过的,其他同学有感到不安么?起立表示一种态度,表示对师长的尊重。 为何喜欢抬杠呢?吃不下东西,总嫌东西这有问题那有问题,从侧面反映这个人或许消化不良,肠胃不好。

  • 语者

    语者 2013-02-09 19:15:33

    这恐怕不是抬杠,孔子在做人上谦虚,知识上骄傲。所谓孝啊礼啊,无非是一种义务,而这种义务是不可质疑的,意思是做就对了。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3-02-09 22:44:23

    [内容不可见]

  • 1207

    1207 2013-02-10 01:05:40

    孔子要不要回个礼,站起来宣讲?以示对知识的尊重。

  • 么么鹿

    么么鹿 (一枚待业有志小青年~~) 2013-02-10 01:11:04

    卤煮只是想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家意会即可。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10:14:03

    孔子要不要回个礼,站起来宣讲?以示对知识的尊重。 孔子要不要回个礼,站起来宣讲?以示对知识的尊重。 1207

    孔子以仁最为看重,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礼的则为伪君子。仁义礼智信,智即知识,在孔子心中的地位是比较靠后的。 秦桧和文天祥同是状元,知识都是很深厚的,差距就在修养上,即孔子所讲的仁。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10:23:34

    孔子要不要回个礼,站起来宣讲?以示对知识的尊重。 孔子要不要回个礼,站起来宣讲?以示对知识的尊重。 1207

    如果是朋友,孔子是肯定会回礼的。但若是自己的学生,按当时的规定是不用回礼的。 有个官员去拜访孔子,孔子不喜欢对方,故意让仆人回复已外出。然后挑一个那个官员不在家的日子去回拜,则既不失礼,亦不违心

  • δ

    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2013-02-10 10:35:37

    礼么 心意即可 弟子尊敬老师给的知识 当是如此 但是礼要是过了 就繁复了 就呕心了 孔老夫子总是仁 仁是好啊 这个是他追求的一种境界 但是怎么期望人人都能仁了 不现实的东西 所以 孔子仇视法律 是让人瞧不起的

  • zigreal

    zigreal 2013-02-10 11:11:26

    避席表现对知识的尊重,非常好。

    但要问的是:然後呢?後人发展的知识有没有超越前人?

    我觉得,当曾子学说超越孔子,曾子面对孔子仍能有避席的表现。这时的避席才叫人心动。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12:18:08

    礼么 心意即可 弟子尊敬老师给的知识 当是如此 但是礼要是过了 就繁复了 就呕心了 孔老夫子总是 礼么 心意即可 弟子尊敬老师给的知识 当是如此 但是礼要是过了 就繁复了 就呕心了 孔老夫子总是仁 仁是好啊 这个是他追求的一种境界 但是怎么期望人人都能仁了 不现实的东西 所以 孔子仇视法律 是让人瞧不起的 ... δ

    是的,礼节是不可少的,但没必要太过头,时代变化礼节也在变化。日本人的礼节还有汉唐遗风,待人接物时就太繁锁了,感觉客气过头了,让对方感觉反倒有点虚伪了。比如不停地45度躹躬,让对方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孔子没仇视过法律哦,孔子之前法家代表是管仲,孔子对管子评价不算低的。 有句俗话说,多一间学校,就可以少造一间监狱。不过当前在马列利己主义拜物教的思想指导下,即便教育也只能离仁越来越远。

  • δ

    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2013-02-10 12:43:34

    是的,礼节是不可少的,但没必要太过头,时代变化礼节也在变化。日本人的礼节还有汉唐遗风,待人 是的,礼节是不可少的,但没必要太过头,时代变化礼节也在变化。日本人的礼节还有汉唐遗风,待人接物时就太繁锁了,感觉客气过头了,让对方感觉反倒有点虚伪了。比如不停地45度躹躬,让对方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孔子没仇视过法律哦,孔子之前法家代表是管仲,孔子对管子评价不算低的。 有句俗话说,多一间学校,就可以少造一间监狱。不过当前在马列利己主义拜物教的思想指导下,即便教育也只能离仁越来越远。 ... 大龅牙

    一年 子产铸刑鼎 把法律公布出来 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老夫子要求太高了 竟然用刑罚来管理国家 那置礼义廉耻于何地 换言之 老先生要的是礼治不是法治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形而上的传统 太不踏实了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13:13:37

    避席表现对知识的尊重,非常好。 但要问的是:然後呢?後人发展的知识有没有超越前人? 我 避席表现对知识的尊重,非常好。 但要问的是:然後呢?後人发展的知识有没有超越前人? 我觉得,当曾子学说超越孔子,曾子面对孔子仍能有避席的表现。这时的避席才叫人心动。 ... zigreal

