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节拍器的好处
王晶
一般来说,放大都需要由定时器来精确计算曝光时间,很多定时器还可以走到0.1秒的曝光精确度。这个是必要的,但也不是绝对。 为什么我坚持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要使用节拍器和一个简单的踏板?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度和对心算、视化的锻炼。 对初学者而言,用定时器的时候,往往只是看着定时器上走着时间发呆,在不断的试条重复中确定出一个精确的曝光时间和遮挡时间。 但是用节拍器的时候,因为你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你必须全部调动自己的感官来触摸画面。画面就在自己手中。当你集中全部注意力的时候,跟随着试条显示出来的曝光曲线,你会在自己心里建立起一个曝光曲线图。每一秒钟,画面都在在一点点地加深、加深、加深、加深…… 用节拍器,你必须对整个画面的曝光程度调动起来直觉的感受力。 当然你眼前看到的这个曝光曲线和实际上的结果也许有出入。这时就要看成品来不断进行调整。调整到你一眼看到图像,就知道它会接着怎么走。 这种对画面的体会能力才是节拍器使用的要点。你通过试条和小样来掌握这副画面的灰度曲线,反差与曝光两条曲线在你眼前汇合,从一个个试条和小样组成的采样点,你能看到整个灰度是怎么走的。 这个习惯如果养成了,那么在你用定时器的时候也并不是死板地跟着定时器而已。即使在使用Ilford 500时,我也会随时打断定时器,或者随时又补上一些时间。 这种工作方法不是很精确,因为节拍器必须设定在60bpm。极端情况下设置在120bpm时,它会催促你用特别快的节奏来工作,几分钟还行,长时间下来心脏很难受得了。你每次的画面也不会完全一致,因为节拍器数拍很容易漏数第一拍和最后一拍。但你知道怎么走曲线了,还怕这一点不同吗? 当你用这种方法的熟练度达到满级,可以心算加减光时间、分区曝光时间的时候,那种创作感可是再精密的仪器也没法给你的。 当然这和你当时的体力、脑力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的暗房里常备牛磺酸饮料,也只能在精神极其亢奋的时候印制。否则就会混乱了,一陷入混乱,就怎么也做不成。所以这种方式很讲究底片、画面的连贯性,虽然平时放大也需要讲究这个,但心算尤其复杂。不要把自己搞混乱,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挑选密度一致的底片来做一天的工作内容。 这时候,有精密仪器比如说密度仪做补充的话,会节省你很大力气。但我不赞成完全依赖这样的东西。心手合一是最好的方式。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教高反差的放大技巧 (原彦)
- 放大新手,请教大家几个问题 (七弟)
- 可变反差滤片真正的替代品。 (阿斗)
- amido显影液替代配方 (昆仑1972)
- 显影罐片芯不要一味的讲究顺滑。 (阿斗)