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痨又犯了,所以烙一个锅贴。关于地锅鸡。
来自:野渡(每个人温柔的方式不同。)
完全是因为面临这几天要交论文的窘境,所以特别想写点什么跟论文没关系的东西。 其实也是我刚刚看到一个童鞋说鸡公煲,虽然我没吃过那个,不过寒假时候跟朋友去吃了一次地锅鸡。 从原理上来说地锅鸡也是某种类型的火锅,只不过那锅看起来有一点带着乡土气的高端洋气。 这家饭店在偏远的郊区,城乡结合部都算不上,旁边就是国道,目所能及之处连个村庄都看不到,我去的时候还黑灯瞎火的,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开车的是朋友的哥哥,一路上风驰电掣左超右钻地搞得我想给爸妈打个电话留下最后的线索,结果到饭店门口来了个漂移加急刹,居然没有一踩油门就错过去。 这种我戴着眼镜都看不到的门店前居然停满了车,定睛看看还有俩大奔,不由得在感觉神奇之余充满了向往。 因为食客很多所以必须提前很久预约,饭店老板是朋友妈妈的同乡,所以人家给留了雅座。 大厅很简陋,像我小时候在姥姥家看过的放农具的大仓库,抬头可以看到房梁和瓦片。 旁边一间间“雅座”像单间的公共厕所一样,下半截是灰色的水泥,上半截是白水泥刷的墙,粗糙得能看见水泥刷一道道的痕迹。 房间正中间是一张所谓地锅,地锅是接地垒起来的,类似于东北的炕头。 炕头下面烧柴,上面是床铺,铺着褥子被子就可以暖暖和和舒舒服服地吃喝睡都在炕上,在我心里一直象征着米虫们心安理得的安逸生活。 而这里的地锅是在地面上用砖和水泥垒出一个稚拙古朴的炉灶,下面炉膛里烧柴,锅就被镶嵌在火上(悚然想到这锅怎么洗呢……),让人想起食堂里大师傅挥舞着铁锹一样的锅铲炒大锅菜用的那种,锅周围就是桌子,用来摆放往里加的菜。 据说我们到的时候锅刚沸了半小时,两小时前鸡块就已经放在调料丰富的高汤里炖了。这样看起来也有些像是在北京吃的猪蹄火锅,主要的肉类都是事先就炖入味了的。 黑色地板砖一样的桌面上放着一碟碟的菜,大致跟吃火锅一样,有油麦菜、茼蒿、鲜豆皮、冻豆腐、皮渣(类似于凉粉的一种当地特产,比较粗粝)、面筋等素菜。 大约是为了地锅鸡不被喧宾夺主,没有任何荤菜。 坐下不多说,我夹了一个鸡块,明显是柴鸡肉。 柴鸡就是散养或者家养的鸡,而非饲养场流水线一般的速成品。 入口略硬,比较劲道,有嚼劲,能够吃出纤维的口感,而且很香。 汤底是高汤,底料也就是常规炖肉那些,八角、姜片、桂皮、香叶之类的都能看到。 就我而言口味略咸略辣,总体还是鲜香浓郁的。 锅尺寸够大,鸡肉的量给得也实在,吃肉就吃了个七成饱,这时候服务员就建议下点青菜。 因为是炖肉,并不会有通常火锅辣汤的那种油腻感,至少不会直接看到上面一层油花。 青菜放进去一涮即熟,汤底的味道都渗进去了,而其中最好吃的就是冻豆腐和面筋,一咬汤汁都从气孔中一点点溢出来,每一个味蕾都被激活了。 最后是这边的惯例,下几条手擀面,满足得不得了。 吃完拍着肚子出来看到几个似乎比我还小的服务员在门口打打闹闹,太黑了我绊了一下,嘟哝了一句怎么没弄个灯啊,服务员大惊失色跑去开灯“啊呀都八点多了还没开灯老板知道扣半月钱啊……” 招牌是典型的红黄蓝绿能用上什么都用上的高端民族风。不过回头看看觉得也挺好的,处处都妥帖,从门面到内部装潢没有任何违和感。 自然终于吃了十二成饱导致晚上睡不着,兴致勃勃地跟朋友唠嗑到三四点。 朋友是一年没见的发小,跟她无论一起吃什么都会觉得美味再增三分。 这么想来,地锅鸡之所以那么多人,大抵因为很多人想吃到记忆里的味道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喜欢一个人自转自助火锅🥘 (蓓一之)
- 为什么,自己在家煮的火锅。没有外面的好吃 (五只猫)
- 超爱串串香 (射手座)
- 西安火锅爱好者 (张潇洒)
- 求大家帮填写火锅问卷,题少好答,救救大学生吧 (奥特曼也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