    孔子毕生追求的是真理,而非高人一等,卓尔不群。真理是客观的,没必要争高下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13:15:16

    一年 子产铸刑鼎 把法律公布出来 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老夫子要求太高了 竟然用刑罚来管理 一年 子产铸刑鼎 把法律公布出来 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老夫子要求太高了 竟然用刑罚来管理国家 那置礼义廉耻于何地 换言之 老先生要的是礼治不是法治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形而上的传统 太不踏实了 ... δ

    出自《论语》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其实,可以从后面一句明显看出。儒家讲求的就是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 境界不同 |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13:40:47

    一年 子产铸刑鼎 把法律公布出来 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老夫子要求太高了 竟然用刑罚来管理 一年 子产铸刑鼎 把法律公布出来 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老夫子要求太高了 竟然用刑罚来管理国家 那置礼义廉耻于何地 换言之 老先生要的是礼治不是法治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形而上的传统 太不踏实了 ... δ

    孔子提倡的是仁义,礼只是外在表面形式。教育是积极的,让人内心里服从;法律是消极的,从限制人的自由出发,肉体服从不代表会心服。 美国每个小镇也教堂,也就是培养慈爱之心。

  • δ

    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2013-02-10 15:07:09

    孔子提倡的是仁义,礼只是外在表面形式。教育是积极的,让人内心里服从;法律是消极的,从限制人 孔子提倡的是仁义,礼只是外在表面形式。教育是积极的,让人内心里服从;法律是消极的,从限制人的自由出发,肉体服从不代表会心服。 美国每个小镇也教堂,也就是培养慈爱之心。 ... 大龅牙

    仁义当然好了 可是问题在于 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 完美的目标 要与现实相结合有用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可是事实证明 孔老先生周游列国 却无寸功 最终回到老家教书为生 他说提倡的仁义礼法治国 到现在为止 没有哪个真正采用 大家都知道是以儒术的外皮行法家的实质 人的素质有高低 对现实只能退而求其次 用标标准准的法律规范治国 你说的美国小镇的教堂那是宗教问题 虽然是培养仁爱之心 但从没有听说过米国是以基督教义治理国家作为国家的依据的 恰恰相反 真是米国的法律的相对完备 个人才有个人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换个时髦的说法就是明晰个人的产权 是讲得清清楚楚的 如果只提倡仁爱教育 没有相应的惩罚 那么明显利用仁爱的那类人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恰如钱文忠说的 现在学三字经的孩子 在社会上是堪忧的 是要吃亏的 这个吃亏是很遗憾的 但是确实是事实存在的 正如庞加莱的说 好的理论是实用的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16:10:41

    仁义当然好了 可是问题在于 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 完美的目标 要与现实相结合有用才能发挥他的作 仁义当然好了 可是问题在于 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 完美的目标 要与现实相结合有用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可是事实证明 孔老先生周游列国 却无寸功 最终回到老家教书为生 他说提倡的仁义礼法治国 到现在为止 没有哪个真正采用 大家都知道是以儒术的外皮行法家的实质 人的素质有高低 对现实只能退而求其次 用标标准准的法律规范治国 你说的美国小镇的教堂那是宗教问题 虽然是培养仁爱之心 但从没有听说过米国是以基督教义治理国家作为国家的依据的 恰恰相反 真是米国的法律的相对完备 个人才有个人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换个时髦的说法就是明晰个人的产权 是讲得清清楚楚的 如果只提倡仁爱教育 没有相应的惩罚 那么明显利用仁爱的那类人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恰如钱文忠说的 现在学三字经的孩子 在社会上是堪忧的 是要吃亏的 这个吃亏是很遗憾的 但是确实是事实存在的 正如庞加莱的说 好的理论是实用的 ... δ

    孔子壮年时也有雄心壮志,他培养了一批从政的专业人才,后来思想有了大转变,老年开始收一些专诚布道的学生,专心于著书立说,整理古籍。他深知,教改造国民性才是最好的办法。孔子生前道之不行,就否定孔子,这是成王败寇的说法。秦桧整死了岳飞,我们就学秦桧的实用主义?相反,孔子死后,有2500年在中国奉为万世师表,美英的名人词典都将孔子列为思想家第一。 文艺复兴有没有用?通过人文的方式改造人的思想,才有了当今欧洲的文明。否则,为何不叫科技复兴呢? 法律是人订的,执行法律的是律师、法官、检查官,主体还是人。若实用就是好的,那么法律的这些主体也可以枉法,这些主体还是需要有好的道德水准才可公正。因为这些主体都非常专业,法律总有漏洞可钻。律师是为主顾服务的,他不可能做到完全公正。 孔子讲的是天道,普通人摸摸自己的良心即可判断,如此行之是否伤天害理;而法律永远不可能如此精确。耶稣提倡的,也是和孔子相似的观念。至于你认为基督教只是摆设的观点,最好多找些欧美人了解一下,据说目前有13亿人信基督的。 教化的作用是隐性的,但绝非无用的。当然,儒法的确有互补的作用。

