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自己写日记的经历
鲁尼后腰版(生活有很多可能性)
一小学 最开始写日记是什么时候? 小学三年级,当时的语文老师拿了隔壁班一个学生的日记本过来,让我们传阅学习,鼓励我们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于是大家就买本子热火朝天地写起来。上午日记本交上去,就开始期待下午日记本发下来后老师给我们日记写的评语。 我记得有一次我写到考试考差了,心情不好,老师写“不要太自责,加油”,当时感动了好久。还有一次日记本里写自己做的一件好事,老师写“XX是小雷锋”,看到评语,干劲更加足了。 小学好像就三年级那一年写了日记, 主要也是简单的记录。日记本文章最常见的开头当然是“今天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 二初中 后来初二语文老师也鼓励我们写日记。当时文字功底不行,也没有看过什么文学名著,家里唯一一本而且被我看了无数遍的课外读物,就是我在地摊上买的柏杨《中国人与酱缸》——受此影响,我从来不会写优美散文,只会写议论文和叙述文——要么就是直接写个故事,那就是叙述文;要么就是先写个故事,然后就故事引发自己的评论,这就是议论文了。 初二有一次搞了一个作文比赛,是提倡遵守交通规则的。当时我特有灵感,就模仿柏杨的风格写了一篇杂文,自己写得特别hign,充满反讽的语句,自己都把自己逗乐了,那是我初中写的最开心的一次。 记得当时每次看了别人的日记本中的文章之后就特别惭愧,于是在日记本中写了一篇文章自嘲:我觉得我的文章和他们的文章不是一个档次的,他们文笔成熟很多,各种材料而且味道鲜美。而我的文章简直就是青菜豆腐啊。没想到语文老师评语:你这豆腐青菜味道也可以的。 中学的时候好像也只是初二写了一年。这个是时候已经知道对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三高中 到了高中,从高二下学期又开始写日记,一方面用这种方式给自己打气,另一方面还能够锻炼文笔。高中写日记的经历是最难忘的,因为我写完之后会把我的日记本给我的同学朋友看,他们也都用铅笔在上面写评语,所以i在我的日记本上除了看到我的文章,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评语——这有点像现在贴吧的感觉了。 现在高中的两个日记本还很好地保留着,它不仅记录了我的高中生活,也一并记录了好多人的青葱岁月。 高中除了日记,其实还写了非常多的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有一段时间我写了一个笑话集,就是把平时几个死党在生活中的精彩搞笑语句写下来。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编故事,我记得我写个一个故事(或者说场景),就是编写了一个火影忍者电影最后的大结局,也就是打斗场面,没错,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记得当时还给杨凡看过,他还说写的不错呢。除此之外我还在一次语文考试时写了一个故事,是杜撰了了一个黄蓉的故事,最坑爹的是我竟然还用了一一片断去描写郭靖和周伯通的打斗场面(当时还没看过武侠小说呢)。 不过高中我最得意的,还是我高中三年的元旦晚会一共原创了一个相声,两个小品,都挺搞笑的。高一的时候是写假设十年之后我和陈思相遇,然后聊起各个高中同学现在的情况。高二的时候我改变了余秋雨的《道士塔》,改编了一段恶搞的历史。高三的时候是大家一起回顾了高中三年的生活。 高中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写日记或者说偶尔写写东西,不仅仅是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应付语文考试的作文,更重要的是写日记能给人带来快乐。 四大学 大学写日记很断续。总的来说,人生活规律、清醒的时候就写,人生活混乱,天天玩游戏的时候就没写——因为日记本都在,而且基本上每篇日记都有日期,所以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对应关系。同时,日记质量下降的比较严重,自己写的不是很有感觉。高中日记现在都还能想出来几篇,但是大学能想出来的日记就很少了。 不过,大三的时候,我用日记记录了我转折时期、困惑时期的想法和一些做法,那个笔记本是我大学最有价值的一个本子,好像大学就只对那个日记本上的内容有印象了。 五工作 工作之后,告别了多年以来用笔写日记的习惯,现在也是将日记写在电脑当中了。日记的内容也比以前更丰富一些,它已经成为了我知识分类存储的工具,一方面记录我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我也用来存储资料。最后它像是我个人的一个小的数据库:从时间纵向看,它记录了我思想的变化轨迹,从类别横向看,它将思考归类整理,提高了效率。 总的来说,到现在,写日记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写写日记。没事的时候打dota的时候开心不开心?开心的要死,!写日记的时候也能经常感受到如打dota时感受到的那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