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奖,我仍恋安忆
来自:杨安忆(想念王安忆)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首位中国本土作家摘得这项桂冠,作者除享有巨大声誉之外,还可获得750万奖金的丰厚酬劳,可谓一举两得。诺奖揭晓前,评论家看好莫言的理由大致有:尖锐的批判意识,先锋的实验形式,丰富的民间元素,日本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鼎力推荐,还有,莫言是作品被翻成外语最多的中国作家。诺奖揭晓后,评审委员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些说得都对,然而,我仍然喜欢王安忆。 莫言获奖的消息最初是一位同事告诉我的,他打电话劝我说——你以后别喜欢王安忆了,喜欢莫言吧,你再把个性签名改一下,把“安忆门下走狗”改成“莫言门下粉丝”,因为人家得诺奖了啊。我媳妇也说,看来莫言比你津津乐道的王安忆更有实力啊,诺奖就是证明,诺奖的公信度还是有的,总不会有人向诺奖的评审委员去行贿吧?听到这些,我微微一笑。 我想说,喜欢一个作家,和获奖不获奖没有关系,哪怕它是诺贝尔文学奖。好像钱钟书说过,诺贝尔设立文学奖的危害,比他发明炸药的危害还要大。这话很对,纵观诺奖历史,很多世界一流的文学大师榜上无名,相反,不少的得主,他们的名字随着他们的作品随风飘散,隐入历史长河,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我还想说,作家没有最好的,只有读者最喜欢的,读者具体到个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都不一样。 有评论家说,莫言的作品易为国际接受也是他获奖的重要原因,“原乡、暴力、野性”这些莫言作品的常见元素都是国际通用的语汇。 问题就在这里,“原乡、暴力、野性”这些国际通用语汇我并不是特别的喜欢,我喜欢王安忆的文字,她文字的最大特点,恰恰是——“优雅”。 妻子反对我当“安忆门下走狗”,她不想让我心中树立偶像,说那样会“迷失自我”。在这个背景之下,也许以后的某一天,我与王安忆的关系会略做调整,由“崇拜”变为“喜欢”,我尊重她的意见,是因为她也是为我好,崇拜一个人会很累,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喜欢王安忆,挺好。我可能会由崇拜变成喜欢,却不会由喜欢王安忆变成喜欢别的什么作家,恐怕毫无疑问。 莫言有一个优点,和安忆一样,那就是低调。获诺奖这桩事,放给余秋雨,还不定到处渲染成什么样子呢。真的,别说获奖了,就仅仅是提名,他也能飞起来,以余秋雨的浮躁和虚荣,那是一定的。 王安忆也获悉了这消息,她向同行发去真诚的祝愿——“祝贺,很为莫言高兴!” 然后,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构思酝酿她的新小说,从容,沉静,波澜不惊。 综观安忆三十多年的写作历程,她有这个定力,当有的作家经不起诱惑下海经商辍笔转行的时候,当有的作家耐不住寂寞为求销量迎合市场的时候,她始终静静地,静静地,精心浇灌笔下的每一个文字,一如既往,安静,淡定。 也许,在高傲的王安忆眼里,一个小小的诺贝尔文学奖,算得了什么呢? 对于读者我,只想静静地喜欢王安忆,别无他求。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最新讨论 ( 更多 )
- 王安忆创作年表 (李不安)
- 谁有王安忆的创作年表 (米克米粒)
- 儿女风云录 (泽泻)
- 夜走同安 王安忆 (sikong)
- 戏说|《王安忆改编张爱玲:第一炉香》 (童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