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五則》內涵與趣味皆豐富
来自:张锦满 Moonie(世界多姿采)
2009年,舒乙遊說導演林兆華把他父親老舍的短篇小說搬上舞臺,並非在吹捧他父親,而是由於他認為他父親屬於舞台,也因為老舍有些短篇作品在今天看來仍有警世意義,值得改成舞台劇與大眾接觸。老舍寫過五十部舞臺劇,(1949年前寫過十部,1949年後寫過四十部),而他的長篇小說亦有《駱駝祥子》、《正紅旗下》、《月牙兒》等搬過上舞台,他可說是中國戲劇界其中一個泰斗。 舒乙向林兆華推薦老舍五則短篇小說(《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斷魂槍》、《上任》、和《兔》),合成《老舍五則》這個舞台劇,在2010年香港藝術節首演,更加添了紀念意義。 我並非老舍的讀者,但我於3月14日下午看該個演出,發現舒乙確實為他父親做了件好事,除了發掘和復活他父親五部佳作,豐富中國戲劇文化,也對今天中國社會世情示警。這五個短小的戲,(全場演出時間是兩小時,包括中場休息),在香港首演之後,相信將來可以在中國各地上演,讓更多國民認識老舍,並進一步思考老舍創作該些小說的心意。大家不要忘記,我們這位重要作家在文革時遭到迫害,在1966年跳進北京太平湖裏去。老舍是有心人,而他在1966年卻受到一些瘋狂學生盲目對待,今天我們好應該回顧他的作品來多思考一下。 在2010年,林兆華與他的編劇王翔把老舍創作的小故事搬上舞臺,既要表達原作者的心意,也要吸引大眾花錢買票進場接觸老舍,除了把故事講得有趣味,亦在舞台上注入新意,讓觀眾看得滿足過癮。今回他們表現成功,堪稱佳作。 第一個戲《柳家大院》幕一拉開,舞臺中央便見一條女屍。四周圍了她的丈夫、公公、小姑和算命先生等人。編劇與導演編輯和濃縮老舍小說裏的對白,讓劇中人在對話間,透露出該個女人被逼懸樑自盡的經過。有趣的是,該個女屍有時竟然會突然坐起來,對各人的說話表示意見。老舍的這個故事是講中國(舊)社會低下階層自相殘殺的現實,調子難免悲慘,然而林兆華今回的表達手法,富趣味和新意,大大減低其哀愁情緒。很明顯,老舍批評舊中國社會的訊息,今天香港觀眾都收到,而觀眾席上不時有人傳出笑聲,或許老舍與林兆華都會一樣視他們為理想觀眾。 第二個戲《也是三角》講兩個光棍軍人,情如手足。他們想娶老婆,卻沒有錢,於是想到二人湊錢,共同娶「一個」老婆。北京城有這樣的故事其實很淒涼,但林兆華處理該個故事卻注入笑料,我覺得他這樣處理更能表達故事中欲哭無淚的悲慘性,境界高。不過,劇中的女人原來並不知道自己嫁了兩個老公,而林兆華亦沒有交待她如何與兩個老公相處,那便有點美中不足。 第三個戲《斷魂槍》講鏢局的鏢師英雄末路的困境,因為手槍已經開始應用。故事探討蓋世武功承傳、外傳的問題,可是老舍和林兆華似乎都沒有給予答案。 第四個戲《上任》講官與匪同體,官有時是匪,而匪有時又是官,尤如一個銀元的兩面。老舍寫的是舊中國社會,可是今天舒乙和林兆華卻在舞臺上重現這個故事,難道說目前中國社會亦是如此? 第五個戲《兔》(英文翻譯作Fruit),講京劇團裏,有初出道的男旦欲做主角,不惜接受大軍閥包養,並讓自己的妹妹委身于大軍閥。這個古老故事所講的情況,在今天世界各地的娛樂圈裏亦會出現,原來老舍的短篇故事並沒有過時。該戲取名為《兔》,大概與故事涉及同性戀有關。 今回林兆華導演該五個短戲,並非與單一劇團合作,而是從不同團體挑選演員,而主要是北京曲藝團。他們都屬於老戲骨,演出舊時北京的人物,活靈活現,其神韻腔調,或許不是年輕舞台劇演員所能企及。 這個《老舍五則》舞台演出,除了具有反映世情的內涵外,難得又有易入俗眼的武打表演和京劇男旦演唱,增添了不少娛樂成份,相信一般觀眾都會看得過癮。(完)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1日郭富城演唱会求搭子 (モテ)
- 转让香港话剧票 (呆萌呆萌)
-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作業演員招募 (HayatoKazama)
- 香港语翻译招募 (Deep sea)
- 公益演出 免费看免费看免费看 (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