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 Wonder
来自:Falstaff
马利克的新片其实可以改名叫《爱》或是《光》,影片首先让我想到伯格曼的《冬之光》一对激情褪去分分合合的怨侣,一个失去信仰的牧师,还有最重要的意向“光”,在《冬之光》中牧师坦然面对自己内心后被穿透玻璃的神秘之光击溃;在本片的结尾,女主角也被阴天中的一缕非自然的神奇的暖光击中,然后影片在二人爱情开始的地方结束,很难去定义这个情景,它是发生在小本的心中,还是发生在女主角的身上,或者二者皆宜,总之他们被那一束Wonder的光线联系到了一起,回到了爱的源头 马利克的这片其实并不能说多么的Wonder,个人感觉它和《神圣车行》是非常不同的,硬要类比,很多处理让我想到布雷松或罗西里尼,还是从“光”说,影片中依然是霸气外露的自然逆光摄影,但也有很多非逆光的镜头,有很多阴天的场景,这不可能不是导演有意选择的(尤其是这样一部看着就有海量素材的影片),那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他用有阳光的镜头?什么时候是阴天的镜头?什么时候用前后景明暗反差的镜头?当然,马利克不是按现实的时序安排这些镜头的,而是通过意识决定的,时间在他的电影里都被打散了;打散的还有故事的前因后果、起承转合,不过我觉得说,与其去揣摩他有意掩饰的情节不如去注意他对于自然因素光线还有声音的变化能揭晓更多的内心秘密~ 这就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精准。这片让我感觉比<生命树>还有精准(没想出和"工整"近意的词)这并不是说影片每个镜头的信息都是完整,每个组接都是严丝合缝;而是恰好相反,很多镜头是一闪而过,很多人物在画面边缘一闪既出;因为即逝所以被放大了,这种“空”被放大了,影片看似是硬接起来的,但每个镜头作用十分的明确,不论是角度还是取景还是移动都带有清晰的目的,绝不无的放矢;为将镜头内人物的眼神、细微的肢体接触都尽收眼底;热恋时在冰河上在意的相互扶持,以及小女儿在听到“要去美国”时三次扑向小本被重复剪辑以强化;身体的细节与接触代替了语言成为心理外化的标志,这不是很布雷松吗?女主角绝望的去偷情,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倔强和不安,在汽车旅馆镜头推进过程中无意间的左顾右盼,然后去拍她登上楼梯的腿,不是腿,是步伐;最后再摇回她的面部特写,相遇时的倔强不见了,有留下了环顾的不安。相恋时,好像影片中的男女一样,时刻的在意,十分的肆意,夸张的身体动作,无时不在的接触,不在乎洋相或者出丑,甚至是片中不少的袒露身体,生厌时的隔阂,回避,躲闪,不接触,女主角会用披巾包裹住自己,不自觉的用手去掐自己颈部,细腻的变化都被导演细心的捕捉到了。 不过影片也有一些比较怎么讲陈套的东西,这些时刻似乎都在主人公完整交谈的时刻,对话者似乎变成了主人公的心理外延与自我对话,不论是牧师在教堂遇到的黑人义工,还是女主角的吉卜赛闺蜜;还有就是纹身,一定要让偷情的对象胸口纹一个可怖的图案吗?还要让女主角去抚摸来强化它的意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寻找电影 (一入宫门深似海)
- 科波拉大神准全集!!(更新Dementia13 & The Terror) (Falstaff)
- 五问《归来》 (Falstaff)
- 白赖仁迪庞马 (Falstaff)
- 《致命魔术》原著作者评大电影的老朋友诺兰 (祯固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