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宗教信仰讨论的摘录语
来自:老布
1.一般来说,宗教总是教导人们扬恶行善,所以不管是佛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有其可取之处.一个由没有信仰的人组成的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 现身说法地说,我虽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还不至于“天不怕地不怕”。我怕的东西也很多的,比如说,怕法律的尊严,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怕做了坏事情良心不安,怕在朋友眼里是一个不够好的友人…… 而且我认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灾难基本都是那些信仰得特虔诚的人干出来的。 2.我们台湾的牧师,到他们那边传讲福音,是去丹麦吧。 使丹麦人,他们大大的惊讶: 原来我们都是罪人,原来耶稣上了十字架,是为了流血洗净我们的罪。 原来只要信了耶稣,罪就被赦免,我们就可以与神之间恢复那个热切的关系。 奇怪啊,他们从小呆在教堂里,读圣经,讲道,献唱..... 可是他们,很多的人,居然都不知道耶稣并他钉十字架。 他们只知道,信耶稣是做好人,跟大家搞好关系,献点爱心。 他们不知道,耶稣与他的十字架。 西方的教会在培养上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如果一样是做好事,当然他们会选佛教,因为佛教会使他们骄傲。使他们看自己善良,可爱,充满了人性美。 选基督教,要把荣耀归给神,自己做了好事,神来收。所以信基督徒,没什么兴趣。。。。 原来是因为他们根本都没有得救,根本没有接触过福音,他们根本不认识这个神。也没有跟这个神产生过热切亲密的关系。。。 。 所以我们国内的基督徒,不要怕把福音传给欧美人,人们需要福音。 3.中国的基督徒,算了......这些有文化的疯子还是不要去招惹他们,更不要试图用理性战胜他们,因为他们会用他们强大的神学逻辑打败你了解的一切常识。 4.中国基督教的乱像,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所致! .------------------ 恰恰说反了,中国基督教的乱象是中国传统巫史文化造成的,我在《金陵神学志》和《燕京神学志》上,有四篇神学论文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也在《读书》上介绍过。 @@@@@@@@@@@ 错!大错特错!这因为是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基督教跟本土宗教文化才泾渭分明!晚清民国时国门大开,外国差会组织对中国的传教力度不可谓不大,为何没有现在这种乱象,为何当时的基督教收效甚微?这就是明证!. ------------------------ 当时也有乱象,不仅是洪杨之乱,在教会内部也很混乱。其实早在利玛窦时期这个混乱就开始了,利玛窦利用儒学典籍包装基督教,为本土神学之滥觞,使中国巫史文化进入教会神学。这个情况在梵提岗引起很长时间的争论。其实不仅是基督教,佛教也是,禅宗也是对印度佛学的异化,共产主义学说也是,斯大林就说毛泽东的共产主义学说是假黄油,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上是经济学,在哲学背景上是存在主义后现代思想,中国文化无法消化这个东西,其实毛的思想基本是法家那一套,马克思只是包装。 5。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正宗”的基督徒了 1 他们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他们认为不信上帝必下地狱 2 他们没有【博爱】,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3 他们和原教旨的伊斯兰没有区别,他们在语言上是【暴力】的 4 尽管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的益处,但是他们是与【普世价值观】格格不入 基督教的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要解决与【普世价值观】的冲突 否则任何宗教都会被湮没 ==============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请你点评 .------------------- 了解一下这片土地在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历史经过,从大唐景教开始基督教就传入中国起,上千年来,外国传教士前仆后继来华传教,无数殉道者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但是汉语言文化对基督教信仰一直是拒斥的,义和团运动以来,中国不仅数次出现大规模的残杀基督徒和传道人事件,甚至成立了全国性的“反对基督教大同盟”,包括胡适那样的大学者都是这个运动的成员,这是全世界都从未有过的敌基督事件。文革封闭基督教整整十几年,期间在全国几乎找不到一本圣经,国外赠送的圣经专用纸被印制毛主席语录。十年动乱结束,基督教复堂后,开始重新传教,但是在短短几年内,异端邪教蜂拥而起。很多人都在思考,两千年来,这片土地为什么接受不了基督教信仰?这片土地自称是龙的传人,难道我们的民族真是魔鬼的崇拜者? 6。九诚的问题很有意思,他其实要问:既然无神你还信仰什么?无神在许多时候,尤其在西方基督教神学家眼里,由于拒绝上帝就已经涉足于虚无主义。然而,信仰又是什么呢?在我的眼里,信仰无非就是选择一种价值判断标准而已,没有必要搞得那么神秘,人类已经长大,是成年人了,不搞宗教也知道怎么活着才有意义。那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信仰不会在行动之外,信仰不外在,就在途中,也就是在我的生存中,它不是许多信条,而是生活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此种生活方式中,我追求心满意足,追求与万物的和谐,也追求纯洁的爱情。 7.哈哈,信仰不会在行动之外,信仰不外在,就在途中,在有哲学意义的“道”之中。静止在行动之外的信仰是没有的,有的只可能是那工具理性或逻辑理性。信仰往往是那不合逻辑理性的东西,比如说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我们体验到真,体验到美,那是值得信的。因此信而“称义”。这个地方信仰的意义发生之处。 借用博兰尼的理论,信仰发生在从身体感知的“辅助意识”到由思维发出的“集中意识”的中途,不上升到概念之知的中途。身体感知是出发点,是意义发生场(庞蒂)。从概念知识或概念哲学那里,我们并没有信仰产生。谁去信仰那干巴巴的概念,那不切身的,与自身情感无关的概念知识。概念知识是理性的东西,与信仰存在冲突。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下河迷仓:一个非营利空间的启示 (老布)
- 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 (豆友HxdY0E_338)
- 爱默生:论自立 (老布)
- 民间恶魔、身份认同还是仪式抵抗? ——西方青年文化研究的历... (老布)
- 慢策展:北爱尔兰社会参与艺术的反思与延伸 (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