  • δ

    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2013-02-10 16:15:14

    孔子壮年时也有雄心壮志,他培养了一批从政的专业人才,后来思想有了大转变,老年开始收一些专诚 孔子壮年时也有雄心壮志,他培养了一批从政的专业人才,后来思想有了大转变,老年开始收一些专诚布道的学生,专心于著书立说,整理古籍。他深知,教改造国民性才是最好的办法。孔子生前道之不行,就否定孔子,这是成王败寇的说法。秦桧整死了岳飞,我们就学秦桧的实用主义?相反,孔子死后,有2500年在中国奉为万世师表,美英的名人词典都将孔子列为思想家第一。 文艺复兴有没有用?通过人文的方式改造人的思想,才有了当今欧洲的文明。否则,为何不叫科技复兴呢? 法律是人订的,执行法律的是律师、法官、检查官,主体还是人。若实用就是好的,那么法律的这些主体也可以枉法,这些主体还是需要有好的道德水准才可公正。因为这些主体都非常专业,法律总有漏洞可钻。律师是为主顾服务的,他不可能做到完全公正。 孔子讲的是天道,普通人摸摸自己的良心即可判断,如此行之是否伤天害理;而法律永远不可能如此精确。耶稣提倡的,也是和孔子相似的观念。至于你认为基督教只是摆设的观点,最好多找些欧美人了解一下,据说目前有13亿人信基督的。 教化的作用是隐性的,但绝非无用的。当然,儒法的确有互补的作用。 ... 大龅牙

    我没鄙视老夫子啊 我只是认为法治比礼治更现实 更脚踏实地罢了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17:02:23

    我没鄙视老夫子啊 我只是认为法治比礼治更现实 更脚踏实地罢了 我没鄙视老夫子啊 我只是认为法治比礼治更现实 更脚踏实地罢了 δ

    要按社会风气风俗而言的。目前的情况,学三字经的人会吃亏,不代表三字经不好,而是反衬出国之耻所在,我们应该以有这种风气的社会为耻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0 19:49:33

    再抬次杠。请问楼主,尊重知识和尊重老师是否有些不同呢?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0 20:21:29

    再抬次杠。请问楼主,尊重知识和尊重老师是否有些不同呢? 再抬次杠。请问楼主,尊重知识和尊重老师是否有些不同呢? 山里人

    无心的呀,我收回"抬杠"这个词,不好意思。尊师属于人伦,有心与心的交流;知识则是客观存在,不存在感情,知识走得越逺,越容易忘记己心安放于何处。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1 17:18:37

    知识则是客观存在,不存在感情,知识走得越逺,越容易忘记己心安放于何处。

    我也认同这样的说法。按照上面说法,让曾子站起来的孔子就传授知识而言岂不失败了?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1 18:49:40

    知识则是客观存在,不存在感情,知识走得越逺,越容易忘记己心安放于何处。 ~~~~~~~~~~~~~~~~~~ 知识则是客观存在,不存在感情,知识走得越逺,越容易忘记己心安放于何处。 ~~~~~~~~~~~~~~~~~~~~~~~~~~~~~~~~~~ 我也认同这样的说法。按照上面说法,让曾子站起来的孔子就传授知识而言岂不失败了? ... 山里人

    但是孔子是将尊师和知识统一起来的,所以才不会迷失自我,迷失于社会。孔子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美国必须有一个学校和一个教堂,美国的知识是没有感情的;而孔子用一个学校就完成了心与知的完美结合。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1 19:49:50

    尊师和知识如何统一呢?站起来的曾子感受到的是尊师而不是客观知识;感受到客观知识的曾子沉浸其中不可能想到要站起来。

    试图把不可能统一的统一起来,可能正是孔子的虚幻。相信孔子则意味着拒绝人生,孔子学说成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自然鲜见个体人。

  • TLY

    TLY (偷得闲云翩一舟) 2013-02-11 19:59:37

    露珠新年愉快。明白了~(恭敬ing)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1 23:08:40

    尊师和知识如何统一呢?站起来的曾子感受到的是尊师而不是客观知识;感受到客观知识的曾子沉浸其 尊师和知识如何统一呢?站起来的曾子感受到的是尊师而不是客观知识;感受到客观知识的曾子沉浸其中不可能想到要站起来。 试图把不可能统一的统一起来,可能正是孔子的虚幻。相信孔子则意味着拒绝人生,孔子学说成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自然鲜见个体人。 ... 山里人

    和没好好读过论语对儒家始终存偏见的人难以用三言两语讲清楚。我只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代表了自由主义(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读孔子的传记你就会知道)人格之独立;"不逾矩"代表了遵守人伦与天伦(即公民契约精神)。 建议山里人兄弟好好读读论语,礼记,尚书,春秋等孔子的著作。尤其是孟子的文章,有强烈的人本主义思想,读完孟子你应该会对亚圣刮目相看的。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1 23:22:39

    尊师和知识如何统一呢?站起来的曾子感受到的是尊师而不是客观知识;感受到客观知识的曾子沉浸其 尊师和知识如何统一呢?站起来的曾子感受到的是尊师而不是客观知识;感受到客观知识的曾子沉浸其中不可能想到要站起来。 试图把不可能统一的统一起来,可能正是孔子的虚幻。相信孔子则意味着拒绝人生,孔子学说成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自然鲜见个体人。 ... 山里人

    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儒家是积极入世的,何来虚幻?实在懒得举例了,山里人你自己已经迷失于辩证法的怪圈了,建议自己去看论语领悟一下。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1 23:31:52

    我在这个社会里活了这么多年,即便没有读过孔孟也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我担心的不是自己没有读过论语或者其它什么经典,而是因为读了这些书沉迷于空洞的概念完全忘了自己的真实感觉和感受。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1 23:36:48

    尊师和知识如何统一呢?站起来的曾子感受到的是尊师而不是客观知识;感受到客观知识的曾子沉浸其 尊师和知识如何统一呢?站起来的曾子感受到的是尊师而不是客观知识;感受到客观知识的曾子沉浸其中不可能想到要站起来。 试图把不可能统一的统一起来,可能正是孔子的虚幻。相信孔子则意味着拒绝人生,孔子学说成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自然鲜见个体人。 ... 山里人

    阿基米德死前,士兵用剑指着他,他很淡定地说:等一下,让我先把这个题做完。这样的人,完全丧失了人性,只有智慧,这样的就是我所谓的极端迷失于知识的人,他已经非人类了, 人必有心灵和智慧,是有机整体。你为何总要将其分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么?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1 23:39:49

    你所谓的心灵是什么呢?凭什么你敢说别人没有呢?

  • 圣戴维斯的夏天

    圣戴维斯的夏天 (it is not enough) 2013-02-11 23:40:35

    对于我来说我选择会和几个哥哥一样,即使是比尔盖茨站起来毕恭毕敬的说:明白了,我还是和之前的选择一样而不会模仿他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1 23:54:08

    你所谓的心灵是什么呢?凭什么你敢说别人没有呢? 你所谓的心灵是什么呢?凭什么你敢说别人没有呢? 山里人

    主观世界即心灵,尊师属于这个范畴;相对的即是客观世界,比如智慧、物质等等。我倒没有说一定要人家站起来怎么样怎么样,只是在赞赏陈祎的悟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后一句说,空想是有害的。 小马过河的喻言说,别人讲的不算数,自己去趟一下才知道深浅。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2 00:31:47

    当你、我、至高无上、精妙、恭敬、聪明、尊重等等掺合进来之后,知识就退场了。难道不是这样?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2 00:47:27

    露珠新年愉快。明白了~(恭敬ing) 露珠新年愉快。明白了~(恭敬ing) TLY

    大感谢!新年愉快~

  • TLY

    TLY (偷得闲云翩一舟) 2013-02-12 00:51:01

    大感谢!新年愉快~ 大感谢!新年愉快~ 大龅牙

    哟 露珠该不是在国外吧~这么晚~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2 01:14:16

    哟 露珠该不是在国外吧~这么晚~ 哟 露珠该不是在国外吧~这么晚~ TLY

    木有,白天睡多了,晚上莫名兴奋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2 01:18:38

    当你、我、至高无上、精妙、恭敬、聪明、尊重等等掺合进来之后,知识就退场了。难道不是这样? 当你、我、至高无上、精妙、恭敬、聪明、尊重等等掺合进来之后,知识就退场了。难道不是这样? 山里人

    1+1+a=2+a 知识是客观的,心灵去吸收了知识,知识才变得有了生命力。不是同一维的概念,非扯一起有什么关系?逻辑有问题嘛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2 06:55:39

    想问一下:我们一开始谈的是什么?现在又在谈什么?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2 08:03:09

    想问一下:我们一开始谈的是什么?现在又在谈什么? 想问一下:我们一开始谈的是什么?现在又在谈什么? 山里人

    不了解孔孟之道又喜欢妄评,真是的。推荐钱穆的「人生十论」,总共就12篇文章,一天就能读完,可以整体上了解孔子的思想。别胡思乱想了。

  • 图山

    图山 2013-02-12 21:59:26

    我站起来,站到椅子旁边,侧过身子伸长胳膊回复这个帖子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3-02-12 22:09:00

    [内容不可见]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2 23:10:12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孟子曰,人之病在好为人师,我承认话太多会遭人厌,谨言慎行也是孔子的教训之一。我只是和大家讨论而已,什么时候有高人一等了哦,实非本意呀。说不说得过都不紧要的,即便是辩赢了人家不服也木用的。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2 23:56:41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我实在懒得再回复山里人,一直和人绕啊绕没个完,也是不想自己发言太啰嗦了,就让他赢呗,呵呵。若要宣扬孔孟之道,我可以贴很多其他文章在组里,并不想贴。 你的比喻欠妥,养鸡的是编书人,吃鸡蛋的是别人,你只是听到吃鸡蛋的人说鸡蛋不好,就讨厌鸡蛋而不吃它了。 若你能看出什么不友好,报歉,你多心了。

  • M

    M (古人诚不我欺) 2013-02-13 00:03:48

    没有席子 只有椅子 只好站起来避椅了

  • MR.XU

    MR.XU (那个扔裤子的少年有个美好的童年) 2013-02-13 00:07:37

    哦,知道了!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3 01:27:51

    1)古代圣贤之王的道理;2)知识的传递;3)尊重知识和尊重老师;4)山里人不读书却喜欢抬杠和绕;5)博学的楼主龅牙要搭场子讲授学问...

    请问楼主,上面几个问题,你究竟想谈哪个呢?

    顺便说一句,我提问时是站着的,而且是毕恭毕敬的哦。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3 10:43:14

    1)古代圣贤之王的道理;2)知识的传递;3)尊重知识和尊重老师;4)山里人不读书却喜欢抬杠和绕 1)古代圣贤之王的道理;2)知识的传递;3)尊重知识和尊重老师;4)山里人不读书却喜欢抬杠和绕;5)博学的楼主龅牙要搭场子讲授学问... 请问楼主,上面几个问题,你究竟想谈哪个呢? 顺便说一句,我提问时是站着的,而且是毕恭毕敬的哦。 ... 山里人

    欣赏陈祎,借以自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和大家分享陈祎的故事;尝试运用孔孟书中知识于现实,用实践体会书中的道理;读两本入门儒书在古代等于15,6岁孩童的水平,焉敢称博学?山里人大你像在挖苦人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3 11:37:17

    1)古代圣贤之王的道理;2)知识的传递;3)尊重知识和尊重老师;4)山里人不读书却喜欢抬杠和绕 1)古代圣贤之王的道理;2)知识的传递;3)尊重知识和尊重老师;4)山里人不读书却喜欢抬杠和绕;5)博学的楼主龅牙要搭场子讲授学问... 请问楼主,上面几个问题,你究竟想谈哪个呢? 顺便说一句,我提问时是站着的,而且是毕恭毕敬的哦。 ... 山里人

    第4点,我说人的心与知,礼与智是可以结合的,是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你却反复说,有礼没智,连心是什么含义都不懂,没法沟通。详细说恐怕得贴很长的文章,最好是自己去看书,没有人有义务解答你所有的问题,若你问题太多的话。

  • 山里人

    山里人 (从远古走来。) 2013-02-13 13:27:12

    万一或者万万一山里人说的就是古代圣贤之理,你觉得你言行还像陈祎或者曾子吗?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3 14:25:54

    楼主是友而非师,因此不需离席,以先贤为师即可。这种礼节过了两千五百多年,早已换了形式,无须拘于古礼,重在理解精神实质。

  • 大龅牙

    大龅牙 楼主 2013-02-13 14:39:28

    万一或者万万一山里人说的就是古代圣贤之理,你觉得你言行还像陈祎或者曾子吗? 万一或者万万一山里人说的就是古代圣贤之理,你觉得你言行还像陈祎或者曾子吗? 山里人

    曾子是尊师,陈纬为敬长;山里人对我是友,因此你指点我,我可以不避席。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84409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